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

梁蕊

长丰县北城世纪城第一小学 231111

摘要:小学五、六年级正是学生发展的过渡阶段,学生褪去了之前的青涩,思维逐渐成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有信心,也能让教学效果达到预期,让学生和教师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解题能力

引言

学习数学最关键的就是要把问题挖掘出来,然后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要有策略意识的融入,使他们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策略”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把不同的策略运用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使他们真正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教学策略意识,优化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意识。

一、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意义

数学本来就是非常严谨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准确记忆每一个知识点。但是,数学又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还能体验到乐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探索欲。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并知道数学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更加灵活,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并凸显其创造力。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尽量将复杂的内容转化成便于学生理解的形式,这样不仅能有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发掘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潜力,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教师积极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能借此机会找到在数学上更有发展潜力的学生。

二、目前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现状

数学学科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可是目前在培养学生该项能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足,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老套,如此很难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不能尽快解决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教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不出创新,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此外,尽管很多教师都能够了解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可是却对多样化解决问题缺乏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标准也较低,只要求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即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开动思维,因此,教师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站在多个角度去探索、去思考。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研究问题,而是套用公式,如此很难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导致解题思路固有化,更无法体现出多样化解题方法的运用。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应用复述法,仔细审题

复述是指学生读出应用题题目,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中的已知条件、未知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将视线牢牢地集中在题目上,边阅读边思考,准确了解已知条件、未知问题,为解决应用题做好准备。对此,在实施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复述法进行仔细审题。如教师呈现如下应用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其长与宽的比为2∶1。请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呈现题目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复述。复述时,学生先大声阅读题目,集中注意力,初步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接着,学生再次出声阅读,在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脑海中建立表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此时,教师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描述。学生代表描述:“有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24厘米,长和宽的比是2∶1。”立足于此,教师追问:“从这一描述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可以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列出算式,并根据长和宽的比例进行计算,得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通过如此描述,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自觉地列出算式,认真计算后得出结果。如此复述题目,不仅有助于学生仔细审题,还有利于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发现解题思路,便于学生顺利解决应用题,提高审题能力与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组织实践性活动解决问题

在经济与科学进步的同时,教育的进步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在诸多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非常明显的,其主要体现于课堂质量得到充分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视角上,教师应当适当组织实践性活动,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来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0.5+1/5,转变成0.5+0.2,如此一来,可以降低数学问题的难度。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及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又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相关问题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环节放置到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之中。教师提出问题:“某学生家中要给一个2米长1米宽1米高的衣柜安装一个布罩,问一共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布?”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在这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引导。并告知学生这个衣服柜子的外形是一个长方体,布罩的实际用料是由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决定的,通过表面积的求解可以得到所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布料。如此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生能够将这些生活信息转化为实际的生活模型,并积极地去解决它们,逐渐地便提高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夯实解决问题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学科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帮助。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家长的肯定。如在教学“位置”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一些与位置相关的问题,学生会回答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等一系列方位名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给出的答案引入课堂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该节课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就树立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观念。在学生掌握该节课的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本章节的习题,以此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而在练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解题最为关键的是什么、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进而提升解题正确率和解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建构高效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良好的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苏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95-96.

[2]高俊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60-61.

[3]危家财.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01):174.

[4]录目牙.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分析[J].新课程(上),2019(01):97.

[5]王婷.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