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3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山丽

包头市第四十八中学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包四十八中班主任山丽老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的的话题。

值此开学之季,小升初的孩子们正在学习生活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方式等。种种新情况可能会让一些孩子感到不适应,以至于迟迟融入不了新环境,导致学习效率低、情绪波动大、生活不舒心等情况。可见,帮助孩子们顺利渡过初中适应期,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为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案例展示

佳佳是一名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已经开学一个多月妈妈看到佳佳上了初中之后,每天磨磨蹭蹭,甚至还有迟到现象。其实,据小学期间的老师、同学反映,佳佳在小学总是充满活力,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进入初中之后,她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开始变少参与班集体事务的热情也不高。她还时常会感觉自己很孤独和渺小,总觉得被老师和同学忽视,有时会还觉得同学们瞧不起她,因此内心很是苦恼。对于自己这种情况,佳佳也跟父母提起过,不过父母并未重视,他们以为出现这样现象是换了新环境的正常反映,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佳佳父母觉得上了初中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其他都不是很重要。

面对困境,佳佳曾暗下决心努力表现自己向大家显示出自己的优秀,以此来吸引大家的关注。但越是这样想,心理压力越大,不仅没有摆脱困境,反而进一步影响了学习状态,听课做作业的质量也开始下降。回家除了语数外书写作业外就没完成过其他科目作业。看到佳佳的变化,佳佳的父母开始焦虑,总觉得孩子没有努力学习。妈妈更是屡次批评她:“你看看你,现在做什么都磨磨蹭蹭、无精打采的。初中阶段十分关键,你不努力学习,今后怎么考重点高中?怎么考大学啊?”

二、案例分析

那么,针对上面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案例中的佳佳出现了什么问题?佳佳的妈妈哪些教育方式是不恰当的,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一)引导不到位孩子心理压力大佳佳在进入初中后遇到的种种不适现象,其实可以归为环境适应不良综合症佳佳父母对孩子的初中生活没有进行提前引导,导致学生对入学后面临的新情况心理准备不足,压力随之增大。

(二)认知不深刻,难以理解和尊重。家长对初中学习生活的认知较为肤浅,对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科目的增加等方面了解不够,思想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佳佳由于新学校,新老师和新同学的变化引起的不适应也有一部分是父母的不理解和不够尊重有关。佳佳父母对佳佳的不适应和困惑不仅不理解和尊重还严加批评和指责,加剧她的压力,更加深了佳佳的困惑。

(三)应对不正确多种习惯不良佳佳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后父母对孩子遇到的困难不仅缺乏理解,还对其严加批评和指责,看似采取措施,但是由于方法“不对症”,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案例中,佳佳不良的生活、学习和言行交往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佳佳的身心健康。上了初中的佳佳每天磨磨蹭蹭,不是迟到就是懒得做值日,也不知道怎么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和合作。很少主动与大家打招呼或帮忙,导致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不良的生活和言行交往习惯也影响到佳佳的听课写作业等学习习惯。

三、交流反思

面对小升初的孩子们会有哪些表现,家长会有哪些教育不当或焦虑?通过我们班家长课堂,家长在交流反思中谈到。

(一)升学认知少,心理负担重。小升初是学生的一个转折点,角色生活的转变,学习科目的增加和环境的更新等都考验着学生的心理。家长如果不能对孩子心理有全面的认知,不理解和不够尊重,孩子心理负担将持续加重。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

1.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导致其生心理不适应的内在因素。小升初孩子进入少年期,生理方面快速成熟,心理方面则相对缓慢,其生理心理方面出现不平衡状态,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孩子开始有更独立的想法。也就意味着他难以接受过于直接的指点和批评,更愿意相信自己。第二,初中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会经历了性发育的必然过程。开始会特别关注自己的外貌、人际关系,尤其很关注异性。此时很多人会因为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指导而产生茫、恐惧、好奇等情绪

2.学校环境变化是初中孩子心理不适应的重要外部因素。从小学到初中,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环境的变化,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环境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后两种环境的变化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尤为突出。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高期望加剧了孩子心理的不适应。初中直接面临中考的压力,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变得更高,一旦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降或学习状态不佳,家长便会紧张焦虑,不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考试失利或状态不好的原因,而是批评指责孩子不努力学习,更加加剧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学习科目增多,焦虑情绪重。小升初阶段,孩子面临着学习任务的变化,从三科变成七科,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科难度加大,思维跨度大。以具体科目为例,初中数学渐渐转为代数、几何学习。需要更为

全面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也使得孩子需要从轻松的小学迅速过渡到紧张的初中生活,面对变化,家长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一味地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困惑或变化,如若调整不及时、不到位,就会让孩子紧张焦虑情绪只会更加严重,家长也难以有效处理孩子的生活或学习问题。

(三)各种习惯差,培养过程难。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不拘小节,难成大业”,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例如有的同学初一开始出现迟到,不吃早点,不按要求穿校服,不积极完成值日等不良习惯,会慢慢的影响着孩子的学习。

上了初中,许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大部分都是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难以管理好自己。

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坚毅的意志力,然而初一的新生心理正是浮躁的时候,常常难以继续坚持,这时候便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而不是回到家第句话就问,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受老师批评啊?有没有受老师表扬啊?某某学科考试成绩怎么样啊?班上排名多少啊等等,而更多应该遵从孩子的心理,询问孩子在校是否开心,并认真倾听孩子的分享,从理解的角度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与支持。

四、引导践行

通过案例分析交流反思该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呢?

(一)关注成感受,调整教育方式孩子上初中,是新的成长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的孩子通常对自己的改变充满了困惑与无助,表现的比较叛逆,具体该怎么做呢?

关注自己的教育方式的调整,首先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的共鸣,你如果每天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孩子也是学不进去的,她肯定想赶紧写完作业再玩一会儿,怎么会认真完成作业呢?所以作为孩子们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困惑,首先要让自己言行一致,而后与孩子共情,与孩子共同成长。

(二)尊重独立意愿,改善亲子关系迈入初中的孩子,他们比起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较强的自尊心。这时如果我们按照以往对待小学生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难以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有可能会激发更大的冲突与矛盾

家长一定要扭转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要根据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在倾注更多爱心的同时,还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关爱方式。要尊重他们追求独立生活方式的想法,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立意识,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他们创造自主管理的机会,促使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做到了为孩子考虑,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全面成长注入积极正能量。

(三)培养好习惯,调整好心态。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在初中快乐的生活,我们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三种习惯,同时也应调整好自己的三种心态

1.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整自己过于呵护的心态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习惯,看似琐碎的小事,实则恰恰是这些小事决定了孩子的快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实际上就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千万不要理所当然包办代替,相信孩子可以做病,放心的让孩子去做,作为老师也非常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往往也能获得更多学生的青睐。

2.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调整自己作业至上的心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步初中,课堂的容量大,学业难度大,学习的科多,虽然在初一,主要科目仍然是语文,数学,外语,但其他科目很多,而且参加中考的结业考试,特别是生物地理,初二就要参加中考结业考试,因此如果仅仅只是延续小学学习习惯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要培养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要有预习的习惯,预习,就是要对所学的内容提前进行认真的研读,理解并借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者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的问题加以认真的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的去听去学去练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听老师课,更多的是要把重点记录在相应的笔记本或者是书的空白处,因为课堂容量大,知识点不可能老师一一都写在黑板上,所以记笔记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上课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出自论语的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上初中要有先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一天下来科目很多,拿到作业很难一下子记起所需的知识点先复习归纳,知识点明确新知与旧联系,然后再做作业,效率高,而且知识点能够巩固到位,千万不可以为了节省时间,先把作业做完了事,在这一点上是需要我们家长配合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作业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发展。

3.要培养孩子好的言行交往习惯,调整自己只看重学习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那么面对中学的环境有哪些习惯需要特别注意呢

?初中阶段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但这并不代表学习就是全部。良好的言行交往习惯能够使一个人拥有更好的交际关系,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而中学对孩子间的交流合作要求很高,几乎没有一样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即使是值日工作是一个集体合作的行为,也要注意得体与人交往

大家肯定还记得开头我讲的佳佳不适应初中生活的案例,就是我上届教过的学生,后来,佳佳妈妈通过跟老师们沟通交流后不再埋怨佳佳不好好写作业或不够努力,也没有一味地紧张和焦虑,而是通过跟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和学习家校共育知识,开始关注孩子成长的感受,也调整自己教育方式每天能够在陪伴孩子的同时重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制定了三年学习规划和目标,慢慢地,三个月后完全适应了初一生活,也有了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言行交往习惯最后,佳佳也如愿考进了一机一的重点班。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上了初中后,我们更应该重视家庭教育,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和学习有关家庭教育书籍。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学校一起,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更加快乐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