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道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问题分析

宋征

130902198401240011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道路桥梁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为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工序施工要点,确保工程质量满足相关要求。虽然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使该项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人员应合理应用该项技术,并依据工程建设需求对技术进行优化,借助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优势让道路桥梁得以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完成,促进我国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道路桥梁;钻孔灌注桩;问题

引言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投入少、干扰性小等优势,因而在道路桥梁基础施工中得以广泛应用。不过,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施工时质量不易把控。鉴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施工实际,对道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展开探究,以期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1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作用

在道路桥梁施工规模和数量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中,相关建设企业更需要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许多建设企业借助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优势,让工程得以高效率完成。为了使该项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效用,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各个施工细节,以减少工程的安全隐患,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道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问题分析

2.1塌孔

塌孔是指混凝土灌注中,原停留在地内的测深锤不能上拔或放入测深锤,孔壁呈现倒塌或塌陷的状态,测得的孔深与原孔深相差较大。造成塌孔的原因较多,泥浆性能不符、施工操作不当造成的孔位偏移和对位失准、钻进进尺太快等,都会引起塌孔。

2.2钢筋笼安装问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安装的问题主要是钢筋笼的上浮问题,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钢筋笼的吊筋孔没固定好,提升导管时出现钢筋笼上浮。二是由于浇注的混凝土灌注量大,冲力大托动了钢筋笼上浮;三是由于混凝土导管埋置深度过大,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小,灌注时间过长,带动钢筋笼上移。

2.3压浆施工问题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至关重要,压浆施工问题主要表现为流动度大于规定值、压浆料出现泌水和分层、锚固段头漏浆严重、试件抗压抗折强度离散性太大、梁体沿预应力管道方向开裂等。具体说来,一是流动度大于规定值。由于压浆料、搅拌时间、施工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压浆料不合格、混合搅拌持续时间低于3min、施工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等,都会导致压浆流动度大于规定值。二是压浆料出现泌水和分层。在压浆施工过程中,用水量至关重要,由于实际用水量超出规定值会导致泌水;而由于压浆压力过大,则会导致分层。三是锚固段头漏浆严重。由于水胶比过大、压浆料偏稀、端固端头缝隙过大等都会造成漏浆。四是试件抗压抗折强度离散性太大,主要是由于留样不均匀、试件拆模不规范、养护不规范,不及时、试件尺寸不规范等造成的。五是梁体沿预应力管道方向开裂,主要原因是预应力管道内存水低温下冻胀;预应力管道周围混凝土不密实;预应力过大或过早张拉,混凝土强度不足。

3道路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选择钻进工艺并控制孔径

为有效控制道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实施质量,施工人员应当结合施工设计方案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措施,并注重对孔径的控制。比如在开钻时应当遵循轻压慢转的原则,及时加入重块、以此降低钻具的重心,进而防范出现倾斜情况。当进行正常钻进作业时,需按照土层变化、孔径大小以及孔深等因素把控钻进参数。通常情况下需要依据地质特点实施钻进。例如针对相间的杂填土地质,考虑其松散特性,要求较快的钻进速度。由此可选用中等压力、快转速以及大泵量的钻进参数。并且利用黏度较高、密度较大的泥浆护壁。对于淤泥质土层,考虑其饱和及软塑性特征,可采用笼式钻头进行钻进施工,泥浆采用低密度、大泵量材料。另外,应控制孔径具有合理性,其与钻头直径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对钻头直径的选择,需小于设计桩径50mm左右,同时为防范钻头出现晃动,应注重选择同心度相对较好的钻头。钻进时确保孔内具有足够的水头高度、泥浆技术指标合理等,有效规避缩孔和塌孔等问题的发生。

3.2开展终孔鉴定及孔底沉渣检查

开展终孔鉴定是保障钻进质量的有效手段,主要是依据渣样进行判断。比如针对嵌入中风化岩层的桩基础,应当捞取适当的渣样,对其岩面实施判别,以此确定嵌岩的深度、同时还需测量终孔的深度,二次判别渣样,保证符合施工要求。在开展检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及时、准确记录钻孔原始数据。在下钢筋笼以及导管操作后、灌注混凝土之前,需开展二次清孔作业,并制备优质泥浆,促使颗粒的下沉速度有所下降。清孔时注重应用先进的发循环工艺,促使沉渣检测符合标准。

3.3优化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实施钻孔灌注桩技术时,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最后工艺,有助于保证桩身质量。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可采用导管法进行操作。比如对第一盘混凝土的灌注施工应用剪球工艺,即按照桩径的不同,准确计算混凝土的初次灌注量,确保混凝土在灌入的过程中,能够将导管埋入适当深度。操作灌注工艺时,应随着混凝土灌注高度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导管,并保障导管底部所埋入的管外混凝土深度不小于4~6m,最大不超过8m。不得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以上,防范出现局部离析或者断桩等情况。同时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及时上下抽动导管,促使混凝土的密实性得到加强。在灌注时还应当对导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度实施测量,以此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导管的埋深具有合理性,尽可能提高施工质量。

3.4加强对灌注桩桩身质量检测

开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时,要想确保作业质量得到提升,促使道路桥梁整体建设效果良好。则必须在施工后对灌注桩的桩身质量进行把控。根据该施工技术下荷载传递的原理,桩身质量与基桩承载力之间具有较大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应当严格控制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及时检查桩底沉渣等情况。比如在工程实践中可采用低应变应力波动力检测法,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可有效发现桩身缺陷、明确桩身具体位置等。另外需对桩底沉渣的厚度开展定性分析,精确评定桩身质量等级。如果桩身质量存在明显问题,在检查中应力波沿着桩身向下传递时,会出现阻抗差异,进而判断断桩问题和混凝土离析问题。并且当桩身截面发生变化时,应力波将产生反射波,相关人员经过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后,进而识别出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有助于判断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如发现缺陷可定位具体位置。由此可将其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有助于提高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质量,提高道路建设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和加强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承载能力大等优点。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孙衍臣,史立强,刘洪喜,等.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22,41(24):91-93.

[2]葛菲菲.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2(12):80-82.

[3]刘明继,吕映碧.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10):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