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孟静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

【摘要】目的 研讨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在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晚期肿瘤患者50例,全部应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型中线导管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8.00%,49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但剩余1例患者出现了导管反折现象,不过,通过二次置入时,以放射方式进行定位,患者则依旧置管成功。统计导管留置时间,时间在11-50d之前,平均留置时间为(16.52±2.15)d,比常规操作下的留置时间更长(常规留置针一般留置72h左右)。在留置导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0%,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结论 在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能够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升,定位更加准确,操作更方便,导管也能更长时间留置,对相关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积极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晚期肿瘤患者;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穿刺成功率

最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肿瘤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的上升。目前,临床在治疗肿瘤疾病患者时,一般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方式,不过,对于晚期患者而言,放化疗的开展频率则相对较高。在进行放化疗过程中,往往会留置静脉导管以减少对患者静脉的损伤。不过,传统导管的留置时间相对较短,留置后患者也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待提升。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对于那些静脉治疗时间在1到4周的患者中,最好选用静脉中线导管,如此能够提升导管的留置时间[1]。同时,此方式的操作也十分便捷,费用更低,置入导管后,患者也不必再接受胸部放射检查检查,能够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满足了临床需要。鉴于此,本文将借助B超引导进行改良型中线导管的研究分析,并全面探讨此方案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现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晚期肿瘤患者50例,其性别比为29:21(男:女),(52-80)岁,平均(64.25±2.19)岁。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静脉输液治疗外周用药的标准;患者知情、签字。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

均应用B超引导下的改良型中线导管治疗,治疗时,需以仰卧姿势进行,上臂作为首选的穿刺点,静脉以头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肘部正中静脉等为主。检查患者的基本资料,确定无置管禁忌后,借助B超评估静脉情况,若血管内径在导管内径三倍以上,则符合治疗要求。穿刺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将肢体外旋或外展,使其和躯干呈一个90度的角,找到肘窝上方6-10cm的位置,选择单一血管穿刺。

在穿刺置管操作时,需在B超的穿刺引导下对穿刺点位置再确认,穿刺针应选择小口径的,且确保无菌,穿刺完成后,将导管沿着穿刺针缓缓插入,抽回。然后再以利多卡因(2%)局麻,手握扩皮刀沿着导丝的上端与导丝呈一条直线,快速插入皮肤,使其穿刺点扩大。将内置式扩张机的引导鞘顺着导丝经穿刺点进入静脉,同时缓慢抽回扩张器与导丝,仅将导入鞘置于静脉中。把中线导管经导入鞘进入,确保达到满意的长度即可,随后再将导入鞘撤出、撕裂。最后再将10毫升含肝素钠的生理盐水对导管进行脉冲式冲洗。

1.4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不良反应。

2结果

患者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8.00%,49例均一次性穿刺成功,但剩余1例患者出现了导管反折现象,不过,通过二次置入时,以放射方式进行定位,患者则依旧置管成功。统计导管留置时间,时间在11-50d之前,平均留置时间为(16.52±2.15)d,比常规操作下的留置时间更长(常规留置针一般留置72h左右)。在留置导管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0%,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静脉炎。

3讨论

在静脉输液患者中,中线导管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式,通过中线导管进行穿刺,能够大大提升穿刺的成功率[2]。相比于传统的中线导管改良型,中线导管的安全性更佳,操作也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借助B超的引导进行穿刺观察,对穿刺后的并发症起到了显著的预防效果。另外,改良型中线导管留置的方法更为简单,经济成本也更低,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在操作中,医护人员通过对应的培训指导后,便能有效掌握改良型中线导管的留置方法,简单易上手,可使患者的痛苦感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性导管尖端处能够直接和锁骨下静脉相连,同时还能到达上腔静脉中,相比于外周静脉留置针,此导管的使用能够使其留置周期大大延长,患者在静脉治疗中发生药液渗漏、穿刺失败等风险也会更低,可使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得到有效提升。而借助B超的引导,还能对穿刺部的血管进行有效观察,能有效判断血管的弹性、直径和其临近血管的联系,在更佳直观的视觉下进行操作,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便会大大提升

[3]

本文研究中,所有晚期肿瘤患者在静脉治疗时,则借助了B超引导改良型中线导管进行,发现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达到了98.00%,只有1例患者接受了二次穿刺,但二次穿刺后也成功置管。另外,结果中也发现,此导管的留置时间更长,平均留置时间达到了(16.52±2.15)天左右。置管期间,患者也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静脉炎。由此可见,B超引导改良型中线导管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价值。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改良型中线导管,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可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降低了置管难度,延长了导管的放置时间,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了相关的副作用,应用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 茅玲.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植入输液港的技术要点和并发症预防[J]. 临床研究,2021,29(7):6-10.

[2] 车肖文,唐晓莲,颜婧. 晚期肿瘤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效果比较[J].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9):2341-2344.

[3] 胡林爱,徐月红,张慧兰,等. 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