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成 于 思——如何造就一堂好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行 成 于 思——如何造就一堂好课

张千

温州市龙湾区永中中学 浙江 温州 325024

[案例背景]

屈原曾经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指是:对于人生真理,我们应该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对于一堂课,我们也应该有“屈原精神”,应该不断去推敲,在实践中及时的反思与总结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够上出一堂好课。

[案例描述]

为了能够使得课程有序的开展,我在仔细阅读了教材、教参及获取了相关教学资源之后,明确了教学目标,开展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促进课堂活力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积极性,我设计了“最佳表现小组的评选”活动。即让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发言、小组合作、上台演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投身到课堂中,使课堂效率最大化。

课堂过程:

将全班同学按照座位分成了5个小组。通过本堂课将评选最佳表现小组,并根据以下细则:

1、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的,+1分

2、积极上台演示并讲解正确的,+2分

3、作品优秀,获得老师表扬和同学肯定的,+1分

4、违反课堂纪律的,-1分。

5、在同学演示并讲解过程中,没有认真听取的同学,-1分

得分最多的小组,评为本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

二、多方位展现课堂。作为一堂信息科技课,应该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巧妙运用视频、flash、应用程序等多媒体元素,去表现课堂的内容。

①通过视频导课。

课堂过程:

导入:播放“杭州亚运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是何种活动以及今年的亚运会在哪个地方召开,引入本课的主题。

师:作为中华儿女,应该关注国内各种大事,今天我们就走进杭州亚运会,去了解这个盛会。

②通过录制flash动画,让操作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自己查看帮助flash动画,学会如何操作,完成课堂任务。

③通过VB设计的“最佳表现小组评选”应用程序,使评价更加直观。

三、妙传知识。课堂的知识点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思考、操作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因此,我设计了“闯三关”的活动,使学生在不断的深入了解亚运会的过程中,掌握课堂内容。

第一关:初识亚运。通过了解亚运的由来、会徽、吉祥物等信息,复习保存网页、图片资料的方法。

课堂过程:

师:我们通过网络如何了解这些亚运信息呢?

生:上网查找

师:上网查找有关亚运会徽、吉祥物等相关的网页、图片资料,将他们保存下来。打开任务文件夹,打开任务一文件,自仔细阅读任务一的说明,如果碰到问题,可以查看帮助任务夹中的任务一视频,或者跟同学相互交流。

生:网上搜索,并将资料下载到电脑中

第二关:深入亚运。深入解读亚运信息,掌握如何复制文字,保存文字,并了解剪贴板的特性。

课堂过程:

师:当我们想深入了解亚运,看到与亚运有关的文字信息时,如何将这些文字保存下来?

生:复制。

师:执行“复制”命令后,选中的文字被复制到计算机内存中保存起来,这块内存区域被称为“剪贴板”。

剪贴板的特性:1、暂时存储信息,当计算机重启或关闭时,信息将丢失2.只能存放最新的信息,新的信息会覆盖旧的信息。

师:深入探索亚运,将有关火炬传递、亚运场馆、志愿者等文字资料复制到记事本中。

生:回顾并学习如何启动记事本,将文字保存至记事本中。

第三关:展现亚运。通过制作成一份亚运会的宣传稿,结合课程中的所有素材,使学生掌握素材的运用。

课堂过程:

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亚运,我们可以去制作一份亚运宣传稿,展现亚运风采。

生:利用所给素材积极创作作品。

师:展示2-3份学生作品,师生互动点评,指出优缺点。

[案例反思]

一、课前思

在仔细阅读教材,查看教参之后,思考如何开展这堂课,它包含了多个方面:①如何确定“三维目标”;②使用怎样的教法与学法才能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全面和深刻;③如何设计课堂任务,开展分层教学④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时间;⑤如何使课堂内容更加吸引学生。

1、三维目标应该有意义且确定准确。

在阅读了教材之后,为了能够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都会直接查看教学参考书,照搬上面的三维目标。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一堂课,这样直接的“照搬”是否合适,需要我们去思考。比如在考虑到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在教参中的某些教学难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如果不加以处理,那课堂的环节设计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也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点中,它能够反映出一堂课的整体思路及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把握了这个方面,对于本堂课的设计也就完成了一半。比如上面这堂课,它的过程与方法就是:在深入了解亚运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竞赛及任务驱动,贯彻本课内容。如果不是在掌握了整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之后再进行确定,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就不会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2、多种教法与学法并进。

在课堂中我们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教法与学法,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比如在上面这堂课中,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逐步的去了解亚运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去解决问题。在完成拓展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有疑问再请教老师。

3、在任务中体现分层教学。

课堂中应该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体现出分层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拓展任务应该与各自的基础任务相联系,并且在课本中没有具体步骤说明,需要学生自主摸索或者凭借自己的信息科技水平去完成。比如在上面这堂课的任务二和任务三中,分别设计了拓展问题,包括:①对网页中的文字无法选中时应该如何操作?②复制网页中的文字时,会附带网页的格式,如何去清除这些格式?操作水平低的同学只要完成基础任务即可,而操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在完成基础任务的之后,可以独立思考或者通过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解决拓展问题,来提升自己的信息科技水平,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巡视时予以个别指导。

4、有效的分配课堂时间。

一堂信息科技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去操作,去讨论,去发现,去表达,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们应该把时间尽量还给学生,在任务设计中预留出最多的时间。比如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应该预计学生思考和操作大致的时间,做到心里有数。按照信息科技课的标准,一堂课学生操作的时间应该在70%-50%之间。如果低于这个时间,就不能体现出信息科技课的特点。比如上面这堂课,在导入阶段,即占用了将近10分钟时间。而在一般情况下,3-5分钟的导课时间是最合适的。因此,在导入阶段,对于视频的安排及教师提问学生等方面,还应该进行处理和压缩,做到精简。

5、注意课堂整合。

为了使课堂内容更加精彩,我们应该根据课文中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上面这堂课当中,通过结合最新、最热门的“亚运会”内容,渗透课文中的知识点,做到了巧妙的链接。

著名教育家曹培英曾经说过:“一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丰实-生成性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待完善的课”。因此,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努力,开拓进取,做到“课前思”与“课后思”并进,努力去打造一堂属于自己的好课。

[参考文献]

[1]叶澜.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福建论坛.2006

[2]刘敏,林源.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职业技术教育.2006

[3]王雪梅.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科技信息.2009

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