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王雨枫

常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脾胃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按照是否予以内镜下止血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对照组则采用规范的抑酸、止血等药物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有助于提高止血有效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再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内镜下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再出血率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患者通常因呕血、黑便、便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就诊。消化道在位于Treitz韧带以上的部位引起的出血称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非静脉曲张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发病率占消化道出血总发病率的 80%以上,病情急且死亡率高[1]。目前抑酸类药物为临床上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基础用药,主要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然而对于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药物治疗难以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在药物的基础治疗上,消化内镜目前已经成为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主要的诊疗手段。内镜止血治疗措施主要有金属夹闭合、粘膜下注射稀释肾上腺素、热凝止血等,效果显著[4]。本文将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脾胃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例,按照是否予以内镜下止血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3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 岁;(2)因有明显的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便血或血液循环系统不稳定等症状就诊;(3)入院后24小时内完善消化内镜检查;(4)经内镜检查明确本次出血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5)Forrest 分级在Ⅱb级以上:(6)Rockall 评分为中高危。排除标准:(1)患者未于24小时内完善内镜检查;(2)内镜检查证实为静脉曲张性原因所致;(3)内镜检查未见明确上消化道出血证据者;(4)因患有全身性疾病导致出血者;(5)不能配合治疗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出院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八院后均于24小时内完善内镜检查,检查者为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经验丰富的消化内镜医师。内镜检查时记录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情况、病灶大小等。溃疡的出血征象采用Forrest分级标准,即:Ⅰa级为喷射性出血,Ⅰb级为活动性渗血,Ⅱa级为血管头显露,Ⅱb级为有血凝块附着,Ⅱc级为黑色基底,Ⅲ级为洁净基底。根据是否予以内镜下止血治疗,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禁食、补液、吸氧等常规处理,如有休克症状,及时予以抗休克治疗,同时予心电监护及指脉氧监测关注生命体征。

1.2.1 观察组:在内窥镜下将胃腔内积血抽吸、冲洗、清除干净后,寻找出血病灶,继而选用内镜止血疗法,常选用的方法为热活检钳热凝止血、OTSC夹闭止血或联合使用。如因出血量大而影响操作视野,在内镜止血前可予以粘膜下注射1:10000稀释肾上腺素。止血操作后,冲洗病灶观察确认无出血后退镜。术后继续予常规抑酸药物治疗,关注生命体征及再出血情况。

1.2.2对照组: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抑酸、止血药物进行保守治疗。随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止血有效率、再出血率、住院时间。

1.3.1疗效评价:开始治疗后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指经治疗24 h内出血停止;有效指治疗后24-72 h内出血停止;无效指治疗72h以上出血仍未停止,需要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内镜止血操作失败。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活动出血停止的判定标准为:当患者临床症状(呕血、黑便)好转、心率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尿量>0.5ml/kg.h时,即可判定出血停止。

1.3.2 再出血:满足以下任意一项可判定再出血:治疗后30天内再次出现呕血、黑便、便血等活动性出血症状;胃管引流液变澄清后再次出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反应血容量指标持续下降;内镜下明确病灶再次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两组止血有效率及再出血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止血效果及再出血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总有效率(n/%)

再出血率(n/%)

平均住院天数(d)

观察组

40

38(95.0%)

0(0)

7.88±1.26

对照组

35

27(77.14%)

3(8.57%)

10.47±1.15

P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全球临床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死亡率高达3%~14%,且其在治疗费用上花费也相对较高[3]。常规的药物治疗虽必不可少,但若只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止血失败或发生再出血概率很大。目前国际共识建议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于24小时内完善内镜检查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4]。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患者在治疗时因担心内镜治疗的疗效、费用以及相关风险,仍然坚持选择先药物保守治疗。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止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率及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这证明了内镜下止血治疗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减少额外药物的应用,因此治疗费用差异并不明显。由此可见,虽然内镜下止血治疗单价加高,但由于其止血效果好,可降低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治疗的风险,因此总费用支出并不高,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文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有助于提高止血有效率,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再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佳.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154-156

[2]谈辰欢.内镜下止血技术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1

[3]陈铎,张旭彤,李生财.内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5):134-137

[4]郑英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2,8(4):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