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的出行行为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自动驾驶汽车的出行行为综述

钟欣芸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  400041

摘要:研究表明,自动驾驶将成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通过系统地探讨目前应用于研究自动驾驶的各种技术手段,分析影响乘客在自动驾驶环境中出行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大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较高,在城市中弱势群体老年人、残疾人对自动驾驶汽车需求较大,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汽车的质量、交通工具的特点、社区的规模、家庭的情况、出行的偏好和居住的位置等因素都有影响,都是对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自动驾驶汽车;出行行为;方式选择

0引言

近年来,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预计到2045年,AV的销量将占到汽车销量的50%,并且有40%的汽车出行是用AV完成的。各大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例如沃尔沃、日产公司都积极响应并加快推出自动驾驶车辆抢占市场。

出行行为涉及多种决策,从是否出行、选择何种出行方式、选择何种出行路线、何时出发等,都会影响到个人的最终体验和心理状态。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在进行交通方式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居民出行时具体选择哪一种出行方式与很多因素相关。例如出行意愿、费用、交通础设建设水平等等。研究资料表明不同的性别、职业、年龄在择交通方式上存的差异性。

1自动驾驶汽车

1.1自动驾驶汽车的优点

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更高,采用自动驾驶汽车它能在保证乘客安全性的同时更快更舒适的到达目的地。

自动驾驶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在能源方面会有一定的改善,对实现碳综合碳达峰有重要意义。

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交通拥堵将会得到缓解。

汽车相关行业专家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将改变众多消费者的“出行习惯”,家庭不再需要购买小汽车转而选择共享自动驾驶汽车,采用自动驾驶汽车将降低约80%行费用。

传统小汽车的驾驶员需要集中注意力一般不能干扰其驾驶行为,采用自动驾驶汽车以后驾驶员将变成普通乘客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改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行动能力,依靠自驾汽车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为社会福利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停车难问题将得到解决,自驾汽车的普及意味着你不必到处找停车位。

1.2自动驾驶汽车出行选择影响因素

当前,国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Keszey[4]深入探讨了影响自动驾驶汽车接受度的多种因素,包括个性特质、情绪变化、感知能力等。研究表明,AV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国内的学者也有相关研究,例如国内学者杨洁对于AV汽车,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学者刘志伟研究发现,行人的行为习惯、心理因素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对他们选择无人驾驶汽车产生重大影响。

学者卿三东基于出行者选择行为数据建立了MNL模型、LC模型和RPL模型,结果表明:费用、时间、汽车品牌、车辆大小以及无线网络为显著影响因素。

2自动驾驶汽车出行方式选择研究方法

许多外国研究人员研究了乘客选择SAV或现有出行方式的意愿,并分析了SAV对现有出行方式产生的影响。Haboucha [1]等探讨了出行者对于公共交通和自动驾驶出现等因素对其进行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Quarles [2]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分析了自动驾驶私家车和SAV对车主乘客选择、出行方式和选址的影响。

还有学者对于通勤出行和休闲出行在自动驾驶技术出现后对出行方式选择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部分学者直接通过问卷等方式调查了出行者的出行偏好除去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后本身带来的出行选择的不同,外部因素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企业的相关管理方法也会影响人们的出行行为。

学者姚恩建 [3]提出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是基于考虑理性决策和固有选择偏好共同影响。提出模型在出行方式选择结果优于传统的分层Logit模型的预测结果。

学者姚荣涵[4]为探究出行者在考虑合乘的SAV与私家车之间的选择偏好,充分考虑合乘的SAV的潜在用户特征和个人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方式特性非常显著地影响出行者方式选择行为,性格态度特征是显著因素,且其显著性明显高于性别、年龄等社会经济属性。

程苑 [5]的论文基于演化博弈论的思想,分析共享小汽车与私家车的博弈过程。引入政府参与管理因素,考虑小汽车服务水平下降会导致共享汽车选择增加,建立共享汽车与私家车的博弈模,分析SAV与私家车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刘炳恩[6]基于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建模方法,采用了2003年北京市居民的出行调查数据。结果表明,非集计建模方法能够较全面的考虑居民出行选择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尤其是将出行者的个人特性影响因素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3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

虽然近年来关注自动驾驶对出行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运行尚未出现,已有研究受制于各种条件限制,未来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3.1弱势群体出行方式选择

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増长,城市交通难题也愈演愈烈,现有的交通服务难契合城市发展,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城市居民中的出行弱势群体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面临的交通问题更加严峻。

3.2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造成的伦理问题:传统的技术造成的伦理难题依旧未解决。其次在现有的法律规范下,这一新兴交通方式将对驾驶制度、个人隐私权以及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承担等方面提出挑战,未来可以成为一个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3.3自动驾驶汽车的空闲时间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让驾驶人的在途时间有更多的生产性活动(例如工作和阅读)与非生产性活动(例如放松和发呆等),这种出行途中的多任务处理能力有望让现在的驾驶人提高旅行时间的价值和效用。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后续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H.C.J.I.R.S. Y, User preferences .regarding autonomous vehicles[J ] T 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 merging Technologies 78 (2017) 37-49.

[2] Q.N. T, Americans' plans for acquiring and using electric, shared, and self- driving vehicles and costs and benefits of electrifying and automating U.S.bus fleets[D],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3] 姚恩建, 陈伟迪, 卢天伟, 杨扬, 考虑出行者选择偏好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44(01) (2020) 42-48.

[4] 姚荣涵, 梁亚林, 刘锴, 赵胜川, 杨澜, 考虑合乘的共享自动驾驶汽车选择行为实证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2020) 228-233.

[5] 程苑, 汽车共享下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博弈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6] 刘炳恩, 隽志才, 李艳玲, 龚博文,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非集计模型的建立[J], 公路交通科技 (05) (2008)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