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

张瑾

嘉兴南湖学院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其教学模式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互活动,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以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为核心要素的CIPP评估模型,为“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22年2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贯穿“十四五”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全过程,切实发挥“质量工程”基础性、综合性、引领性、全局性作用,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力。同时还强调要研制《关于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的意见》,系统谋划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把科学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和要素的质量提升作为主要内涵,从学科专业等宏观层面,到教学组织等中观层面,再到课程、教材等微观层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9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推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高等教育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决定了专业要适应教育变革,那么教学改革就成为专业内涵建设最微观、最根本问题,也是高等院校普遍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

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翻转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展开自己的自主学习,并在课程中完成自己的课前预习任务,在课程中,还可以借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加深和迁移的目的。该方法将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逆转,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所以,要实现翻转课堂,必须以微课为依据,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担负着翻转课堂所需的预习、深化和巩固的任务。所以,在实施“微课”的过程中,它是实施“微课”的必要条件。

(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微课的“时间短、知识精”的特点与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深入、课后巩固”形成了互补。微课通常只有5至10分钟,选择的内容少而精,以方便学生零碎记忆。微课除了微视频之外,还包含了微教学设计(微教案)和配套教学课件(微课件),这也为实现翻转课堂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利用微课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预习,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在此背景下,微课的这些自然特性与内在特性,使得“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开展成为可能。

三、“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

(一)“微课+翻转课堂”教学阶段分析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可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第一步课前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观看知识型微视频并完成课前练习,从而达到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实现自主预习的目的。第二步课中阶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登陆微课互动平台,围绕着预设的问题,创造出一个项目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应用型微视频,从而掌握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之后再亲自动手,展开项目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进行独立探索(个性化学习)或协作学习,各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会进行初步的成果交流,实施反馈评价,教师完成课后总结。第三步课后阶段,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上课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反复观看存疑知识点,也可以通过错题微视频对课后练习进行查漏补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步骤之间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通过微课+翻转课堂让学生逐渐地实现了对所学内容的内化,从而达到了对所学内容的完全掌握。

(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

斯塔弗尔比姆于1976年,提出了基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为核心要素的CIPP评估模型。该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具有简洁、高效、灵活、准确等优良属性,经过不断优化与完善,已在多个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与检验。CIPP评估模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任意选取4大核心要素中的一类或几类关联组合,在层次分析法的支撑下,以期促成评价目的。CIPP各要素关键指标需求如表1所示。CIPP模型将宏观课堂实施各环节细分为12个决策层,在依据多个细化指标体系进行微观衡量后,达到对课堂实施不同阶段不同侧面的全方位评判。

表1  CIPP评估模型各要素指标需求

要素名称

细化指标需求

背景评价

授课资源、预习途径、问题汇总,构成课前学生预习优先事件

输入评价

资源配置、教学管理制度、授课计划,构成教师课堂实操依据与实施路径

过程评价

教学实施、教学环节控制、数据采集,构成课堂执行效果评价重要指标

结果评价

教学效果、目标达成、矫正偏差,构成课堂实施有效性的评判依据

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的拟制,充分结合表2中的细化指标需求,采取文献研究、校内教学督导专家深度访谈等方法,紧密围绕4大核心要素12个决策指示扎实展开,构建 CIPP 模型两级指标体系43个观测点。

表2  CIPP评估模型各指标具体内容

指标分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

背景评价

目标设立

教学文件

教学文件齐全,内容详细丰富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学校、专业的发展定位

预习途径

课前提供预习资料(视频、PPT、练习题等)

问题汇总

课前预习后问题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认知、情感、价值观等)

输入评价

硬件条件

课程组线上资源建设

创建线上教学平台且资源丰富,包括微课、测试、讨论、互动、资料等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师资结构;教师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

课程配套实验硬件设备和实验软件

教学管理制度

教师授课期间严格遵守教学管理

教学设计

课程大纲

教学理念先进;紧跟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激发学习动机与兴趣;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授课计划

授课计划制定要科学和合理

课程导入

微课有效导入课程

思政融合

微课有效融入思政

过程评价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围绕授课计划展开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教学策略

具体教学中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各环节及时总结

教学环节控制

教学环节无遗漏;教学衔接得当,各环节内容环环相扣

教改开展情况

对新资源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紧跟教育技术更新步伐;运用先进的教学思维与教学资源

教学组织

师生互动

多向互动;及时指导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课堂气氛

针对表达情况及时指正;准确表达观点;尊重他人想法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得当;适时引导;

学生学习态度与纪律

良好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端正;听从教师安排

教师打分

学生协作与分工

教学过程中合作能力的表现;最终考核中体现的合作能力

通过PPT展示、课堂汇报、回答问题等方式,教师、学生打分

结果评价

教学成果

教学反思

评价自身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与同行进行交流切磋;及时反思总结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教学督导专家、同行评价

课程可推广性

对一线实践的教学研究与成果进行思考与推广;进行区域推广适用

教研成果

学生和同行教师进行客观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打分

学习成果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章节测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导出线上平台的章节测试成绩;定量分析

作业质量

纸质作业

教师打分

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加工能力;敏锐发现问题能力;通过已知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PPT展示、课堂汇报、回答问题等方式,教师、学生打分

创新能力

逻辑清晰;构思合理;具有解决问题的灵活方法;表达形式创新性

期末成绩

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

教师打分

四、总结

“微课+翻转课堂”是一种将各种教学环节中的元素进行再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主动性。但是,由于该课程还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所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评价体系非常必要,利用发放问卷和教学平台数据导出的方式,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