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临床疗效研究

高云菲

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333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经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选入2021年7月-2023年7月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入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指标。结果:组前组间语言功能、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患者活动能力改善较显著,并尽早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治疗;语言功能;活动能力;神经功能

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脑梗死在临床上的致死率、残疾率较高,一旦患病会出现不良后遗症,如运动异常、语言异常、无法正常吞咽食物等,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质量[1]。偏瘫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偏瘫会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增加家庭的负担,导致患者无法自我活动。早期康复治疗在临床上比较新颖,需在患者出现偏瘫症状会积极开展针灸等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神经功能,避免患者后续无法自理[2]。下文选择9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实施差异化治疗措施,统计指标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入96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期间观察,随机分组处理,实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2-7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4.77±3.21)岁,对照组患者有女性23例,25例男性患者;实验组患者年龄在53-76岁之间,年龄均值在(64.64±3.17)岁,实验组患者有24例男性,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以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治疗: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2)早期康复治疗-实验组:①穴位针灸:临床可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按摩。选择地仓穴、人中穴、百会穴以及迎香穴进行按摩针灸,保证血液循环效率;对于下肢可在足三里穴、委中穴、涌泉穴、昆仑穴进行按摩针灸;失语患者可加以金津玉液。②语言功能训练:脑梗死偏瘫患者失语后会出现显著的进食障碍以及发音异常情况。前期训练可通过对咽部的冷刺激加以屏气、发生运动为主,也可开展相应的发声练习;同时,可为患者提供吞流食训练;辅助患者开展语言练习,可以拼音-单字-词语-语句的流程进行训练;训练期间重视视听觉联合刺激,针对完全失语的患者可定期进行词汇讲解学习训练;开展程序化学习,要求患者在发音期间保证准确度,随后进行朗读课文联系,通过重复性的联系恢复语言功能。③功能锻炼:需指导患者保持去枕平卧的姿势,直至患者生命指标稳定后开展早期偏瘫肢体功能锻炼,前期以被动按摩、主动按摩为主,并在康复进程下增加活动量;对于需持续卧床的患者需开展肢体功能按摩,避免出现压疮或是其他皮肤组织损伤的情况,可通过翻身改变体位预防。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统计患者的神经功能。

(2)活动能力:选择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判定患者的生活行为能力,包括:大小便的自我控制、独立走路、独立上厕所、自主进食、穿衣等,分数与生活能力成正比。

(3)语言功能:观察治疗前后不同周期患者语言功能,需按照我国康复中心失语症观察表分析,涵盖9项目,分值100满,分数越高表示语言功能更好。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模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

    组前组间NIHSS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指标对比分析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8

12.44±1.36

6.37±1.44

实验组

48

12.18±1.39

3.94±1.24

t

0.9262

8.8593

P

>0.05

<0.05

2.2活动能力

    组前组间Barthel指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8

69.56±1.78

73.43±1.72

实验组

48

69.44±1.65

89.45±1.66

t

0.3425

46.4315

P

>0.05

<0.05

2.3语言功能

    组前组间语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8

60.21±3.42

74.36±5.25

实验组

48

60.15±3.32

82.35±5.64

t

0.1768

7.1841

P

>0.05

<0.05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显现为面瘫、眩晕、失语、一侧肢体偏瘫等症状,由于其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因此临床采取有效治疗后,患者依旧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严重者会遗留偏瘫后遗症,甚至是危及到人体的生命安全[3]。在医学论述中提出,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帮助其尽早恢复神经功能以及活动能力,避免患者后续出现活动障碍的情况,可以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早期康复治疗在临床出现比较新颖,尤其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可充分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肢体力量,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保证康复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上文选择96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差异化治疗措施显示,组前组间语言功能、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后实验组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此,与常规治疗相对比,早期康复治疗实施后患者的疗效改善显著,且减少患者后期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情况的出现,充分稳定患者的病情,引导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帮助患者减轻生活的负担,降低患者疾病治疗难度。同时,实验研究提出,人类机体中枢神经存在较优秀的代偿能力以及重组能力,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后可通过康复治疗进行重组,从而恢复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4]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后语言功能、神经状态、活动能力、自理能力逐步恢复,并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避免疾病进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婷,刘红,闫瑞云. 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23,47(5):837-839.

[2] 邓利华,方艳春,杨金美,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9(5):96-102.

[3] 谢永权,郭书玲,谢桂芬.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3):454-458.

[4] 李娟,韩小妮.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