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研究

李进友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鲹鱼河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615200

摘要:要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进,做好课前预习、设置多元内容、重视巩固练习、加强错题训练,促进“双减”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开展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措施

1小学科学教学的意义

在基本素质方面,科学课程的设计从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开始,展示抽象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研领域,与往年不同的是,理科教学偏重考试导向,忽视科研,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授中心的自然学科。好奇心意味着学生必须能够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基础科学教育领域,为了创造一种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认识科技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科技与环境的联系,科学技术促进环境保护。

2科学课教学原则

2.1抓标务本的原则

什么是抓标务本呢?这里“标”就是《小学科学教学新课标》,“本”就是教材,什么一门课得设置都有着教学目的与方向,小学科学课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科学基本技能,懂得学习科学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深厚情感,升华科学素养,教材是我们科学教学蓝本,它是新课标的具体化,我们教什么,怎么教,课本有导向,我们教学教材与新课标相结合,才能将科学理念渗入教与学过程中,科学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培养与时俱进一代科学人才,通过教学感悟科学伟大力量,认识科学探索之旅的艰辛,实事求是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精神。

2.2勤于实验原则

在现实教学中,部分老师把课文中要考的重点整理成复习提纲,考前要求学生背诵,尽管考分高,但远离教学宗旨,科学不是背出来,而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分析实验现象,收集数据,通过严密论证而得出结论,比如花盆里养花,在盆里浇水,在室内,盆里水逐步减少,说明室内蒸发了一少部分,大部分被逐步根系吸收,比如学生在排查电路时,小灯泡不良,有可能接触不良,有可能短路,有可能灯泡坏了,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找出原因,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手脑心并用能力,科学离开实验犹如空中楼阁。

3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3.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科学探究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始终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因此,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构建出趣味性教学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启发思考、探究,提升创造力、想象力。此种有趣的导入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实践证明,小学科学课程若想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以水蒸气教学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的保温杯放到冰箱中,然后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水蒸气的特点,无色无味,但是水蒸气在哪里呢?你的身边有水蒸气吗?水蒸气非常神秘,看不见也摸不着。”利用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而后教师构建“魔法”情境,借助教室内的小冰箱、保温杯,让学生观察、触摸、思考保温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探究后得出:杯子外面凉凉的、湿湿的,有小水珠。接着,教师将玻璃片盖在装有温水的杯子上面,带领学生观察,会发现杯子里的水蒸气也变成小水珠了。借此趣味性的情境导入,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发了,想要迫不及待地知道其中的奥秘,进而提升了学习兴趣。

3.2引入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是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尤为重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际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

在开展此类实验的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考虑几方面问题。

第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导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做好指导、帮助即可,不要过多参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实验的热情。

第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而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给予指导,进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第三,教师需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合理划分小组,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做,要避免偷懒或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生。

第四,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用具,并指导学生收集实验素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最终实现自主获取知识。

例如,在水蒸气教学中,通过课前导入,学生已经发现了水蒸气遇到某种条件就能变成小水珠,但是到底遇到什么条件才能变成小水珠?明确探究问题后,让学生思考、猜想并说明理由。对此,一些学生认为水蒸气是遇冷才变成小水珠的。因为当杯子里面有热水时,其水蒸气也是热的,而镜子相对较凉,当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时就变成小水珠;也有学生说水蒸气是遇热才变成小水珠的,并利用手中的镜子,利用口中的哈气进行了实验。为了进一步用科学证明学生的猜想,教师带领学生制订计划,经过讨论后,确定采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即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有一个条件是变化的,并准备两个烧杯、两个培养皿、吸水纸、温水、热水、冷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探究活动。

3.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合理划分,引导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践操作,再到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相互帮助、一同探讨,使得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组内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了互动与交流,同时,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拓展科学思维,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各小组讨论上述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后,确定了实验方法,明确了具体操作标准,而后在组内进行实验。有的学生负责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冷热不同的水,有的学生负责观察、记录培养皿水量是否一样,以尽量降低实验误差,而后将培养皿放到烧杯上面,并做到同时放培养皿、同时观察、同时取下,完成后将结果填写到实验计划单内,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巡视指导。

3.4引导课外实践,深化科学知识掌握

掌握科学知识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探索积极延伸到课外,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科学现象,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知识的感受和体验,有效提升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科学探究作业:思考并实践,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并做记录。引导学生通过拍照、录视频、写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科学现象。例如戴眼镜的学生吃饭时,饭菜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会凝结成小水珠;冬天出门戴口罩,由于天气寒冷,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也会凝结成小水珠。通过生活实践,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养成了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不断优化,核心素养的培育告别了单一、粗放的手段,整体上的培育拥有较多的选择,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得到了不错的成果,长期教育的进步是非常大的。对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科学课堂,提高科学教学水平,实现科学教育与实践教育、素质教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仲毓.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2):63-64.

[2]席燕霞.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