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容晓君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广东 惠州516003

摘要:目的: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根据产妇的心理及情绪进行心理干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产科2021年3月15号-2021年3月21日住院产妇4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文针对两项临床调查结果,比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焦虑情绪反应患者人数比例进行比较对比,结果比较分析主要提示37.5%的事业单位家庭产妇都有可能同时出现了焦虑的抑郁症和情绪反应,20%的事业单位家庭产妇也有可能同时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的焦虑情绪反应。

关键词:产妇发生焦虑;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随机抽取本院2021年3月15日-2021年3月21日住院产妇40名进行问卷调查,所抽取的产妇均无精神病史,身体健康,无其他心理疾病,产妇自愿参加。年龄在20-36岁,职业:政府单位4例,事业单位8例,企业职工6例,自由职业2例,其他职业1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例,高中及中专7例,大专及本科25例,研究生及以上6例。1.2调查方法:问卷由本人发放,询问产妇取得同意以后用微信扫码填写,扫码40人,取得结果40份。  

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所有问卷调查结果中均使用问卷柱状图方式进行问卷分析,40例中,产后产妇出现强烈情绪激动,睡眠困难,易受到激怒的术后产妇则仅占15例,,出现悲伤,注意力难以充分集中,自信心明显不足的术后产妇则仅占8例,37.5%的术后产妇明显出现了焦虑的一种情绪反应,20%的术后产妇明显出现了抑郁症的情绪反应,42.5%的术后产妇没有明显出现以上两种情绪。

1.2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  

产妇产生焦虑情绪一般出现在分娩过程中或者临产时。根据这项调查结果可知,产妇分娩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的主要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对产妇分娩手术相关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普及程度,孕产史,家庭经济情况,日常生活工作状态,以及产妇面临分娩问题的应对态度及各种应对处理方式等。产妇容易产生抑郁症的情绪一般都会出现在进入产褥期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分娩因素:分娩经历给产妇带来紧张与恐惧心理,尤其产时和产后并发症,难产,手术产等,导致内分泌功能状态不稳定。  

心理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孕后产妇的各种情绪心理状态,容易因此产生敏感、自我心理为他人中心、情绪焦虑、社交能力不良、好强不爱求全、固执,内向好动性格等具有个性特点的孕后产妇容易因此产生产后不良心理障碍。  

内分泌影响因素:由于分娩后初期产妇体内对于人体的绒毛促乳腺性激素、人绒毛胎盘素、孕激素、雌激素等的含量可能急剧下降,可能在治疗产后抑郁症和产后精神分裂方面可能起重要影响作用。  

1.3产妇焦虑与抑郁情绪产生的护理 

心理健康护理:产妇心理健康护理对与更多产妇共同产生焦虑抑郁症等情绪期重要指导作用,能帮助让更多产妇因此感到安心、得到家人理解、尊重、支持、增强产妇自信心、并且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交流感和沟通协调能力,激发内在工作动力等并去积极应对自身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平时应应当具备一种足够的耐心,温和的护理态度,多听和鼓励每位产妇或多诉说内向性的想法,根据每位产妇的内向诉说,做好产妇心理上的疏通疏导工作。同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人给予产妇更多的关心及爱护。  

药物综合治疗:产前药物综合治疗主要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重要一种防治治疗手段,药物综合治疗患者需要在执业专科医生的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及药物治疗后的效果综合选择常用药物。护理人员因根据卫生医嘱明确知道帮助产妇正确使用服药,并积极跟踪观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预防:由于产妇孕期发生焦虑抑郁不良情绪与人体生理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密切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孕产妇的社会人文心理关怀,对待孕产妇多层次沟通,定期产妇做一次电话产妇回访,对孕产妇情绪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分析掌握,并且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宣传媒体渠道广泛普及产妇有关于初次妊娠,分娩的小常识,减轻孕产妇对初次妊娠,分娩的紧张,对疼痛的强烈恐惧心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结论及建议

2.1结论

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可以归为三大类,生理方面原因主要有:产妇自身疾病。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产妇家庭经济,产妇自身的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的期望,婴儿的健康及喂养。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产妇的既往史及生育年龄。

2.2建议

2.2.1大力推广母乳喂养,促进产妇身心健康

很多研究表明,产妇的心理精神状况可影响到乳汁分泌和婴儿喂养方式的选择,是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条件;也有不少研究证实母乳喂养可以减轻产妇感知到的生活紧张和抑郁程度,缓解不利情绪,促进乳母的心理健康。Heinrich等研究发现,哺乳行为可以即刻降低心理应激引起的皮质醇反应。在本研究中也证实母乳喂养与产后抑郁症呈负相关。由于母乳喂养的一些心理和行为因素是可以控制和干预的,因此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改善母乳喂养的社会环境及乳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如在全社会倡导母乳喂养、普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建设外部支持环境和对产妇的信心支持等,来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也能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水平。

2.2.2多方位的心理问题指导干预

我国孕产妇保健系统发展很快,其目标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注重纯生物医学因素,而忽略了心理、社会、家庭、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心理保健的常规普遍干预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可在全社会推广分娩以及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大力提倡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推广孕产期心理健康宣教、通过孕期差别化心理监护及时识别异常个体、完善心理保健门诊引导就诊流程,以及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安慰与鼓励、产后访视中开展母婴康复成长指导等措施,将心理保健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孕产期。总之,孕产期焦虑、抑郁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孕产期良好的心理准备、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全方位心理保健服务、营造家庭社会支持环境对孕产妇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今后应将心理保健指导和干预纳入产科工作范畴,根据孕产妇的特点,动员个人、家庭和妇幼保健部门的力量,积极探索对妊娠妇女进行心理疏导的对策,营造有利的环境,减轻孕产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是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苗玉洁,王学敏,王春艳.导乐助产干预在改善足月妊娠产妇分娩过程疼痛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8):3042-3045.

[2]张燕.不同分娩体位护理在第二产程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6):2676-2678+2676+2678+2688.

[3]李冬利,曲梅,吕彤.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4):2713-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