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建筑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徐建刚1田永红2韩林3

1身份证号:37070419811203121X 2身份证号:510602197804231347 3身份证号:512929197501152412

摘要: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处理技术将会给建筑整体质量带来影响,施工是从无到有的施工实体项目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产品的关键过程。基础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基本质量和安全,所以需要对其予以充分关注,地基与基础都是相当重要的隐蔽工程,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针对其检查相对困难,若是出现事故,将会导致难以补救,甚至引发灾难性的打击。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结构,而对地基进行的施工处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科学合理的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施工,可以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因此各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地基基础处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地基基础环境、地质结构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安全。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主要的原则是加强地基基础的牢固性,为建筑的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础保障,因此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地质结构、土质特点进行施工方法科学合理的选择。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1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协调

在开展建筑施工活动的过程中,相对易于操作的内容是土层开挖,对施工项目和管理方面来讲,此项工作的简单程度更高,但是如果和挡土工程相互结合以后展开施工活动,则将会导致操作的困难性呈现出肉眼可见的增长趋势。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施工活动建设的过程中,过多地关注经济收益,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把控均不够具体全面,过于缺乏,导致偷工减料等问题时有出现,这将会导致挡土支护结构无法承担应有的工作,基本的稳定性逐步降低,施工安全系数也会因此而显著降低。

1.2缩径

针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进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缩径问题。造成地基基础缩径的主要原因是地质结构中的塑性土地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产生膨胀造成的。遇到这种问题时,在进行成孔施工操作时,提高输送泵的流量,促进迅速成孔,同时在成孔后,在孔壁周边形成一层保护层,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渗水漏水的问题发生,避免塑性土遇水膨胀,有效的避免缩径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缩径问题时,可以采取循环扫孔的方法加大成孔的直径,有效的缓解缩径现象。

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注浆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注浆地基施工是比较关键的施工技术手段。注浆地基施工技术可分成两种类型。①硅化注浆处理技术,此种技术的基础材料为硅酸,用于溶液的配制,在损坏的地基土体中灌注溶液,完全填实损坏的地基。待溶液彻底固定后,损坏的地基内部会形成轻薄但是防渗透效果好的结石体,提高注浆地基的强度。②水泥注浆处理技术,此种技术的基础材料为水泥,依据施工要求调配水泥,以高压泵的方式将调配好的水泥全部灌注到损坏地基土体中。随后,以填充、挤密方式保证所有水泥全部与土体相融,排出其中的气体和水分,提高密实度。在浆液彻底硬化后,能够与原有土体整合变成全新整体。通过注浆地基技术,无论是地基的稳定性,还是抗渗透性,都有所增强。

2.2搅拌处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地基基础的地质结构中存在黏性比较大的松软土质时,可以通过搅拌的施工技术来进行处理。在灌注材料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料方式,提高黏性土质的结合度,有效的提升地基基础的强度。在进行搅拌处理过程中,可以在施工材料中进行水泥等配料的添加,将松软的土质改善成较硬的土质,然后在搅拌过程中再加入适量的配料,有效的提升地基基础的承载力。通过搅拌处理方法进行地基基础处理,能够明显的提升其强度,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并不会对整体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2.3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正式开展针对灌注桩的施工活动以前,需要先行做好对桩体位置的测试处理,同时还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桩体的位置,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有效展开,有效对应后续的桩体基轴线定位以及水准点布设的工作需要,保障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以及完整性均能获得切实有效的增长,要结合施工图纸的标准和规范位置确定基准点,开展相应的工作。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经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所存在的非确定因素比较多,所以需要在开展施工活动以前就做好检查和分析的工作,以此来充分保障测量放线的科学性,避免出现放线位置偏差或者施工过程中误差较高等各种问题。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以后,需要针对性地开展护筒埋设的工作,最为关键的原因是需要做好对桩孔的固定处理,以此来避免地表水会流到桩孔的位置,否则很有可能会引发坍塌的问题;敷设泥浆,在完成对孔壁的保护工作以后,就需要针对性地做好对泥浆混合比的有效配置处理,在护筒内部的泥浆面需要比地下水为更高,若是受到水位涨落等多方面的影响,那么泥浆面就有必要比最高水位更高,旋挖钻机成孔需要依托跳挖的方式开展,同时还需要及时清理掉孔洞内部的杂质,以此来充分保障各项工作的安全性。在完成清孔工作以后,就需要针对性地展开后续的各项操作。在浇灌混凝土以前,需要重点做好对混凝土的拌和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处在适宜范围以内。为充分保障桩体顶端的质量,需要在桩体顶端的设计方面,在标高上方的位置增添相应高度的混凝土,通常来讲,为比设计桩顶的标高更高些,需要将其设置在50-80cm间。

2.4混凝土浇灌管控要点

项目的灌注桩使用商品混凝土浇灌,利用专门的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后,采用提高导管的方式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灌作业。在混凝土浇灌以前,应当依据导管直径、桩径等核算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保证首批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可以把管道埋进最少1m。为确保运送期间无混凝土离析问题产生,应当尽可能保证拌合和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间隔最短。在灌注之前,混凝土的坍落度下降的程度应当不高于出罐时候的2cm。在水下混凝土浇灌时,以吊车的主钩实现料斗高度的抬升,且将隔水栓放在料斗的最下面,之后把混凝土灌到料斗内,利用吊车的副钩以最短的时间把隔水栓提起,让混凝土迅速下降到孔的底部,达成底部密封目标,且迅速、持续的进行浆液灌注。在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中,应当勤观察混凝土坍落度与钻孔中的水位情况。浆液灌注完成后,均需要利用检测绳检测混凝土高度升高状况,之后对导管埋深进行核算,且根据计算得出的数值决定导管的下一步操作。一般状况下,导管最理想的埋深是处于2~6m之间,拆除以前埋深应当为6m,拆除后埋深应当在2m上下。

结语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量和规模的增加。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水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安全质量的威胁,无论是建设单位、施工队伍还是建筑行业相关部门,都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力度。而地基是所有建筑工程结构中最基础的施工环节,它对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建筑工程后期的建设安全和质量安全。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勘察地基所处的地理环境,深入了解其地质结构和土质特点,明确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少鹏.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门窗,2019(20):103.

[2]贾新军.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20(03):190.

[3]李海涛.建筑工程常用的地基基础与桩基设计探究[J].城市建筑,2021,18(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