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关键与提升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关键与提升措施

侯杰

  身份证号码51192119930511159X

摘要: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是关乎整体矿藏矿产预判、规划、开展等一系列自然资源探索、开发、建设的关键性科学测量工作。因此,有必要通过应用新工具、新方法,开展科学的管理、系统的推动工作,全面提升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质量,保障矿产探索开发工作的质量,助力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科学控制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关键点,研究提出了全面提升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关键、提升措施

一、重视矿山地质测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为了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全面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国家安全,必须要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测绘工作,全面提升其水平,从而更高质量的推动对自然资源的探索和开发效率,更高水平的推动后续的资源开发乃至整体的社会经济建设工作。有必要推进科学的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控制研究工作,应用最新的矿产探测理论和探测工具,更加深入细致的探寻地下的矿产资源;全面的拓宽矿产的开采渠道,丰富矿产的来源环节,解决我国的矿产危机,突破资源稀缺的困境。

二、科学控制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关键点

(一)科学开展地质制图工作

在进行地质调查工作时,应以地图、表格等形式记录和汇总所获得的数据,其中地质填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录方式。地质填图工作的核心工作就是测绘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矿产、植被等,要利用体系化的地理符号对地图进行标记。在传统的地理制图工作中,许多过程都需要手工绘制和手工标注,效率低,精度低,原始制图不可复制,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测绘工作存在着丢失和损坏的风险。因此,要应用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开展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的地质填图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记录采集设备,实时上传和汇总数据,实现前端人员采集和后台人员分析的实时集成,提高测绘工作效率,减少数据丢失和遗漏的风险。采用无纸质材料局限、无数据限制的信息系统进行存储和记录,全面提高地质填图水平,建立数字化的地质图。

(二)有针对性的开展地形测绘工作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获取当地地形地貌资料、绘制地形图,这是地质勘探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无论是单纯的地理科学调查、研究,还是水利、交通等工业项目的有目的地建设,都需要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开展先行地形调查测量。因此,有必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结合GPS实时动态差分法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等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地形测量技术开展地形测量工作,提升地质勘探水平。其中,GPS实时动态差分法能够高效、快速地获取高质量的地形测量数据,并将其绘制为地形图,通过卫星与地面测量站的联动工作,可以高效地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地面数据,绘制精度达到厘米的地形图。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通过传感器的轨道参数和成像几何关系实现地形的三维空间建模和测量,由于它是一种地面工具,因此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误差。它是传统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它突破了传统测量工具的局限性,改善了传统测量工具的问题和缺点。由于其精度和质量优于全球定位系统和传统测量工具,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借助这些技术,可以在关键地区获得更详细的地形测量数据,为后续的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测量技术的选取与控制

GPS作为一种卫星定位、测量系统,虽然其工作效率高、投入成本低、整体误差较小。但因其是卫星系统,又是美国官方建设并授权各国、各公司、各单位使用的,因此在民用工作上其提供的定位精度仍有一定的限制,这就需要使用控制测量技术在地面加以辅助。通过应用控制测量技术,利用卫星源射电干涉技术、惯性测量系统等方法,对待测地区进行局部的控制点加密,从而实现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地形地貌高精度、低误差、高效率、低成本测量。

(四)系统化推进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是日后进行钻探、取样或其他工业建设项目的前提,只有完成工程测量,才能有效、安全地开展后续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勘探工程、地质剖面、勘探隧道等环节。对于高程差、地面状况等信息,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探测和采集,然后通过电磁波测距仪、电子测速仪和其他地面高、新设备进行进一步定位和探测,以提高工程勘察的整体精度。

三、全面提升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的措施

(一)系统推进矿山地质测绘技术升级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先进的测绘技术、测绘工作,已经逐渐变得价格适合且普遍,成为了开展工作的常用工具,为迎合时代与技术发展,必须要系统化的推进矿山地质测绘技术的升级。通过对新技术和新工具的运用,将测量误差不断降低、测量精度不断提升,并保障测量的效率和速度,全面保障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的不断提升。此外,还应当构建高速、高质量的信息通讯网络与储存设备,借助最新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全面提升数据的采集、上传、汇编、处理、反馈效率,实现基本测绘图像实时反馈,为实地工作提供全面、实时的反馈和建议,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和调整优化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开展效率。

(二)科学选配测绘技术手段与工作模式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质地貌、不同的矿藏矿床,一刀切的采取相同的技术手段和测绘方案,是行不通的。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不同精度的测绘技术手段和工作模式,既要避免过度的设备负载和工作开展,又要保障测绘工程的最终成果符合最初规划和后续工作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有机统一。

(三)全面提升测绘工作精度

精度,是矿山地质测绘工作的重点和痛点,囿于采集设备的限制以及自然地质情况的无限可拓、可分性,测绘采集工作不可能对地质地形中的所有事物进行记录和绘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纸面绘图,到CCD采集,再到如今的全站仪、CMOS无人机3D实时建模,测绘工作的精度提升越来越快,所能采集到的细节也越来越多,且相应的单位精度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有必要全面提升测绘工作的精度,合理调配成本与最终的测绘结果质量,应用更具有性价比的测绘技术与测绘工具,对具体测绘对象进行合理且适当的数据化反应。满足后续地质勘测工作的需要,为全流程的矿山地质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坚持的数据依据。

(四)注重测绘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如今的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大多依托于数据化工具,因此必须要重视测绘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采集的数据能够安全、高效的传输、储存、调取,并确保核心数据、涉密涉敏数据不泄露。所以,有必要打造一套信息化的矿山地质测绘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采集数据的信息化图形编辑、处理,生成比例尺符合具体要求的数字化矿山地质地形图,建立可以有效指导后续工作的3D测绘数据模型。并通过开放式的数据库和模型,确保数据能够有效的细化、拓展、更新,避免重复工作、多次工作,实现多次工作在一个模型上的连续性建设和拓展,提升测绘成果的利用率,实现成本和收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耀辉,张阳.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216-217.

[2]朱乔.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控制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34(01):143-144.

[3]段敬凯.地质测绘工程项目的进度与质量控制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