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压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压力的影响

王静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精神压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法,搜集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眩晕患者共计84例,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取42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精神压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对比(X2:4.974;P<0.05);观察组护理第3、6个月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采用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治疗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减缓精神压力。

关键词:系统性干预;个性化护理;偏头痛性眩晕;治疗效果;精神压力

偏头痛性眩晕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常见于某些偏头痛患者。它是一种以头痛和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可能同时经历头痛和眩晕,或者两者交替出现。患者常常描述头痛和眩晕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一,且症状可能会在不同时间和频率下出现。该病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压力、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食物和饮料、特定环境刺激等[1]。经常性的偏头痛性眩晕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学习以及社交活动。因此,有效性的护理对于偏头痛患者至关重要。临床经验表明,护理人员可以提供症状管理的指导,包括采取生活方式调整措施、应对压力和触发因素、规律作息、饮食调整等。通过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症状的发作和严重程度。基于此,我院开展了针对偏头痛患者有关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的研究,现将研究内容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横断面法,搜集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偏头痛眩晕患者共计84例,全部纳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偏头痛性眩晕的诊断标准;②18岁<年龄<60岁;③患者全程参与护理计划,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重要疾病或严重疾病,如肝肾功能严重受损;②近期接受过类似的药物治疗和干预措施;

利用最新统计学软件将所有病患信息录入系统,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取42例。两组研究对象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测;②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科教宣传,叮嘱其规律作息、清淡饮食;③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管理,按时提醒患者服药;④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按摩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予以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有:①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症状、病程、触发因素、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考虑到患者的特点和需求。②向患者提供关于偏头痛性眩晕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因、症状、治疗选项和自我管理策略。提供具体的教育材料、互动讨论、个别咨询等形式,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疾病。③指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饮食调整、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应对压力等。④邀请患者参与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物理治疗、平衡训练、眼球运动训练等。这些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和稳定性,减少眩晕症状,并提高日常功能。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  护理完成后,评估患者的眩晕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无效:患者仍存在偏头痛性眩晕,病情有加重趋势;有效:患者在活动时偶尔存在眩晕,但持续时间较短;显效:患者再无眩晕症状。

1.3.2精神压力  护理第3、6个月后,运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水平越强,精神压力越小。

  1. 结果

2.1对比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统计[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2

7

29

6

35(83.33%)

观察组

42

1

14

27

41(97.62%)

X2

4.974

P

0.026

2.2比较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  观察组护理第3、6个月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理弹性水平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3个月

护理6个月

对照组

42

21.23±2.25

35.27±3.71

40.05±4.51

观察组

42

21.26±2.41

41.23±4.06

49.36±4.48

t

0.058

7.023

9.491

P

0.953

<0.05

<0.05

  1.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多因素的过程。在偏头痛发作期间,颅内和颅外的血管会出现扩张,导致局部血流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血管舒张物质(如血管活性多肽)的释放以及神经内分泌激素(如血清素)的变化所致。扩张的血管刺激了三叉神经的敏感神经末梢,引发神经痛和炎症反应

[2]。此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眩晕症状。为了证实系统性干预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偏头痛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个性化护理更针对每位患者的特定需求和症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法更加有效,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系统性干预意味着综合考虑多个干预措施,如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这种综合干预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提供更全面、多角度的治疗,从而增加了疗效的可能性。研究另一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第3、6个月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应对精神压力、逆境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观察组在心理弹性量表上得分较高,可能反映出他们在系统性干预和个性化护理下受到了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针对偏头痛眩晕症患者,采取综合性干预结合个性化护理既能提高治疗效果,也能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因而,该联合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新,胡晓飞,陈杰,等. 前庭康复对前庭偏头痛患者大脑自发性神经活动影响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21,12(9):1-5.

[2]李媛媛,王若儒,孙旭,等. 前庭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 安徽医学,2022,43(2):2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