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减退的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减退的治疗效果观察

周树红

咸丰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  咸丰  445600

【摘要】目的 分析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41例观察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发生率更低,,治疗后盆底肌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产后盆底肌减退;治疗效果

    盆底肌减退得多以发于产后的人员,该疾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等,为对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方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减退,以此使患者临床疗效得到提升[1]。本次研究通过选取82例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法是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将选取的82例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n=41);对照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8.43±2.34)岁,妊娠次数1~3次,平均(1.52±1.42)次;观察组年龄最小、最大分别为23岁、36岁,平均年龄(29.34±2.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法,主要对患者采取肛提肌训练,15min/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法,具体内容为:(1)产后3个月,告知患者排尿时进行阴道收缩,等收缩5~10s后放松,间隔5~10s后再次进行训练,5min/次,2次/d。与此同时,对患者实施电刺激方法,电刺激的脉宽、频率分别为<320 us、8~33Hz,每次20 min,2次/周。(2)产后3~6个月内,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盆底肌肉自主收缩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需借助盆底康复仪。患者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仰卧位的体位方式,将适量专用润滑导电剂涂抹在阴道哑铃(1号或者2号)上,之后再患者的阴道中缓慢插入阴道哑铃,然后指导患者进行收缩盆底肌训练,等患者感知提升哑铃后,采取站立位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为每次进行15~20min,2次/周[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进行比较。

对两组患者尿失禁及性生活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 SPSS19.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用t、x2进行检验,P<0.05,表明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1

14(34.14)

19(46.34)

  8(19.51)

33(80.40)

观察组

41

23(56.09)

16(39.02)

2(4.87)

 39(95.12)

x2

-

-

-

-

4.100

P

-

-

-

-

<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及性生活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尿失禁有8例(19.51%),性生活障碍有12例(29.26%),治疗后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分别为5例(12.19%)、7 例(17.07%);观察组治疗前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分别为9 例(21.95%)、13 例(31.70%),治疗后分别为2 例(4.87%)、2 例(4.87%),由此可知,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性生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盆底肌肌纤维肌力的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分别为2.19±0.23、1.42±0.46,治疗后分别为3.24±0.23、2.26±0.22;观察组治疗前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分别为2.15±0.21、1.49±0.25,治疗后分别为4.56±0.22、4.38±0.33,观察组治疗后I类肌纤维肌力、II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产妇和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其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主要课题[3]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使盆底肌肉得到有效改善,且能实现肌肉萎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盆底肌肉弹性、强度得到提升,还能使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障碍有所降低。该治疗法借助了电刺激进行治疗,其能达到膀胱兴奋的抑制效果,且能使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采取盆底康复仪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显著,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发生率均更低,治疗后盆底肌I类和II类肌纤维肌力更优,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法能有效提高产后盆底肌减退患者的临床效果,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法具有的优势,值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临床中推广使用,其能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艳红,蒋艳敏,钟俊敏,潘秀玉,黄薇.孕期盆底肌锻炼联合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J].广州医药,2022,53(01):91-95.

[2]杨晶.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16):137-138.

[3]郭莹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