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新武器——介入疗法

/ 2

肿瘤治疗新武器——介入疗法

罗文平

成都市双男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微创介入疗法是一种现代高科技微创性治疗,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它的最大特点是不用开刀,把细管子通过米粒大小的切口(穿刺点)即可治疗多种棘手4疾病,如冠心病、心律失常、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脑血管畸形等。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一、介入治疗的原理

在进行肿瘤血管插管介入治疗时,利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减影X线血管造影机(简称DSA)的数字化技术,影响操作的其他器官及软组织的影像,清晰地显示导管在血管内的行走路径,引导医师非常精确地将导管插入供养肿瘤的血管,向肿瘤部位注入抗癌药物或用栓堵物栓塞肿瘤血管,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取得不开刀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

二、DSA下介入治疗恶性肿瘤

(1)向肿瘤供血血管灌注抗肿瘤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由于在DSA的引导下直接向肿瘤灌注抗癌药物,使肿瘤局部细胞毒性药物浓度很高,而对全身其他器官组织受影响很小,所以抗肿瘤药物治疗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如果介入治疗时在体表皮下埋一个药盒,以后通过药盒多次向肿瘤部位灌注药物或栓堵肿瘤血管,治疗操作方便,不用反复上机治疗,可减少放射线的照射,为病患节省费用。

(2)栓堵肿瘤血管“饿死”肿瘤。DSA下,用吸收性明胶海绵、碘化油或不锈钢圈等材料,栓堵肿瘤血管,阻断肿瘤血供,饿死肿瘤,取得与外科手术切除一样的效果。

(3)放置支架解除肿瘤造成的管道梗阻。恶性肿瘤可以向管腔内生长,挤压管道,造成管道狭窄,使内容物不能通过,引起临床严重的梗阻症状。如,食管癌引起食管狭窄病患不能进食;胰头癌压迫胆管、胆管癌阻塞胆管,使胆汁不排出,引起阻塞性黄疸;肺癌肿块阻塞大气管,导致病患呼吸困难等。医师可在DSA或内镜下在肿瘤狭窄部位置入金属支架,解除管道梗阻,改善病人症状,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4)寻找出血部位,治疗肿瘤大出血。许多恶性肿瘤在生长转移过程中可侵犯大血管,导致内脏大出血,如肝癌破裂出血、肺癌的大咯血、消化道肿瘤大出血等均可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导致病患死亡。医师可在DSA下寻找出血部位,用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栓堵出血血管,治疗大出血,挽救病患生命。

三、肿瘤介入治疗的优点

(1)仅经过皮肤穿刺插管即可完成诊断治疗,微创性,痛苦小。

(2)可重复性强,在一次治疗不彻底或肿瘤复发时,可经同样途径多次治疗。

(3)因为治疗操作是在DSA下进行的,穿刺插管准确性高。

(4)由于是微创技术,且是局部用药或栓塞,所以与外科手术及全身化疗相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均小得多。

(5)治疗效果好,对于不适应外科手术及全身化疗的肿瘤,如对中晚期肝癌、肺癌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疗法。

(6)可与外科相互配合,对体积较大的肿瘤,术前进行介入治疗,可提高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中晚期肿瘤手术后辅助介入治疗,可以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四、介入治疗适应证

(1)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以及部分良性肿瘤和血管瘤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对于手术切除困难的肿瘤,可先经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可完整切除肿瘤。

(3)对于手术切除不彻底,伴有淋巴结转移,体内有肿瘤组织残留的病人,术后行介入治疗,可消灭残留病灶,减少术后复发。

(4)食管癌导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胰腺癌、胆管癌等导致胆管道狭窄引发阻塞性黄疸等肿瘤性管道狭窄,可进行放置支架治疗,解除梗阻。

五、介入治疗术后调理

(1)均衡营养:恶性肿瘤病患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均衡,调整饮食习惯,摄取多元营养要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要合理配比;荤素搭配,多素少荤,勿过量摄食脂肪和高蛋白食品;不要吃腌制食品、煎炸烧烤食品,控制盐的摄入,戒烟戒酒,避免一些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从口而入;在烹调上,病患应以清蒸、炖煮为主。此外,饮食要定时定量,饥饱适度,细嚼慢咽,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能过分挑食偏食。最好给自己定一个7天或10天为周期的食谱,从食物中均衡地摄取营养,才能有效预防恶性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2)调适情绪:病患康复期间,要学习调适情绪,修身养性,改变不良的作息习惯。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看书、听音乐、写字、画画、种花、养鱼等,以此来转移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和恐惧,使自己的身心调节到较佳状态。病患家属则要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以利于病患术后康复。康复时期要静心休养,而不是过度操劳。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度活动,能提升人体的“正气”,提高抵御“邪气”的能力,但适度活动也要量力而行,以不感疲劳为度,切忌活动过度造成体力下降。调适情绪时,力争心平气和,不操之过急,克服沮丧心境。面对疾病现实,病患要鼓足勇气,树立信心,培养耐心,做好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心理准备,争取最佳的疗效和最好的康复结果,为重返工作岗位或将来再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打好基础。

(3)定期检查:癌症病患术后康复期间,应长期定期对肿瘤标志物指数作动态观察:遵医嘱作定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治疗效果和疾病变化的评估依据,也可作为是否有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追踪依据,还可为手术治疗后恶性肿瘤变化提供早期发现、早期采取对策的参考。

六、小结

除了DSA引导下肿瘤血管介入治疗外,介入治疗的项目还有CT或B超引导下经皮、肺、肝脏肿瘤穿刺活检;肝癌注射无水酒精或碘油化疗药物介入治疗;恶性肿瘤全身及局部射频热疗;恶性胸腹水、心包腔积液置管介入治疗等。这些介入治疗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和肿瘤病患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