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超声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徐小兵

成都天府新区希华医院 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予以确诊,术前均给予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评估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超声检查诊断出5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准确率为93.10%。其中1例误诊成先天胆囊缺如,2例误诊成充满型胆结石,1例误诊成胆囊炎伴泥沙样结石。结论:超声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超声;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通常是为慢性胆囊炎的终末期病变,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因子不断刺激胆囊壁,致使胆囊壁生成纤维化瘢痕,长此以往会引起胆囊收缩,严重影响胆汁分泌功能,甚至可引发胆囊坏死、癌变等严重后果1。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临床主要采用肝胆外科手术的方式,切除病变胆囊。但是本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和一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比较类似,如恶心、呕吐、腹痛等,所以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2,这就可以尝试利用超声等医学影像的方式观察患者体内变化来为本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为明确超声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予以确诊,术前均给予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38-67岁,平均(48.12±3.9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间断发作的右上腹隐痛,并有部分患者会感觉痛感向着背部放射。排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肝、肺、肾严重功能衰竭及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患有脑卒中后遗症、老年痴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精神类疾病等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临床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患者均在术前经常超声检查,利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超声诊断仪扫查患者腹部,浅表探头的超声频率选择7.5-10.0MHz,腹部探头的超声频率选择3.5-6.0MHz。在检查之前需要先嘱咐患者禁食禁水至少12h。检查时协助患者先摆放平卧位,利用超声探头对腹部进行常规扫查,再分别摆放侧卧位、右前斜位,对患者的肝、胆囊、胆管、胰腺以及脾胃等腹部脏器进行检查,找出具体的病因。在对胆囊、胆管进行检查时,需要关注其体积、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出片后由至少2名超声医师阅片,综合双方意见得出最终阅片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我院5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在术前均给予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评估超声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

超声检查共查出5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3.10%,具体见下表。其中1例误诊成先天胆囊缺如,2例误诊成充满型胆结石,1例误诊成胆囊炎伴泥沙样结石。

表1 超声诊断准确率情况

方法

总例

检出(n)

未检出(n)

诊断准确率(%)

超声检查

58

54

93.10

病理检查

58

58

2.2超声影像表现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在超声影像下呈现胆囊体积缩小的变化,本次研究的58例患者胆囊横泾在0.5cm-1.9cm,平均为(1.48±0.24)cm,场景为1.4cm-5.4cm,平均(2.79±0.18)cm。其中有24例的边界模糊,39例囊腔闭锁,内部有点团状的中高回声,且胆总管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变化,部分患者可见胆总管结石的超声影像表现。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是因胆囊炎未得到有效干预,反复发作、病情加重所引发的严重表现,胆囊壁在炎症的刺激下呈现纤维化、萎缩等变化,影响胆汁分泌,且患者多伴有大量胆结石,因为胆结石的形成就是和胆汁分泌异常、胆道炎症等因素有关3。因此,当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时,患者胆囊功能几乎已经完全丧失,并且很可能诱发胆囊癌、胰腺炎、胰腺癌等严重疾病,建议尽早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胆囊。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和一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比较类似,所以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决定从医学影像的角度入手,观察患者腹腔脏器变化,来为本病诊治提供参考。

超声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费用相对低廉、无创无痛,患者对于超声检查的接受程度高,且辐射影响非常微小,可反复检查,安全性好。通过超声影像能够直接观察患者胆囊的变化,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就可以对是否患有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误诊率,这是由于患者胆囊受到长期炎症影响,可能会导致胆囊壁粘膜组织形成了溃疡面,一些患者的病情严重,那么胆囊壁的结构就会非常紊乱,其形态会因疾病原因而出现变异

4。此外,一些患者胆囊壁受到反复的炎症刺激,导致周围组织粘连或是水肿等,在超声影像下误将水肿组织判断为胆囊组织,从而这就容易和先天胆囊缺如、双胆囊等先天畸形混淆,影响医生的判断,导致个别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不相符。所以医生在阅片时还要关注胆囊床,观察是否存在团状回声,以及胆囊壁——结石——声影的三联征。胆囊床的实际位置是从胆囊颈部处开始,一直到门静脉右支位置,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就需要观察胆囊床、胆囊颈的所在位置,判断是否为胆囊床。此外,还要观察患者的门静脉、胆管等情况,结合胆囊床的回声,判断是否有胆囊萎缩回声。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其胆囊萎缩非常严重,甚至胆囊腔已经完全闭塞,这种情况的患者其超声影像会很不清晰,只能观察到瘢痕产生的弧形回声,这也会影响一生的判断。因此,对于一些病情复杂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误诊率,需要超声检查是全方位、多角度扫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病变组织的超声影像信息,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判断。为进一步明确超声检查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查,并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超声检查诊断出5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准确率为93.10%。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在超声影像下呈现胆囊体积缩小的变化,本次研究的58例患者胆囊横泾在0.5cm-1.9cm,平均为(1.48±0.24)cm,场景为1.4cm-5.4cm,平均(2.79±0.18)cm。其中有24例的边界模糊,39例囊腔闭锁,内部有点团状的中高回声,且胆总管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变化,部分患者可见胆总管结石的超声影像表现。由此可见,超声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个别病情严重且复杂的患者,仍然可能出现误诊的情况,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扫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等,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总体来看,超声对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较为理想,可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可应用在该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希宁,张瑞波,康建忠,赵利,梁家铭,李晶,王万超,曹立瀛.慢性萎缩性胆囊炎LC患者体质指数与胆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21,29(02):123-125.

[2]林江.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和特征,你知道吗?[J].保健文汇,2020(04):94.

[3]王照佩.超声在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9-10.

[4]池英姬,沈红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底部局限型腺肌症超声造影表现1例[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2):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