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张丽

湖北省竹山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科学教育既是传授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的教育,更是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要让幼儿喜爱并能主动参与到对科学的探究,首先必须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及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成功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该认真观察和倾听,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有效组织策略;

引言

科学活动是指引导幼儿从科学角度去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动态活动,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解决科学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生活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经验需求的科学活动,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不断开阔幼儿的成长视野,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1.幼儿教育科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

1.1注重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要想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彻底摆脱注重结果的现象,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主体,就必须要重视幼儿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采取有利于幼儿科学能力发展的具体方法,如实验法、讨论法、设问法等,注重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问题的看法,并正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做出有效判断。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和分析时,也要考虑到语言不能代替幼儿自己观察和操作的结果,在幼儿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并且让幼儿自主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教师不能替代的。

比如,在组织幼儿区分不同的生活常见物品时,如盐、白糖,教师只是讲解盐是咸的,糖是甜的,很难让幼儿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提供实验材料之后,可以允许幼儿以蒙眼的方式用手指蘸取少量的盐和糖,从而通过口味来猜测是盐还是糖。比如,在探讨摩擦力的大小时,教师先通过同一辆小车经过不同滑到所滑行的距离,引起幼儿对摩擦力的好奇,同时,鼓励幼儿动手摸摸不同的滑道的粗糙程度。再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小车在不同滑道上滑行的距离,结合前面对滑到粗糙程度的触摸以及实验结果,幼儿能够尝试着说出实验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结论的得出与幼儿的实验过程建立必然联系,促进幼儿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实验操作过程,促进幼儿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意识。

1.2以发散思维,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让幼儿将生活经验作为他们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同时,还要通过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进行丰富的联想,以此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在面对科学现象时,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根据自己的设想说出实验过程,是发挥幼儿自主性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给幼儿提供发散思维的平台,也提倡幼儿以发散性的思维考虑问题。

例如,在幼儿认识物体的弹性时,教师通过举例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弹性,组织幼儿发散思维,联想自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直接体现出自身弹性的。教师尽可能的搜集幼儿说到的生活常见物品。然后,组织科学实验,让幼儿自行验证物体的弹性,促进幼儿经历提出猜想并验证猜想的整个过程,以幼儿的发散思维开始,促进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成实验操作。

1.3创设科学探究情境,落实科学探究任务

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是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让幼儿在情境的驱动与引导下完成科学探究任务,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其自主发挥想象、创造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围绕具体的科学活动目标创设探究情境,优化幼儿的活动参与状态,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突出幼儿的活动自主性,从而顺利完成科学探究任务。如在“沉浮”科学实验中,为了调动幼儿的思维积极性,我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现了死海,呈现了各类物体在死海中不会沉下去的真实景象,还对比展示了一些树叶漂浮在水面上,而石头却会投进水中的生活场景,由此创设了科学探究情境,让幼儿产生了求知欲。

1.4确定科学活动目标,科学投放材料

目标,即想要达到的目的、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目标需要以幼儿为中心,由此发挥活动目标的导学、启思作用,由此保证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能生成认知经验,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围绕活动目标,教师也应科学投放活动材料,思考每一类材料对幼儿顺利完成科学活动目标的辅助作用,切实优化幼儿的活动行为,使其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如在“东西去哪了”科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如下科学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质;分析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为此,我选择了砂糖、方糖,还准备了透明的杯子、汤勺以及凉白开、温水与热水。选择固体糖块的原因是让幼儿可以清楚观察固体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而且,固体糖块大小不同,可让幼儿自主分析物体大小对于物体溶解于水中的速度差异。三杯不同温度的水也是为了让幼儿分析温度对物体溶解的具体影响,且幼儿还可直接使用汤勺搅拌水,加速物体的溶解速度。我还准备了石头等,让幼儿从不可溶解于水、可溶解于水两个角度进行科学探索。

1.5构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都需要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有积极的学习体验,并且乐于根据现有的游戏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就要进行双方平等的沟通,让幼儿有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经历,得出科学结论的过程,促进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交流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组织幼儿探索静电现象的科学活动时,教师积极与幼儿沟通,先通过变魔术的形式,让幼儿看到两个气球因反复摩擦而贴在一起的现象,再通过提供实验环境和游戏材料,组织幼儿探讨刚才发生如魔术般现象的原因。在幼儿观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并且充分肯定幼儿的想法,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自己想要的科学实验,同时,也鼓励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静电现象,促进幼儿在不断探讨的过程中得出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幼儿生活中的实例来引起幼儿的共鸣,组织幼儿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静电有关的事件。

1.6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能给幼儿带来愉快。儿童如果很少或长期得不到成功的经验,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要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该认真观察和倾听,了解幼儿有哪些需要,及时地提供给他们所需的材料。

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很多种:(1)让幼儿体验由自己努力而获得的胜利,如让鸡蛋在水里浮起来,幼儿必须不断地往水里加盐搅拌,直到鸡蛋上浮,试验的成功让幼儿感觉到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获得胜利的,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2)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如种植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把它们摘下来,送到厨房里炒,让每个幼儿都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他们都会争着吃,哪怕是自己不爱吃的菜。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每天浇水、每天管理下长大的。这种体验会在幼儿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他们更乐意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等等。

2.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基础,也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引入生活实例,加强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了解,促进幼儿产生了解科学原理的兴趣,并通过实践完成探索,不断发展幼儿的参与意识,让幼儿在观察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体现出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史小童.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J]. 华夏教师, 2020(9):2.

[2]熊雯婷.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 亚太教育, 202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