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3

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张从

安徽宝翔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土建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在具体施工中,应加强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以找到施工中的难点,充分利用后浇带技术的优势。通过分析后浇带工艺的技术规范,确定其施工要点,并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1后浇带的概述

后浇带是指在土建工程中,技术人员针对实际情况,对钢筋混凝土裂缝进行改善,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从而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同时,结合现场实际,对混凝土墙、横梁、底板等进行修补,留下临时的带性缝。后浇带的合理布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建筑的整体平面效果,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后浇带的浇筑应在温度较低时段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水泥。在加入铝粉时要注意控制铝粉的用量,以保证其强度符合预期要求,防止在连接过程中产生裂缝。对于超长底板,应首先对其强度进行分析,再结合后浇带各部位的强度等级,以保证其安全、防水性能达到要求。在后浇带施工中,常采用沉降后浇带、伸缩式后浇带,主要用于主楼、裙房的连接点,可改善连接的整体效果。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常采用伸缩式后浇带,这对提升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应用中,后浇带可以防止因温度的改变而产生的影响,从而降低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结构拉裂问题。

2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机理

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缝,主要是由于其体积收缩或部分体积膨胀。混凝土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冷凝硬化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湿度变化和温度变化等引起的体积减少,根据形成原因可简单分为温度收缩和水分损失收缩。温度收缩主要是由水泥水合引起的温差收缩引起的,混凝土失水现象是导致收缩的另一个因素,失水收缩包括水合消耗的水和外部环境作用下的干水损失。由于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其收缩通常由多个因素而非单一因素的叠加引起,包括塑性收缩、自收缩、干收缩、热收缩、化学收缩和碳酸盐收缩。因此,很难通过只评估其中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来有效控制裂纹的产生。混凝土部分体积膨胀是水泥的水合过程,会释放大量热量,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积聚无法及时释放,温度升高,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体积膨胀受到外部混凝土的限制,产生应力,这导致产生裂纹。研究和观察表明,许多因素可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收缩产生一些影响,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结构体积变化和混凝土材料的使用,由此产生的裂纹在特性上相对明显,早期发育迅速,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的形成逐渐减缓。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重要作用

后浇带施工,主要是针对房屋主体结构指定位置展开材料的二次浇筑和振捣施工处理,比如建筑体的底板位置,建筑墙体通常浇筑振捣施工区域宽度范围在800~1200mm,通过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区域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分割,可以有效达到混凝土构件成型之后的稳定状态,然后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补充一定的混凝土材料,有效防止混凝土基础结构产生严重的开裂,提高房建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有效掌握工程施工的结构特性,并且结合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部分,保证基础结构的支撑效果,提高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降低外部重力对建筑主体结构产生的扰动。后浇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可以有效解决建筑的沉降差问题。沉降差问题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性控制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建筑群防结构设计工作中,如果其属于一个完整的整体,则需要将二者相连接的部分进行分割处理。在主体工程项目施工结束之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将其浇筑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这一工作环节中,因为各种内部受力和外部荷载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建筑出现沉降差问题。通过后浇带结构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减少因为温度收缩问题而产生的不稳定性情况。其次,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由于混凝土材料的使用非常普遍,但是某种条件下混凝土材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化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外部环境温度产生明显的变化,很有可能会造成混凝土材料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如果变形开裂程度过大,混凝土材料会出现更加严重的裂缝情况,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温度差变化的条件下造成建筑结构产生热应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缝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建筑体的使用安全性,通过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减少收缩应力产生的干扰,避免建筑体产生更加严重的裂缝问题。

4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4.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土建工程后浇带施工中,应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对于后浇带截面较大的情况,钢筋的密度会更大,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工作,那么模板的制作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很容易造成质量隐患。首先,应加强对工程图纸的审查,对工程图纸与工程现场的不同进行分析,并对图纸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对工程设计中的各种参数进行计算,确保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其次,在表面进行施工时要注意保护,一般都是用水泥或临时薄膜来保护,防止渗漏和腐蚀。最后,在未充分固化之前,不允许踩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实时检测,直到达到标准,方可进行模板的拆卸。施工人员应对墙面进行表面处理,采用胶合板等对墙体进行全封闭式处理,以确保整体结构的性能更为可靠。

4.2支撑体系与模板预设要点

后浇带支撑多采用独立支撑体系,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影响平台模板的布设与拆除作业,同时防止后浇带两侧悬臂发生开裂。利用钢管构成后浇带支撑体系,于距离后浇带边缘200mm且长度不超过2m位置,采用钢管将支撑体系连成整体,每隔2m距离布置一道钢管。模板支设与独立支撑体系之间相互依附,综合该工程后浇带混凝土浇筑需要,参考设计图纸中的内容预设模板,合理安排模板预设。由于钢丝网模板跨度比较大,为避免出现荷载过度问题,该工程模板预设时,详细分析混凝土结构整体刚度,论证其稳定性,结合实际需要决定钢结构的使用,应对荷载过大所引发的问题,如扣件、螺栓损坏。此外,该工程为避免漏浆问题,在进行模板预设时,注意强化模板拼接质量,提高其密实性,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模板变形或位移。值得注意的是,该工程楼板处后浇带的模板预设,采用方木,封闭上下两侧,地下结构后浇带模板施工则布置止水钢板,从而提升模板体系稳定性和实用性。对于后浇带龙骨与临近板块,分开布置,长度低于2000mm,为模板后续拆除提供便利,也避免对侧面板块带来不良影响。为提高后浇带结构稳定,独立支撑体系与模板同步拆除。该工程结构跨度比较大,因此重点关注模板刚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承重问题所带来的结构破坏。

4.3合理配备混凝土施工材料

在混凝土材料配备工作之前,需要根据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进行配置,在混凝土搅拌工作过程中需要充分保证混凝土材料配备的精确性,其工作时间不能少于2min,需要充分保证各种施工材料之间可以充分混合并搅拌均匀,如果混凝土材料搅拌工作不均匀,会降低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材料充分搅拌完成之后,混凝土材料要在60min内进行使用,避免出现材料水分大量流失的情况。在混凝土浇筑工作中要保证混凝土材料振捣充分,全面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因混凝土材料密度不同而产生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4.4模板支护施工控制

施工单位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施工技术,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确定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在分析土木工程具体情况后,要加强后浇带技术的研发工作,使用后浇带技术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在主体浇筑后才用后浇带工艺,施工人员要严格控制现场环境并且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模板支护。在主楼,裙楼施工中,为了保障后续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要对结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运用模板架设技术,图1。

图1后浇带模板支护

4.5混凝土浇筑施工要点

后浇带施工质量与材料有直接关系,当钢混结构收缩后,会对后浇带施工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对后浇带具体施工时间进行明确。该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60d内,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状况,开展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施工时,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情况,合理优化截面形式,避免过度集中问题,减少结构变形。为确保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合理,详细分析主楼下沉情况,在主楼全部下沉结束后再开展后浇带施工,以免对不均匀主楼下沉速度过快而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与此同时,后浇带施工时间的确定,也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主要是因为不同气候条件对混凝土结构收缩程度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分层浇筑方法,保证每层浇筑厚度符合要求,并且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时,合理调整模板和振捣棒之间的间隔,该工程将间隔控制在5.0~20.0cm范围之内。后浇带预留接口位置模板采用钢丝网,布设方向与施工缝平行。为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对分层浇筑厚度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模板与振捣棒间距。该工程的实践证实,除了要科学运用后浇带施工工技术外,也要开展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确保施工安全,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后浇带施工结束后,做好养护工作。通常,完工后12h内要及时开展养护,针对重点施工部位,对其进行覆盖处理,使其维持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

4.6后浇带成型施工

在模板材料施工完成之后需要使用混凝土材料展开规范化的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防止混凝土材料对模板形成严重的污染,在完成后浇带两侧区域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及时进行后续的养护处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间应超过14d,防水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间不能少于28d,在正式拆除模板之前需要对项目工程施工混凝土参数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标准,对模板的拆除工作时间进行确认,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先拆除侧向模板然后再拆除底部模板。在该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力度,防止混凝土模板材料出现粘接情况,避免混凝土施工作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在拆除工作完成之后仔细观察后浇带的成型工作效果,确认工程施工情况,保证两侧区域的混凝土断面不存在蜂窝麻面或局部掉落的情况。若发现后浇带施工存在问题,应使用泥浆材料在表面进行涂抹和修复,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4.7注意不同后浇带的施工

后浇带分为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在后浇带施工中应区别出不同的形式,具体操作步骤需要根据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为了防止混凝土构件的自由变形可以采用温度后浇带,有效地改善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在处理后浇带时,可采用横向钢筋窄缝电弧焊接技术,对断裂的钢筋进行再焊接,以改善其工作性能。后浇带的沉降应考虑高层结构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后浇带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整,通常设置在0.8~1.0m内。另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加强对后浇带的保护,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使其可靠性最大化。质检人员要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检测,对材料和钢筋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降低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需要根据图纸实施质量检查。

4.8混凝土养护和后续拆模工作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其与旧混凝土材料的连接位置经常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干扰,为了保证后浇带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主体混凝土材料之间可以形成充分融合,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养护处理工作,在完成混凝土后浇带施工之后,要做好后续的养护管理工作,避免后浇带混凝土产生比较严重的收缩变形,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当外部环境温度出现明显的下降,可以采用在表面铺设草垫或者覆盖薄膜的方式,以防止混凝土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等病害情况,通过必要的养护处理工作可以避免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水分大量凝结,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成型质量,当温度较高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防止混凝土材料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产生大量的水分流失。

4.9后浇带收缩与沉降监测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对其收缩和沉降的监控。在监控工作中,要有一个动态的监控机制,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异常情况。通常来说,在60天之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可以达到30%-40%左右。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进行后浇带部分的封闭式浇灌,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由于混凝土收缩应力过大而造成的主楼开裂等质量问题。对沉降进行监测时,宜在主楼封顶后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以更好地减小各建筑物之间的沉降差异;同时,通过对沉降量的实时观察,将沉降差异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区域,从而提高后浇带混凝土封闭式浇筑的施工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建设的综合效益。

5提高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有效策略探讨

5.1建立健全后浇带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以建筑工程的客观实际需求为基础,以相关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为基础,构建并完善并完善了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体系,为制定后浇带质量控制策略与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基础和保障,并通过流程化与程序化的方式,将后浇带施工质量目标要求、方法过程、保障措施等固定在一起。对后浇带的施工材料进行了科学的选择,选用膨胀性能好、无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建立起责任落实追溯机制,加强其约束性、导向性与可操作性,对发现的潜在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在第一时间加以排除,并强调不同施工环节模块间的衔接性。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状态进行动态化监测,对地基沉降进行充分考虑,并对所有不符合建筑工程实际、不符合后浇带标准规范的条款约定进行修改,从而让后浇带施工机制在任何时候都能起到基础性与根本性保障作用。

5.2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丰富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手段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产生多种类型数据信息的过程,怎样将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处理和整理,并将其综合集成到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模型中,应该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应该以建筑的实际荷载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为基础,构建一个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为基础的后浇带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后浇带施工的各个模块整合到平台系统之中,让抽象复杂的结构受力分析、模型构造等方面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对混凝土浇筑工序进行合理的控制,实现可视化、直观化、形象化管理与操作,从而提升后浇带施工管理策略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后浇带数据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互享,将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嵌入到系统中,从而提升后浇带的精细化程度。

6结论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出的作用非常明显,施工单位在后浇带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对各个施工技术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陈卫,蒋英锐,孟金生,等.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无缝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21(02):162-164.

[2]段然,王文渊,彭铭旭,等.钢托梁法临时封闭混凝土框架结构沉降后浇带施工[J].建筑技术,2021,52(12):1454-1456.

[3]易廷军,王子龙,纪宪坤.泵站后浇带混凝土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数值分析[J].人民长江,2021,52(01):204-211.

[4]宋林波,鄢炜,侯敏,等.某地下综合换乘服务中心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温度收缩仿真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21,47(04):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