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护理沟通艺术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陈娟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儿科护理中护理沟通技术的运用。方法:选择了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之间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00名儿童,按照入院顺序,可以将一百名儿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小组与观察小组,两个小组分别由50名儿童。对照小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小组则开展护理沟通艺术干预方式,比较两个小组的儿童护理依从概率、护患纠纷概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概率。结果:观察小组的依从率比对照小组更高,两小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比较两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统计学数据差异明显。比较两小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两小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中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中使用护理沟通艺术方式将进一步提升儿童的护理依从水平,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缓和护患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价值。

关键词:护理沟通;儿科护理;具体运用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入我院儿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00名儿童,按照入院的顺序,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小组和观察小组,两个小组分别有50名儿童。对照小组分别有28名男儿童和22名女儿童,年龄范围在3-14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9岁。观察小组分别有30名男儿童和20名女儿童,年龄范围在3-13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岁。两个小组儿童的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比较意义。运用标准:所有儿童都前往儿科门诊治疗;儿童家长知晓本次实验研究,签订了相关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无法有效沟通者;意志不坚定者;具有系统性疾病和转诊治疗者。这次实验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支持。

1.2方法

对照小组实验一般的护理方法,护理工作者要知晓儿童的病情情况和临床表现,做好一般的检查,帮助儿童家长正确就诊,护理干预方式分别有病情的观察、日常护理、药物指导、健康宣传等。观察小组基于对照小组,使用护理沟通艺术干预手段,用艺术的方式和儿童及家长进行交流,具体如下:首先,儿童和家长进入我院儿科门诊之后,护理工作者要热情招待,经常微笑,这样将更好地消除儿童和儿童家长的紧张,还可以增加双方的信任。在问诊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要做好儿童的指导工作,多鼓励儿童及其家长,让他们更加清楚地看待疾病情况。一些儿童的年龄比较小,难以准确和具体地描述疾病情况,那么护理工作者要具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悉心聆听儿童的感受。同儿童及其家长交流的时候,护理工作者不能影响儿童及家长描述病情,使用开放式的交流办法,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临床治疗内容。其次,由于儿童会害怕医院,容易出现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依从性较差,儿童的配合度不高,护理工作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采取相对的护理措施。对于小童,医护人员可以使用一些亲切的动作,增进护理人员和儿童的信任,有助于后续的治疗。对于大童,医护人员要使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多鼓励儿童,还要告诉儿童家长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重要作用。第三,儿科门诊每天都需要接待较多的病人,如果仅仅依靠医护人员的观察,难以提供给儿童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医护人员和儿童及其家长交流的时候,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询问,便于提供更加科学的帮助,告诉儿童在治疗和护理中需要关注的要点,从而缓解儿童的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小组儿童的依从性,我们分出三个层次,儿童可以全面听从医嘱,在规定时间诊治的归类为完全依从,儿童大多数时间可以听从医嘱,在规定时间内复诊和服药的归类为部分依从,无法在规定时间复诊的归类为不依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跟踪两个小组儿科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包括输液过程中的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消化道的反应情况以及药物热反应情况。借助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科学地评价两小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程度,可以分成四个档次,分别是满分为100分,满意大于80分、一般满意为60-79分与不满意小于60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用x±s来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统计资料使用χ2加以检验,P<0.05代表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

2结果

2.1两小组儿科护理依从性

观察小组的依从率比对照小组更高(P<0.05)。

2.2两小组护患纠纷概率对比

观察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是2.6%,对照小组的护患纠纷概率是21.00%,观察小组比对照小组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概念,(χ2=6.652,P<0.05)。

2.3两小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小组的满意程度比对照小组更高(P<0.05)。

3讨论

儿科门诊属于医院服务的关键性部门,它在缓和医患矛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儿童疾病发生概率越来越高,临床治疗中更加重视儿科门诊。儿童患病往往需要家长的陪同才可以进入儿科门诊治疗,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及其家属的情绪,所以医院要努力提升医院形象,从儿科护理中做好相关工作,要更好地降低儿科门诊中不良情况和护患纠纷发生概率,确保儿科门诊护理的安全,缓和护患关系,医院要把护理沟通技术运用在儿科护理中。

本次研究使用了对照小组与观察小组,对照小组使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观察小组则使用护理沟通技术手段,观察小组的护理依从性比对照小组更高(P<0.05),护理沟通艺术可以提升儿童的护理依从性,推动临床诊治和护理的开展。护理沟通表示为人与人在交流的时候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把握信息内容,也有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儿科护理中使用护理沟通艺术可以很好地提升治疗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护理沟通技术的提升需要保障儿童及其家属的知情权,比方说,知晓儿童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日常护理办法、治疗目标和具体费用等,这样将更好地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医护人员要把护理注意要点告诉儿童,开展全面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观察小组的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比对照小组更低(P<0.05),这说明护理沟通艺术可以缓和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概率。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将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护理人员要合理地使用护理沟通艺术,使儿童及其家属更好地信任医护人员,建立和谐的医护和儿童关系。本次研究中观察小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比对照小组更高(P<0.05),这说明护理沟通艺术可以提升儿童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得分,优化医院形象。护理沟通艺术把病患放在重要位置,儿童在护理的时候更好地感受温暖,具有人文关怀,所以护理满意得分比较高。观察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比对照小组更低(P<0.05),护理沟通艺术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系数,帮助儿童更快恢复。

总而言之,将护理沟通艺术运用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降低不良现象的发生概率,改善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具有较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敏.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20,10(3):147.

[2]王雅楠.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375-376.

[3]庄冬芳.人性化护理和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12):91-92.

[4]林芳.基于个性化管理的护患无缝沟通对妇科门诊患者医疗价值的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