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两条线”,深度认识“倍” ——《倍的认识》教学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走好“两条线”,深度认识“倍” ——《倍的认识》教学解读

 胡绍贵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九小学 405400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四基”“四能”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所在,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倍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倍”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是许多师生共同的困惑。《倍的认识》需要走好两条线:数量关系线和倍数关系线,在图形、数量、倍量的对应中完善“倍”概念的建立,我们不防从以下六个方面去建构。

一、开门见山,“相差关系”引出“倍”

“倍”是学生学习了乘法、除法的初步意义后出现的新的概念,它与后面分数的学习,百分数的学习,比例的学习以及求标准量、比较量等实际问题密切相关。为了突出“倍”是两量的一种关系,可以通过回顾一二年级孩子已经熟知的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相差关系)引出倍的关系。

设计以下引入片段:

【出示主题图:2根胡萝卜,6根红萝卜。

你能提出什么相比较的数学问题?(学生就会自然提出相差关系问题。)

看来两量之间可以比他们的多少?除了可以比多少,我们还可以把他们进行比较,他们还有一种新的关系,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倍数关系)

知道什么是倍吗?想了解它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见开门见山,直接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有效激趣的同时也明确了“倍”是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二、活动初探,“操作表达”感受“倍”

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场所。借助活动初步感受什么是“倍”,可做如下对比性活动片段设计:

环节一:通过对比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作一份,红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呢?让学生贴一贴、想一想、圈一圈,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根,我们就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环节二:观察胡萝卜和白萝卜的根数,把胡萝卜的2根看作一份,白萝卜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圈一圈、说一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几倍?】

三、类推迁移,“意义沟通”关联“倍”

类推、迁移、转化是学生学习数学,掌握数学方法的根本,从新知联系已有知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总结新方法。将“倍的认识”与乘除法意义沟通,建立“倍”与乘除法的联系,消除认识“倍”的陌生感。

片段设计:

环节一:对比观察有几根胡萝卜?几根红萝卜?红萝卜数量是胡萝卜的几倍?是几个几?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白萝卜的数量有几个胡萝卜?是几个几?3个2就是2根的3倍,5个2就是2根的5倍,你有什么发现?有几个几就是这个数的几倍,倍和以前的乘法有联系。

环节二:出现12个白萝卜,你能很快看出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吗?预设1:圈一圈6下,预设二:6个2,预设三:因为12(总数)里面有6个2(每份数),所以现在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沟通倍和除法的联系。】

四、模型初窥,“变式对比”深入“倍”

概念教学离不开变式。变式改变概念的非本质属性,不变的是本质属性,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促进学生的感悟。充分借助“做一做”3个绿色圆片,9个橙色圆片,18个紫色圆片弄清四句话:“谁与谁比?谁为标准,谁是一份(倍)?谁是几份(倍)?” 

片段设计:

环节一:通过观察橙色圆片是绿色圆瓶的3倍,紫色圆片是绿色圆片的6倍,问:为什么都是与绿色圆片为标准而倍数不同呢?说明在说倍数关系的时候要弄清楚“谁在和谁比”。

环节二:通过紫色圆片是绿色圆片的6倍,紫色圆片是橙色圆片的2倍,紫色圆片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一会儿是6倍?一会儿是2倍呢?因为比的标准发生了变化,所以在说倍数关系的时候要弄清楚“谁是标准”。

环节三:弄清“谁是一倍量,谁是几倍量”。如:对比“做一做”的第一题,当绿色圆片和橙色原片比较,谁是标准?谁是一倍量?谁是几倍量?绿色和紫色原片对比时,谁是一倍量?谁是几倍?橙色圆片和紫色原片对比时,谁是一倍量?谁是几倍量?】

五、数形结合,“三线融合”升华“倍”

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是数学学习又一法宝。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课中的抽象的“标准量”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他们是不能理解的,如果避开,就不能准确把握“倍”的意义。因此,可借助图形、数量、倍量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深刻认识“标准量”。

片段设计:

【通过板书感受“倍”与“量”对应的对应关系。在例题中:一份(倍)对应2根,3份(倍)对应6根,5份对应10根,6份对应12根。在“做一做”圆片中,一份对应3片,3倍对应9片,6倍对应18片,引导观察:有一个倍数关系,就有与它相对应的一个数量,设计顺着倍数找数量,通过数量找倍数的练习。走好两条线:数量线和倍数关系线,实现图形、数量、倍量的“三合一”,使“倍的认识”不停留在物体、图形、操作的层面,而上升到抽象的层面。】

六、巩固提升,“学思结合”完善“倍”

当堂诊断既是对新知的巩固和提升,也是对课堂目标的检测。用好课后习题,内化学生对倍的认识。

片段设计:

【做一做的第二题重思维表达:说一说谁是1倍量,“第一行的4倍”是什么意思?怎么摆?

练习十一第1题重思维内化:弄清楚谁和谁比?谁是标准,谁是一倍量?谁是几倍量?

练习十一第3题重实践运用:创造倍数关系检测学生对倍的认识,促进知识运用,这正好与倍的意义相呼应。练习里还呈现了列算式以及自己涂色并提问,意在提醒教师注意倍量与数量的对应。】

概念的习得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学生能在《倍的认识》中剔除出位置、顺序等非本质属性,把焦点引向对数量的把握,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直指概念本质,建立充整、正确的“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