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张瑞浩

120224199402220517

摘要:地震灾害的出现对广大居民的实质生活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所以为了保证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居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我国必须要重视不同建筑结构是否具有较为强大的抗震功能。同时,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建筑结构设计理念,沿用更加新颖的国际抗震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保证不同的建筑物在面临地震威胁时受到的影响更小。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有效对策

基于性能的建筑抗震设计区别于过去只注重截面承载力的设计,体现了更科学、更严谨的抗震设计理念,强调了业主对结构性能的自主选择性,为业主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各界节约了宝贵资源,同时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才能的空间,为建筑领域开辟了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它值得设计者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不断尝试,开拓创新。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遵循地基本原则

1.1结构简单化

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需尽量选择结构简单的构造体系,进而改善工程的抗震质量和抗震效果。与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相比,结构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加大对结构设计平衡性的把控力度,防止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设计质量不佳的问题。同时,相对较为简单的设计形式能够减轻由于地震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减轻地震破坏力对结构的伤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

1.2提高整体性

为使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展现出较好的抗震效果,在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抗震性并不是对结构某一个部分提出的要求,其是对建筑工程体系当中的所有部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应从整体上把控结构的设计,保证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要关注对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大影响的几个因素,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有效协调。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需对各部分力学作用的基本特点予以全面地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1.3加强抵抗性

为了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以工程结构体系来抵抗外力作用,尤其是地震作用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对建筑工程结构予以科学设计,在设计中要以工程的抵抗力为切入点,在建筑工程建设和设计阶段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够在发生地震的状态下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也充分展现了结构最佳的抗震能力。再者,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严格控制抵抗力,从而确保力学体系的平衡性及合理性。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思路

2.1以力为承载,延性基点

在抗震设计中,尤其是设计建筑物结构工程时需要重视建筑物的刚度,想要使刚性达到规范要求,必须要强化建筑物与墙壁以及柱子等多个设计环节,在这个前提下选择适宜的建筑材料,对其抗震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地震发生时,通过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可以迅速将地震力量分散,加强建筑物的抗震力;并且因为设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地震发生时还能够确保建筑物始终处于一种非弹性的状况中,这是由于受到建筑物抗震力的影响而引起。以合理运用建筑物的结构以及承载力等基础,对其作出正确的计算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发挥出预测的重要作用,侧重于设计地震发生过程中出现的非弹性反射部位。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整体结构,将建筑物结构的刚度计算出来,进而提高其抗震性能。

2.2加强薄弱环节

在建筑物抗震设计过程中,还必须要全面考虑建筑物自身的缺陷,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加强,防止在出现地震后建筑物较为薄弱的环节存在坍塌以及裂缝等情况,从而对建筑物的抗震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建筑物抗震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对建筑物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缺点进行合理地改良,提高其抗震能力。

2.3抗震场地选择

在相同的设计条件下,场地地地质条件对建筑抗震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并且受到地震破坏程度差异明显,所以做好抗震场地选择工作十分重要。在选择抗震场地时,尽可能避免地质较差的场地,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通常情况下,微风化与中等风化基岩、密实砂土层、含水量低的黏土都是较为有利的建设场地,而软土、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都是不利场地,需要正确辨别场地的影响因素。如果工程建设区域地质不理想,则需要结合土质采取加强措施,同时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条件进行估算,并采取预先防护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如果发生地震时可能出现断裂的场地,需要重点加强地基,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

3增强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地有效对策

3.1确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各项标准

通常,在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前,设计师必须要综合各项资料信息确定抗震设计标准,只有确保标准依据是正确的,才可以为后期的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标准来分析,其主要参考依据是建筑地震设防标准,充分考虑到将来使用中地震对建筑工程所起到的作用力,以此全面分析地震作用力,掌握建筑物抗震能力等级,这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工作。

3.2建筑结构的具体选型

一般来说,选择建筑工程结构类型关乎抗震设计,在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而且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效果。在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结构类型的正确选择。结合建筑物的具体使用要求以及结构特征进行仔细分析,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立面结构以及平面结构,在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较多的,必须紧紧围绕结构的可靠性落实到位。例如:选择结构类型时,既要简洁安全,防止繁琐复杂影响抗震效果,又要重视整体的和谐型,只有确保自身结构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才可以使抗震效果得到大幅的提升。此外,在选择建筑结构类型时,还需要多角度分析构件的强度,保证整体结构可靠,提升抗震能力。

3.3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中,前提是正确地计算,这直接影响抗震设计,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师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水平和业务水平,准确计算建筑结构所有区域,保证参数计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地震设计结构模型中得到合理运用,以此达到显著的建筑结构抗震效果。在具体工作中,分析抗震参数计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为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难度系数较大,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应当采用适合的技术。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BIM技术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在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中运用该技术可以使抗震设计的正确性、可靠性得到提高。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来讲,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周全,而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抗震结构。同时,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需要以建筑物的平面以及结构选型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建筑物的抗震力,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做好建筑结构工程地抗震设计,可以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使我国建筑物可以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云肖.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05):137.

[2]颜桂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J].福建建筑,2018(01):98-104.

[3]程新波.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