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魏士勇

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271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发展起来,其中,高质量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助于节能减排,而且也将促进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更快地转变为移动智能终端和数字化应用场所,由此可带动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升级,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提升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节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汽车产业逐渐实现由存量市场向增量市场的转换,但与之俱来的是交通拥堵、石油能源依赖、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坚持以“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为主要赛道,加快推进汽车产业新能源化,是实现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1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参与者数量多、范围广,既有广汽集团、一汽集团等国内老牌汽车制造企业,也有特斯拉、沃尔沃等国外汽车制造商,更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各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配合市场的正向回应,有利于良性循环的形成。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国一线城市取消了新能源汽车部分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等政策,另外各地政府还密集出台系列补贴措施。在技术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呈局部领先、全面发展态势,领先技术包括二甲醚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车联网(V2X)底层通信模块技术等。新能源汽车在市场推动和用户需求的刺激下,“三电”技术趋于成熟,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量得到大幅提升。

2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2.1产业链条不够协同

随着“大智移云物区”时代的到来,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等将迎来全面性变革,其产业组合也将继续在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中发生演变。传统的产业链是由“上游原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整车与服务”构成的“垂直链式关系”,全新的产业链融合了汽车、交通、能源、信息、金融等多个领域,呈现“网络生态”。然而,当下国产供应链体系依然比较脆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够有力,一方面表现为国产零部件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主机厂为保证质量优先选择进口零部件。长此以往,新兴供应链内部信任缺失、协同不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难以实现突破,甚至将重蹈传统产业依靠产能驱动在中低端市场徘徊的覆辙,最终陷入技术空洞、无疾而终的窘境。

2.2碳排放追踪不到位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低碳、绿色环保为主要特征,是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主要路径,而且其以绿色出行的理念、零排放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势如破竹之势打开市场。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人提出了质疑: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实现零排放吗?新能源汽车真的比传统燃油车环保吗?目前不少研究只关注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碳排放问题,而对于零部件采购、售后回收等环节碳排放的研究并不多。例如,以电动汽车为典型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废气,但由于其动力电源主要来自燃料煤,发电过程依然会产生二氧化碳,只是碳排放的源头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另外电池制造中含有镍、钴、锰等污染环境的重金属,若回收处理不当,依然会加重环境负担。因此,为避免出现环境负担转移的问题,有必要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作为研究对象,全方位追踪评估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足迹。

3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3.1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智慧便捷体验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亟需构建充足、智能、高效、环保的基础设施体系。为此,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强与社区的沟通,促使既有居民社区尽快完成充电桩的改造,尚未建成的居民社区严格预留配建空间,并在大型超市、高速公路等车辆密度较大的地区,合理配置充电设施,在矿场、港口、城市中转等场合,灵活推广换电模式,以防止“用电饥渴”和资源浪费。在此基础上,依托“互联网+”智慧平台,建立“车、桩、网、位”一体的大数据中心,既可利用新能源的消纳效应,达到电力系统“削峰填谷”的目的,又可提高电网的信息共享与应用效能。此外,为有效释放绿色消费潜力,国家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必须“桩电先行”,在充分考虑人流、地形、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铺开充电网络,完善运营管理,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城乡地区的充换电保障能力。

3.2加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碳排放研究与控制

在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汽车企业必须以全局的眼光,以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为核心,重点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致力降低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首先,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着眼于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给、整车制造与销售、售后报废与回收等“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环节,系统把握新能源汽车碳排放的来源与强度。其次,借助产学研用平台,开展跨行业、多领域、多层次的碳中和学术交流,制定科学、高效的减碳评估标准,构建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碳中和评价体系,实现新能源汽车从生产、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化。

3.3以政策引领为核心,以新能源汽车标准为主

目前国际标准规范的制定话语主导权仍是掌握在美国和欧盟手中,这对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标准化是新能源汽车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保障新能源车辆的品质,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新能源汽车行业和产品标准是质量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经济能力的综合反映。标准化的制定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我国若掌握了标准制定所有权,便能将技术更容易转化为标准,从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话语权。这也需要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先统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关键技术参数、行业公式、新能源汽车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3.4完善政府监督机制,合理投入政策补贴

政府补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起到帮扶作用,但一味加大财政投入,不仅降低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创新产生挤出作用。政府在补贴过程中应建立项目甄别机制,通过强化项目评估和实地考察环节,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增加访问和调研的频率,熟悉企业项目的各个环节,选择盈利能力强或者创新效率高的项目,对存在资金困难的进行补贴,精准投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应当继续坚持补贴退坡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

3.5围绕国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升级、战略布局,统筹规划全产业链,各细分市场体系建设与管理,打造具有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能能源绿色生态产业环境。

结语

现阶段,我国虽然在政策推动、市场引领、技术支撑和产业护航等方面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利条件,但依然存在着基础配套设施的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发展不平衡、碳排放追踪研究不到位等问题,我国汽车企业应把握机会,正视挑战,从国家、地方、企业、机构等多个层面加强统筹,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减碳、脱碳,以设施完备、技术一流、产业协同、合作互联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黎仕增.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75-178.

[2]蒋筱江.王奇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构建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77-179.

[3]何文韬.郝晓莉.陈凤.基于生命周期的新能源汽车碳足迹评价[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8(2):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