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分析

余艺

510112198910316045

摘要: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建设项目迅速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提高建设项目的施工效率,对建设项目的总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身为建设方,必须在工程管理方面进行创新,使其与时代同步,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文章就创新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和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

一、当前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基本建设项目的时候,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对其认识的水平还不够高。在项目管理中,过于依靠监理方和建设方的管理,没有发挥领导的作用,不能从全局把握全局。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施工项目的足够重视,造成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等,都无法进行系统的控制,从而加大了施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管理方式的科学化、管理观念的提升,与施工项目的整体执行进度有直接关系。

2.人员素质问题

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每个参与方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但是,在一些工程项目中,由于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人员,造成了工程项目的动态监控不足。另外,一些大学的基础建设项目经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对基础建设的管理能力较差,也就不能很好地保证基础建设的质量。除此之外,有些管理人员的年龄比较大,他们在新技术方面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不能跟现在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相适应,不能适应新时代下的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所以,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制约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缺乏完善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和制度

高校内基建项目的实施是具有阶段性的,因此,在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方面,常常是不完善的,使得管理人员在实施建设工程管理时,缺乏依据。为工程施工而临时制订的法规只是表面上的,而且管理者也没有高度关注,造成了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混乱。工程管理制度的缺乏也会导致施工事故不能明确责任,如果没有制度,如果在施工中发生突发事故,就不能明确责任到具体的人员。除此之外,由于缺少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还会让工程管理人员出现松懈的心理,有些工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迟到、早退,从而造成了在施工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非常负面的工作气氛,从而引起了其他工作人员的纷纷效仿。所以,缺少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与系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监管不严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监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现场管理人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从而严重影响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通过巡检,可以掌握工程进度,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工程进度始终处于预定的时间之内。但是,大多数的建设项目都忽视了对其进行监督,没有对其进行动态监督,这就使得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而对其进行事后补救,则会使施工成本上升,严重的还会使施工进度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从而影响到后期的竣工验收。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实际应用

1.创新管理思想

对于建设者来说,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让建设工程管理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在这个以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可以让建设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比如,施工单位可以选择最合适的 APP,让每个员工都可以上班上班,上班下班。比如,钉钉 APP,工作人员只要进入打卡范围,就可以打卡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对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保证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可以遵守建设方的规章制度。其次,建设单位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创新的经营理念,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地改进项目的经营管理。最后,管理者要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制订出最为合理的对策,使施工管理工作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而作为施工单位的大学,更应以高工资、高待遇等形式,积极引进施工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可以面向国内双一流大学中工程管理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不断扩大人才队伍,并对招聘来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卓越的管理团队。因为建筑工程管理涉及面很广,所以我们可以用人才升迁的方法来鼓励经理们主动进行技术培训,从而促进经理们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此外,还应定期对项目经理进行考核,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自身的优缺点和工作业绩,对其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保证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用人才培养体系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3.创新管理方式

为了提高施工项目的管理效率,项目经理必须将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建设者都没有在工程管理方面做到智能化管理。但是,作为一个知识性和技术性密集的单位,高校应该主动做出榜样,引进新的信息化技术,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化和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先进程度。身为高校的工程管理人员,一方面要与高校内部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另一方面要与建设工程管理的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引进最适合、最适合的信息化管理方式,比如说,对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将所有的建设项目参建人员的信息都输入到电子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电子化管理。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人事管理将会更为规范。其次,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经理往往是通过手工录入项目资料,然后再由人工对项目资料进行处理。这种传统的计算方法,不但容易出现误差,而且一旦保管不当,还可能导致施工数据的丢失,从而影响到建设项目的正常进行。如果引进了一个电子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只需要将在施工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上传到系统就可以了,该系统可以以数学模型为基础,计算出施工数据,从而确保施工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施工项目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管理费用。

4.创新监督管理

在工程管理的执行中,监督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既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总体执行成效,又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在工程管理中,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体制和制度,并采用责任制的形式,让工作人员可以互相监督和管理,用明确的岗位职责、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等方法,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让工作行为变得更加规范,做到有问题可以追溯,责任明确不能推诿。创新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在工程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从而提升了问题的解决效率。除此之外,创新监督管理还可以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严格管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展开及时的整改,确保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建设者的高校,要在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主动地对项目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包括引进专业的项目管理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制与制度、强化项目经理对项目经理的约束等,以此来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还可以将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化和标准化,使项目管理模式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之后,将这种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推广,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维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山西建筑,2018(35):235-236.

[2]吴燕,陶小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农家参谋,2019(1):184

[3]沈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制与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