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分析

张计忠

身份证号:370883198104056231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工业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零部件产品自动装配系统。然而,在装配的过程中,会受到噪音和粉尘的影响,进而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研究出了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系统,该系统是由主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视觉采集模块、测距模块、吸尘模块以及降噪模块等共同组成,能够对生产信息数据进行精准采集,并通过识别数字调制信号,进而提高系统控制精度,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改善生产环境,最终实现除尘降噪、改善装配环境、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维修;管理分析

引言

在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产业领域的当前发展阶段,其智能化技术应用方案是将机械工程自动化设备的传统工艺技术和智能化科技相结合,促使其得到良 好的发展。针对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有助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实现自主创新,从而激发出产业自身的发展活力,更好地顺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我国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探究。

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在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可融合设备设计图纸中的数据来达到高质量生产的效果,设备的生产加工参数更加精准。应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不断完善设备的生产流程,技术应用水平更符合生产需求,并为后续的产品加工提供保障。由于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能够减少人工劳动力,减轻工作量,节约生产成本,保障机械产品的生产质量,完善生产流程。换句话说,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用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可进行生产参数的调整与设定,使该批次生产产品质量统一,再融合计算机加工技术,确保后续产品的加工质量更高,提高加工效率。 2)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操作过程安全性较强,极大地减少了生产环节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并减少了人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疏漏,有效降低各个零件的磨损程度,为产品加工环节提供保障。

2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的优势

2.1实现生产作业环节的高质量数据流动工作

在推进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实现产业自身的智能化技术升级和机械制造业的产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对生产作业过程中涉及的众多机械设备和生产工 具进行技术革新,通过引用先进的智能化网络信息技术,对车间内部的机床等生产设备进行优化和改良工作,促使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化的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稳定且高效的传输。同时,可以使用先进的设 备物联网信息系统,将生产车间内部的数控机床等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体系实现联网,将设备与设备之间实现网络联通,通过建立高质量的生产车间物联网体系,高效率集群控制车间内部的各类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体系,从而形成先进的集约型生产模式。

2.2 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在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领域,由于市场需求激增,急需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相关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进而提高国内机械制造生产行业的生产 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为了提高企业内部机械工程制造工作的整体效率和精准性,国内大部分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企业,会主动地在机械自动化生产作业流程中引入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对车间内部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系统的芯片进行技术升级和改进工作。

2.3实现机械制造生产作业的精益化

在现代社会快速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影响下,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应当重点推进自身生产作业环节的精益化发展。精益化发展模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在 生产工作过程中能够随时优化和调整各个生产环节,其中关键的精益化生产组成要素是对生产材料浪费现象的识别与控制。除传统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和手 段之外,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若想实现自身生产作业环节的精益化发展,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设备物联网系统,对车间内部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体系的运转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并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对生产作业环节的材料浪费 情况进行精准地识别和控制,通过精益化生产管理方式和相关手段,促进企业内部的生产作业环节和相关的生产工具实现资源和材料的高效利用,最大化企业在市场范围内的经营利润和经济效益。

3机械工程自动化在制造业的标准化应用

3.1集成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

将各种不同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依托网络信息数据库,可重构原有机械结构,实现优化机械结构目标。集成化技术有机结合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多种要素,从整体上提升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成效。相关主体在应用集成化技术期间,可在对相应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统计后,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数据信息处理和分析工作,计算相应的结果,完善机器制造过程。

3.2智能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

以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依托,将智能自动化技术与相关制造机器有机结合,可实现生产智能化目标。由此可见,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是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提升生产质量。目前,智能自动化技术已在制造业机械工程领域广泛应用,不仅保障了机械制造的稳定性与 安全性,也强化了机械工程制造的专业性。从机械工程自动化生产优势来看,既可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往阶段下,制造业所应用的工程制造 技术具有滞后性缺点,技术应用效果差强人意,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后,可直接推动工程制造技术应用、管理革新,解决设备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主体在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期间,要以机械制造具体工作需求为基础,依托相应的技术手段,构建新颖的管理模式,确保生产活动高效开展。

3.3虚拟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

严格来说,虚拟自动化技术属于仿真技术,将其应用于制造业领域,可对机器制造期间存在的问题予以检查。具体而言,虚拟自动化技术以仿真技术为基础,可对机械制造具体过程进行模拟,相关人员通过模拟生产活动总结生产问题,并针对性制定改进方案,以保障机器制造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虚拟自动化技术应用阶段,还综合运用了仿真软件、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等技术,可结合客户和市场实际情况,模拟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进而从整体上优化产品生产活动。

3.4 信息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制造业的标准化应用,可推动机电一体化发展,例如:相关主体可将网格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具体生产环节,确保产品生产全过程均可被监控和管理,此种模式下,相关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即可实现产品高效生产目标,显著节约投资和减少人工成本,降低产品生产风险,但在此期间需关注操作人员信息技术和操作技能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本系统采用的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协同作业,体现出了其定位精准、快速灵活、体积小等特点。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装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实现协同合作,使工业机器人能够代替传统人工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进行装配、搬运,最终 完成整个装配过程,进而实现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长远、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工业机器人领域在未来市场环境中有着十分广泛的领域范围,大力推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的智能化领域事业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等.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中国公路学报,2018,31(6):1-164.

[2] 朱立达,宁晋生,巩亚东,等.基于机械工程学科的新式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8(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