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用心之策,育幸福之花——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幸福能力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1
/ 2

集用心之策,育幸福之花——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幸福能力的策略研究

陈岳丹

汕头澄海东里中学 广东省汕头市515829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心理问题形势,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已成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性格孤僻、家庭离异、留守等学生,多角度挖掘良策,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帮助他们驱散心灵的阴霾,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培育出幸福之花。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管理  幸福能力

近年来,农村学校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某某同学有自闭倾向”,“某某同学有自虐倾向”等悲剧时有发生。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已成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出现疾病或者处于亚健康的人,他们的情绪往往不那么稳定,比较悲观,感受不到幸福。而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心理、情感、行为和社会领域的功能性障碍,他们在社会和心理领域维持积极的幸福状态。归根到底,心理健康就是一种幸福状态。著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俞国良也指出: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心理健康追求的价值目标。[1]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多角度、用心培养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不断产生积极的情绪,逐渐驱散消极的情绪,使心理处于稳定、健康的状态,最终获取充分的幸福感。

一、幸福能力的定义

   幸福能力是指人感受到幸福的能力,有的人过得很富裕就是感受不到幸福,而有的人过得很清贫却依然感觉很幸福,所以说幸福能力是一种对事物的感受力,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幸福能力培养注重的是引导学生走出自卑、逆反、挫败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使学生逐渐产生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而感受学习、生活的幸福,并使这种状态维持下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班级管理中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在自我完善中感受幸福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社会风气也变得纷繁复杂,特殊的孩子往往更缺失家庭的管理,更加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污染和毒害,行为更加散漫,不够规范,长此以往,他们会得不到肯定,一无是处,到处碰壁:在家受到家长批评,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教育,从而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或者逆反的心理,破罐子破摔。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灵活转变教育方式,以鼓励为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不断感悟人生之美、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使其在不断完善自我中相信自己是有用之才、感受幸福的同时,也能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智是一个留守儿童,他一方面非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另一方面又是爷爷奶奶的过分宠溺。自小情绪比较不稳定,在与人相处中经常表现出我行我素,嚣张蛮横的性格。今天跟他交谈时,他还笑得像个大苹果一样,明天他可能一句也听不进去,摔门而去。行为非常散漫,不听劝阻。这种问题学生是令同学和老师非常头疼的。自从他来到我们班,我通过细心观察和反复揣摩,慢慢的感觉到他粗暴的言行下其实隐藏着一颗脆弱心灵。通过他的种种行径,我发现他是一个内心极度渴望别人关注的人,但又由于自尊心过强,沟通能力不足,往往采取不恰当行为,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课堂上,他经常弄出各种奇怪的声响,那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而采取的不恰当行为;下课后,他往往招惹同学滋生事端,那也是为了拉近与同学距离而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琢磨出了他这种不稳定情绪后面的真正原因,我常转变教育的方式,让他静坐下来,和颜悦色与他沟通,了解他生活上、学习上出现哪些难题,并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生活的幸福。还经常安排他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然后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奖一番。如在一次班级大清洁中,我发现他干劲很足,于是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称赞他是班里的“大力士”,并且向其他同学介绍说,这个男同学在家经常帮奶奶做家务,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既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又改善了他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随着一天天的过去,他不断完善自我,调控好情绪,脸上灿烂的笑容越来越多,与人相处中也随和多了,也不惹是生非来博取别人的关注了。有时他做错了事情,也会主动认错;同学有难,他就伸出援手,雪中送炭。渐渐的,也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在校园里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

(二)倡导学生在交流、协作中分享幸福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社交需求是人心理需求中的重要一环。[2]正处于人生发展重要阶段的高中生,在学生社交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否处理好人际交往的问题,直接影响其心理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社交障碍等一定的心理问题,情绪会受到影响。

在班级中,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留守,与父母沟通机会特别少,与爷爷奶奶的沟通存在比较大的代沟,与同学沟通又缺少方法,从而导致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都比较紧张;有的同学由于性格内向,更愿意通过网络社交,在群体生活中会产生恐慌的情绪,毫无幸福感可言。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多创设一些情境和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互动的乐趣和魅力,在平等的基础上帮助同学们掌握互动的技巧和方式,学会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这样才能提升同学们的社交能力,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记得班里有个名字叫小盛的男生,平时比较安静,班里几乎没有同学和他交流,每次我跟他交流的时候,他总是移开目光,或者看地板,特别不自信,比较自卑。通过多方了解,我得知小盛是个留守儿童,平时和爷爷奶奶代沟较大,回家除了吃饭,其他的时间就自己在房间里,极少和家里人交流,加上日常和同学交流较少,用他的语言讲:“看不惯身边的同学,不想和他们交流。”社交关系比较糟糕,生活态度比较悲观。但小盛特别喜欢画画,针对他的情况,我把班里出班报的任务交给他,让他当小组长,协调班报小组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他很畏惧当小组长,多次鼓励之后,他咬紧牙关答应了。然后按部就班的教小盛怎么给小组安排工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小盛逐渐敢于和小组的同学沟通,和小组的同学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在班报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班报在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都格外开心,纷纷向小盛竖起了大拇指。小盛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肯定,自信心有所提升,渐渐感受到团队协作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这时,我进一步鼓励他跟爷爷奶奶、父母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功,协调他与家里人的关系,使他的社交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升。当然,人际关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抓住机会去改善,才能使人际关系一直和谐下去,幸福感才能一直持续下去。

(三)鼓励学生在战胜困难中收获幸福

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阶段是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节点,学生会面临种种的选择,巨大的学业压力,而当这些经历不那么顺利时,将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挫败感,当学生能正确面对并度过这些困难时,学生将收获满满的幸福。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好班会课,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并找出产生压力的原因,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寻找释放压力的预设方案,防患未然;引导学生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此外,班主任老师要在关键的时刻鼓励学生,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突破自我。我经常告诉同学们,很多人回首高考前的日子,总觉得是最充实、最幸福的人生经历,因为我们付出了,拼搏了,收获了。你现在的努力,收获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还有一辈子美好的回忆,这些都是你现在努力奋斗的结果。通过战胜困难而获得的幸福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幸福。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持之以恒,用心细致地展开引导和疏导,让我们携起手来,共育幸福之花!

参考文献:

[1]韦耀阳,李保强.《幸福论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5年12期: 51-54.

[2]刘畅.《组织行为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08-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