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3
/ 2

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研究

夏晓莹 ,孙守霞

新疆环疆丰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摘要:强化对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够对我国的林业行业在新时期迅速地完成其发展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使用科学林业造林方法,是当前提高我国林业现状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所以,在进行造林工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对林业资源管理进行进一步强化,并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更加行之有效的造林方式。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造林方法;有效性

1 植树造林工程开展的重要性

通过植树造林能够有效维护生态系统,改善人们生存环境,为人类生存及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建设美丽家园。通过植树造林也能够减少山体出现水土流失等情况,保障水土平衡,减少沙尘暴、泥石流等多个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人们日常生活质量与安全。随着植树造林工作的逐步开展,大面积的森林植被能够呼出诸多O2,吸收工业城市排放的CO2及各项有害气体,减少酸雨等恶劣天气的发生,起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良好作用。而在台风等恶劣天气来临时,植树造林能够降低台风天气的影响,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植树造林工作属于利民的绿色经济工程,不仅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绿色财富,同时也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稳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林地系指适宜造林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滩涂地、沙荒地和废矿基地等,一般统称宜林地。2021年中国造林面积约为6801.96千公顷,同比下降1.9%。3月12日被我国定为植树节,这说明植树造林十分受到国家重视,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也具有利民的重要意义。因此,应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宣传工作,鼓励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呼吁全员加入到植树造林与保护队伍之中,比如,在生活中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以此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 我国林业现状

2.1 林业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广泛的林地资源,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数据,中国森林面积约为2.3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3.04%,位居世界前列。林业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的林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涵盖了从林木种植、木材加工到木材制品的生产。林业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就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林木品种结构优化,中国的林木品种结构正逐渐优化调整,从传统的天然林向经济林、速生林和人工林转变。经济林和速生林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木材、木浆和纸张等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林业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推行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同时,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2.2 林地退化问题

由于过度伐木、过度放牧、非法砍伐等因素,导致部分地区的林地退化严重。退化的林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态服务功能,威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3 林业管理不规范

一些地区存在林木种植、采伐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容易出现乱伐滥采、盗伐等不法行为。

2.4 林木品种单一化

在一些地区,林木种植过于依赖单一品种,导致林木的抗性降低,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单一品种的种植也限制了木材品种的多样性和市场竞争力。

2.5 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在一些地区,林业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矛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一些地区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性开发政策,但这可能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

2.6 林业科技创新不足

尽管中国在林业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缺乏先进的林业科技和技术装备,限制了林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3 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策略

3.1 加强低效林地改造

因为低效林地不但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还会给森林的生产和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开展造林方法、技术推广提高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对低效林地进行改进,通过降低低效林地的面积,降低其所占的总体树木面积比例,促进林业的发展。根据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对复合林业种植方式进行改进,例如通过增加播种来提升树木的成活率,并重视其他种类的树木的培育,增强树木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林业资源的生产效率。在进行复合林的种植时,要以不同的树木和生长情况为依据,不能为了增加植物的品种而盲目地进行混栽,从而导致了各种树种之间出现互相影响的情况。

3.2 营养袋造林技术

在干旱半干旱地带采用营养袋造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尤其是在干旱的阳坡、重盐碱化的荒坡等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营养袋造林技术,应综合分析当地的地形、林地、环境以及实际的树种等,科学地选择营养袋的种类和内容。同时要结合实际树种生物学的特征,保证营养袋的营养土的配置符合树种的实际生长。在培养土配制完毕之后开始袋装的管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必须保护树苗的树冠和根部,避免因装袋而导致树苗受损。通常采用营养袋造林的方法,但必须最少在种苗经过一整个繁殖期后,才能进行并运用于实际的抗旱造林活动之中。

3.3 科学规划

在植树造林项目实施前,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确定植树的区域、数量、品种等。考虑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法。

3.4 增加种苗质量

加强对种苗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种苗的质量和适应性。选择生长快、抗逆性强的优质种苗,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育苗和培育。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并进行育苗和培育,提高种苗的质量和适应性。

3.5 技术指导

组织专业人员对植树造林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育苗技术、土壤改良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农民和种植者正确操作。常见的植树方法包括穴盘播种法、施肥穴法、条播法、线播法等。根据不同的树种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植树方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3.6 生态复育

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注重生态复育,恢复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采用生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方法,提高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

3.7 持续管理

在植树造林后,进行持续管理和养护,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保护林木的健康生长,增加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产量。

3.8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植树造林的意识和参与度。组织植树义工、企业社会责任等活动,动员更多人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

3.9 技术创新

鼓励林业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广先进的植树造林技术。研发和应用新的育苗技术、种植方法、土壤改良技术等,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和成活率。生物技术包括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土壤修复、植物保护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如利用土壤菌群促进根系发育,利用植物间作和生物防治控制病虫害等。

4 结束语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高度重视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加强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林业资源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时,也应当结合技术经验分析当下植树造林技术与造林管理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植树造林水平,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保障植树造林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颖明.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园艺与种苗,2022,42(04):29-30.

[2]林小东.林业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9):35-37.

[3]高小彦.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初探[J].广东蚕业,2021,55(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