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校园文化的高等院校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结合校园文化的高等院校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杨凌仪1, 林欣垚1, 王怡菲1 ,郭海宇2

1.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34;2.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12

摘要: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工作的重点,是一个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显著特征。通过高等院校公共空间的植物配置分析、校园景观文化特色的挖掘和公共设施地设立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如何在高等院校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中融入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中,结合其自身构成和所拥有的特色校园环境下集中体现。而高校公共空间是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向外界展示校园风貌的重要媒介,对高校公共空间的合理优化升级可以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质量,更好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在保持尊重和继承的基础上适当改进使其更好的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对正在进行中或未来高校公共空间的建设要做到与校园文化的充分融合[1]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要服务群体,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的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以校园为载体,通过校园环境所表现出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高等院校公共空间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校园公共空间的质量环境直接影响教育环节中师生的心理情绪、交往沟通以及工作学习效率,所以在对校园公共空间的改造中,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努力创造适宜的校园公共空间[2],营造出更适宜的高校教育环境,随之引起的对校园文化的营造、校园公共空间的改造也加大投入,但在高校公共空间的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公共空间形式单一。

校园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作为每所高校特有的空间,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影响以及高校所在城市的主题文化影响。而在大多数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与上述元素相结合,只是单一的满足学生休闲娱乐,缺少与校园特色文化的融合和对其的个性化设计,以至于出现各大高校公共空间设计雷同的现象。

(二)高校公共空间未被充分使用。

在高校公共空间中,不难发现部分空间中的桌椅、器材等设施布满灰尘,这样的公共空间虽在设计之初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为目的,但在设计中却缺少对人性化空间、合理化空间和文化空间的考虑,造成公共空间在高校校园环境中未被充分使用,更不会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三)高等院校公共空间分布较少。

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建设之初对公共空间有着完整的规划设计,但在最后的校园公共空间的呈现中,除了功能用的建筑楼群及具有一定美化作用的环境设施外[3],高校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在校园中并没有足够的得到体现。

正是这些问题制约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公共空间的建设。

三、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校园文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质量,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中充分结合校园文化,笔者认为校园公共空间设计需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主体参与性原则。

学生作为校园环境的主要群体,校园中的所有建筑、景观以及设施都应以服务学生群体为主,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从方案制定之初便充分参考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中来[4],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设计出使学生更满意的校园环境。

(二)文化独特性原则。

每所大学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有其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征和个性化的校园文化特征,因此不同校园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应当很好地体现出属于校园本身的独特文化,使其具有个性化色彩,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及其文化内涵,合理利用雕塑、浮雕和导视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校园特色的植物增强校园公共空间的文化气息。

(三)可持续性原则。

基于生态理论的大环境下,要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前提下保障校园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避免短期内不能继续使用需要再次修复的情况,尽可能以乔、灌、草木多层次覆盖式进行绿化设计,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交融,校园文化景观的延续,并且使其满足生态环境系统,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功能多样化原则。

校园公共空间作为校园内学生活动的主要开放空间,应该满足校园基本功能,为学生提供具有交流、运动、休闲等功能的校园场所,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考虑到校园中特殊群体的需求,营造出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五)高校教育性原则。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包括书本、课堂上的教学,还会充分让学生参与体验课程的具体实践,校园公共空间为课程实践提供活动场所,因此对于校园公共空间的建设要与高校教育大纲适当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感受和传播校园文化。

四、结语

高等院校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的重要场所,校园公共空间的改造对于提高校园环境的整体质量,同时更好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意义,在对校园公共空间的改造中充分结合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的正向引导潜移默化地贯彻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具有高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季峰.以文化人:校园环境设计中的校园文化设计[J].工业工程设计,2023(5):1-5.

[2]王晓博,秦柯,吴正旺.对高等院校校园室外环境改造的思索——以北方工业大学校园室外环境改造为例[J].华中建筑,2015.

[3]张卫亮,樊孟维.浅谈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存在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1.

[4]龚月贤.校园文化及其建设探究[J].文化产业,2023.

[5]黄德明.从武汉大学校园景点改造谈高校校园环境特色建筑[J].中国园林,2001.

[6]孟妍,刘纾.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J].吉林农业,2019.

作者简介:

杨凌仪,2003年生人,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林欣垚,2003年生人,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郭海宇,2003年生人,男,汉族,山东日照人,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王怡菲,2003年生人,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