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1

腰椎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庄敏

蓬溪恒道中医(骨科)医院,四川 蓬溪,629100

腰椎是组成脊椎的三大部分之一,也是机体承重的重要骨骼组织,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久坐久站群体的增多,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直接导致腰椎部位发生的病变几率显著提升,例如: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腰椎骨折等。而临床对于腰椎处的病变,常采用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式,其中保守治疗适宜手术不耐受或病情较轻的患者,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目前经手术治疗已经可以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达到这一理想结局的原因不仅仅是现代临床具备可靠的诊疗技术,同时也是因为开展了科学的腰椎术后康复锻炼。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呢?为了提升大家的认知,我们下面一一讲述。

IMG_256

一、腰椎术后功能锻炼有什么作用?

在腰椎术后康复锻炼方面,相信有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减少运动、卧床静养”,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诸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术后尽早运动的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反而卧床静养会导致机体代谢缓慢、胃肠蠕动缓慢等,影响术后的胃肠和机体恢复,甚至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我们应该纠正这个错误的认知。当机体的相关生命指标平稳后,且麻醉药效消失后,可以尽早开展功能锻炼,有研究表明,越早开展功能锻炼,预后越佳,术后的康复速度越快,这是因为,尽早的康复锻炼可以缩短患者机体卧床的时间,不仅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还可以加快机体的血液流通,强身健体,在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的情况下,降低因长期局部受压而导致的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此,腰椎术后功能锻炼不可或缺,其可以通过增强腰背肌的力量、分散脊椎后柱的负荷,提升腰椎的稳定性,在降低腰背肌肉张力的同时降低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缓椎间盘的蜕变,并且还有研究学者经研究指出,腰椎术后功能锻炼对于缓解术后疼痛,提升腰椎的稳定性有促进意义。

IMG_256

二、腰椎术后康复锻炼方法

(1)术后第0-7d开展踝泵训练、直腿抬高以及翻身训练,其中,踝泵训练即:踝关节用力缓慢地屈伸,每天3-6组,每组30分钟,每次屈伸维持3秒;直腿抬高训练即: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脚上举,主动将其抬高至最大的幅度,如患者自主能力不佳,可以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进一步太高肢体,幅度以30°为宜,双下肢交替进行;翻身训练即手握床边扶手,左右翻身。

(2)术后第8d开展下床活动以及腰背部肌群功能锻炼,其中,下床活动即以无痛为原则,量力而行,尝试床边坐立、下床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等;腰背部肌群功能训练即:“小燕飞”训练、“髋桥”锻炼、“犬鸟式”训练。具体流程:a.“小燕飞”训练:呈俯卧位,手抬过头顶去碰触身后的脚。抬腿离地几英寸。缓缓踢起右腿然后放下,换左腿。做10到20次,换腿前保持抬腿的姿势1秒钟。放下腿,抬起手臂,如之前做腿部动作一样交替手臂。试着一起抬起你的左腿和右臂,放下,然后抬起右腿和左臂。重复做20到40次;b.“髋桥”锻炼:保持膝盖弯曲,向内屈伸你的腹肌和腹横肌,抬起臀部,直到你的膝盖和肩膀之间形成一条直线。保持3秒钟。慢慢地回到原来的姿势。重复练习10次;c.“犬鸟式”:四肢撑地抬起身体。确保手臂在肩膀正下方伸展,腿在臀部的正下方。抬起左腿3秒。放下然后抬起右腿。重复10次,然后换成手臂重复训练。注意在整套训练中保持背部持平,就像放了一杯热咖啡却不会洒出来一样平稳。如感受到明显肌肉力量时,可以尝试同时抬起右臂、左腿或左臂、右腿,交替进行,背部保持完全不动。如上的运动项目的具体运动量均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耐受性而定,初期需要降低运动强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出现不适感。

三、术后生活中的养护事项

(1)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避免久坐、久站,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均需要在坐席和站姿保持30min时,就四处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有研究表明,每日坐着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寿命较短。

(2)养成科学的运动习惯,每日于早饭、午饭以及晚饭后的30min,就可以开展散步等有氧运动,如机体耐受性良好,可以尝试慢走和快走交替进行,或加入慢跑、游泳等变化,增强腰部力量,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体质量,降低腰椎承受力。

(3)禁止弯腰搬运重物,禁止弯腰后转身、禁止突然过度弯腰或直腰。

温馨提示:腰椎术后的1个月内仍以卧床为主,虽然提倡早期康复锻炼,但是在康复锻炼后需要充分休息,不可剧烈运动,不可突然增加运动强度等,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腰部的力量,提升腰部耐受性,不可增加其负荷,此外要注意,在腰椎术后行康复锻炼时,需要佩戴号护具,保护好腰部,免受二次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