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技术策略

汤卫华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  511515

摘要: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项目数量、规模与日俱增,对基础施工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地质勘察为工程设计的核心环节,属城市建筑设计程序中的根本,若前期施工不重视地质勘察,易导致图纸设计不合理,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故为突出建筑工程施工效果,需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基于此,本文将从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基本概述入手,具体分析地质勘察工作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基处理技术策略,旨在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技术;换填处理技术;挤密桩技术

前言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地势比较复杂,加大地质勘察工作难度。以往针对地质勘察工作,工作人员只统计各项参数,缺少对地基的针对性处理,对建筑工程后期工作质量影响较大。对此为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性,工作人员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考量建筑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地形、地势、地貌,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在充分了解岩土勘察工作内容后,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并制定符合现场施工情况的地基处理方案,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

1、地质勘察、地基处理的基本概述

1.1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需经一系列检测法,综合研究工程实际概况,便于对水文要求、岩石施工情况、地质环境特征进行全面掌握。以成果勘察为基础,编制勘察文件,真实反映项目施工中出现的不良地质问题,并对可能影响后期建筑施工的因素进行判断。考量工程角度,落实地质勘察工作,为制定合理化地基处理方案提供精准数据,便于施工人员正确决策,尽可能减少恶劣地质学问题产生,助力建筑工程长久发展。

1.2地基

地基即承担建筑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其作为整个结构的基石,可提升工程耐久性。故为强化建筑工程安全性,需加强土地硬度、安全性重视。但土质的良好和土地硬度联系紧密,故开始动工前,施工人员务必对泥土质量进行全面剖析,保证地基更稳定,有助于延长工程使用时间。

2、地质勘察工作要素

2.1勘察材料分析

在分析地质条件时,工作人员从环境数据、建设地点角度出发,遵整体性分析原则,对该地地形/貌特征如实了解,健全施工技术。针对基础岩土分析,工作人员先对岩土数据进行收集,后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考量岩土特征,分析建筑工程现场情况,用于调查取证,确保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更具精准度。除对岩土地质分析外,还需分析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参考水文地质资料,编制水文地质报告,考量地下径流情况后总结水文地质条件,保证工程施工安全,避免人员意外伤亡。

2.2勘察内容确定

工作人员参照工程现场水文、地质、地形等因素,总结现场勘察信息数据,客观分析岩土地质条件,预测地质勘察是否对建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工程中的劣质场地,提出额外的处理方案,避免劣质场地耽误施工进度,影响施工安全。同时对照水文地质信息,了解其是否不利于工程施工,从而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力求将地基坍塌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周围建筑物的勘察,了解工程动工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周围区域的交通情况。针对上述内容完成调查后,工作人员及时撤回机械设备,获得真实信息后制定调查方案,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3、地基处理技术策略

3.1换填处理技术

该技术即厚度<0.5cm的软土路基,多用于路面施工。转移原本软土基础,后放入复合材料,即一般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土层,这一点也是该技术在工程建设期间的主要方法。经此方法对软土基础进行妥善处理,突出处理效果,避免人/物/财力资源的过度消耗,确保路面路基更密实。其次,筛查建筑材料、土质,可提升路面施工质量,增强整体承载性能。但针对建筑材料的处理,多源于原始碎石,需经人工对部分进行处理,方可提升道路基础强度,突出其稳定性。而借助该技术,工作人员可先将软土路基中的软质部分予以开凿,后经自然碎石法稳定实施。但针对采用此法加工的软土路基,其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效益仍应陆续扩大,足以保证道路整体结构更稳定,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3.2挤密桩技术

该技术指将事前准备的施工材料在施工时按一定步骤填入桩孔中,后采用合适方法夯实桩孔中的施工材料,确保其结构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针对各类基础材料,如素土、黄土、杂填土,均可采用该技术。该技术可分成下述2种:(1)灰黏土挤密桩技术,该技术以改善地基材料所具备的地面支撑性为主要作用,可提升地基材料的防渗透性,方便排水;(2)粘土挤密桩技术,其指将拔除处理具备一定湿陷性的地基材料,多用于拔除湿陷性的基础材料。此2种技术分别具有一定优势及不足之处,在实际应用该技术时,需要施工人员对当地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判断,合理选型,加强地面管理,确保地面稳定性。

3.3碾压技术

车辆碾压道路时通常借助分层模型实施,尤其针对坡度较大的场地。通常遵“先两边后中间”准则,可提高压实度。准备环节,施工人员查找接近于施工结构的模式,对地基碾压前需开展地基测试工作,确保其质量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通过强夯法,可避免道路基础湿陷情况发生,弥补其膨胀弊端,减少施工成本。具体应用此法时,施工人员需借助相关设备吊起重锤,让其自然下落,可有利于其压缩系数提升,保证道路密实度。但此法也并非万能,含水量过多道路地基无法使用此法,且需满足对碎石土、黏性土的基本需求。针对水分过多道路应用此法,土壤内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其效果不够显著。

3.4注浆地基处理技术

该技术即在地基土体中灌注各类材料浆液,在浆液凝固后,可确保地基更稳定。以灌注浆液材料划分,该技术包括2类:(1)硅化注浆处理技术:以硅酸钠混合溶剂为主要材料,其凝结性更高,在此材料凝结作用下,可提高原本土质较差的地基土体的硬度、强度;(2)水泥注浆地基处理技术:以水泥为主要材料,合理配比水泥、水,经压浆泵和灌浆管,将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灌输地基土体中,水泥凝结后可增强地基土体的固结性,促使地基压缩性进一步下降。此外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遵成本节约、噪音减少、钢材节省等特征,此法仅能用于软地基处理,桩径小,单桩承载力较低。

3.5高压旋喷注浆法

高压喷浆桩为高压旋转喷嘴,可喷洒空气、水混合物、水泥浆等,达成土壤切割的目标,确保喷洒土壤层和土壤构建一种实验室水泥固体,硬化后形成桩。此法实际落实期间,钻机钻至一定程度后用高压泥浆对浆液进行喷射,保证地基周围土体结构趋于稳定。具体来说:工作人员重视浆液搅拌,防止因搅拌速度过快而影响浆液配置质量,且搅拌时还需如实记录喷浆数据信息,凸显搅拌质量,如有误差需及时纠正,避免坍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以地基施工为基础,但地基处理并非凭空捏造,而是经具体数据计算、设计,故地质勘察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工程开始动工时,工作人员通过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为工程设计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同时工作人员考量建筑工程施工情况,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加强地基硬度、承载力的关注,遵地基加固处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最佳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确保地基更密实,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避免工程后期损失惨重。
参考文献
[1]韩堃.城市建筑工程中地质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策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6):48-49.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0.16.018.
[2]康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及地基处理策略探讨[J].江西建材,2022,No.276(01):48-49.
[3]时梦宇.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20,No.601(04):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