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课程思政背景下《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的设计

                 ,陈良云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通过分析《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的性质去设计课程,并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最后设计一个教学片段中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生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   保险   风险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外贸服务类专业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作为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建设始终紧随时代步伐,适应我国国情。近些年来,我国保险行业飞速发展,日渐成为重要的民生话题,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旺盛。《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专业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还要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从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出发,将课程思政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推进课程思政的发展。

1.课程性质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是物流管理、关务与外贸服务等专业的拓展课。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从保险的基础知识出发,系统介绍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以及常见货物运输险别的具体内容和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因此,该门课程的设置是在学习了国际贸易并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完善专业知识体系。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备国际货物运输保险相关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培养现代化综合性物流人才。

2.课程设计思路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物运输保险不但可以给运输中的货物提供保障,而且还能为国家提供无形贸易的外汇收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国际货运保险的基本规则和公约、协定及惯例,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要求在教学目标明晰的前提下分解具体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准确识别课程内容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合理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职业需求,将教学目标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分解。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不仅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设置提供重要导向,而且对教学策略及方法提出要求,也为后期精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一方面,教学难点应按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往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解程度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重点应按照实际业务操作中应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划分,教学设计要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呈现教学效果,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结合问题导向思维,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案例导入、情景展示、视频展示、内容讲解、分组讨论、实训练习、课后 作业等方式,并辅以移动互联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

3.课程里的思政元素

课程主要分成七个模块,在模块一风险和保险的基本知识的内容里,通过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风险的特性以及正确对待风险的防范方式,通过对保险原理的分析,将互助共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精神以及发挥维护社会生活稳定的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模块二保险合同的内容里,通过合同条款订立和履行时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将诚实守信、守法遵规、客户至上、爱岗敬业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在模块三保险基本原则的内容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敬业、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爱国以及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融入其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模块四海上货运保险保障的范围的内容里,结合课程思政,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守标准和法律的工作素养融入其中。在模块五海洋货物运输保险险别与条款的内容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其中。在模块六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的内容里,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守标准和法律的工作素养融入其中。在模块七其它运输方式的货物保险的内容里,将法制观念、诚信守法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4.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

以课程第一个模块风险和保险的基本知识里风险的初认识为例, 风险是保险存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险是人类社会处理风险的一种手段。学习保险,需先认识风险。课程一开始先从一些图片和数据来了解最近刚刚发生的风险事故,比如2021年3月23日,台湾长荣集团旗下巴拿马籍货轮“长赐”号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长赐”号搁浅6天,是45年来苏伊士运河最大堵塞,造成全球贸易每小时损失约4亿美元!运河停运每天造成埃及损失的通行费达1400万至1500万美元。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93人遇难!……通过一些案例的图片和数据,可以感受到风险无处不在。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风险这一词是怎么来的:说是在远古时代,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因为他们深深的体会到海上的“风”会给他们带来无法预测又无法确定的危险。因此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于是就有了“风险”一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风险,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接着再引入风险的相关知识,从辩证的角度去理解风险的特性及三要素的关系。

为了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直观的理解,也为了引出后面风险管理的内容,通过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主要内容是关于从疫情爆发开始,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防疫政策措施以及成效。课堂思考:结合风险的知识,并挖掘思政元素,展开讨论。

视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体现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感染的情况有无症状感染、轻症、轻症恶化转重症等情况,体现风险的不确定性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力所能及地无私驰援世界各国,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3个月有效控制了疫情,展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漏一人,体现了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课程设计中不仅强调实践教学及注重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特点,从而能够弥补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务不足的缺陷,同时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课程通过融合思政元素对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升级,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通过多策并举达到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最佳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