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宅设计中场景感的营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浅谈住宅设计中场景感的营造

史志强, 

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市200235

摘要:住宅规划中的场景感营造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美感,还能够为居民创造舒适的生活体验。本论文将以建筑大师及个人实践中的项目为案例,分析在住宅设计中如何通过场景感的营造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并探讨住宅规划中场景感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

关键词:场景感营造、社区生活场景、公共空间

引言

国家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出城市应与社区高质量发展,上海市近期也联合51座城市发布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倡议中强调对邻里关系及社区氛围的营造以提升市民幸福感。面对新邻里时代的诸多挑战,通过分析住宅规划及经典建筑中场景感的营造,提炼出营造场景感的设计手法,从而构建出社区与街区相融相生、复合丰富、充满活力的场景化社区生活空间。

一、住宅规划中的场景感概述

住宅设计中的场景感是指通过空间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手段,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体验,使居住者在其中感受到舒适、愉悦的心理状态。而场景化的环境设计正迎合了这一需求,旨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有特色的空间环境。住宅社区场景感的营造要求创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居住者的个性和生活方式,打造出一个开放公共、特征鲜明、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

二、经典建筑中的空间场景感营造

路易斯·康(Louis Kahn)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场景感而闻名。其中,萨克生物研究所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建筑群坐落在海湾的公路旁,整个建筑中心庭院向一个水平的立面向天空展开,整个建筑成了一个完全没有树的花园,没有顶的教堂。而中庭广场则采用了完全中心对称空间的古典构图,一道水渠居于轴线的中央,强调了轴线对称与空间指向性。

会议中心充分扩展并奠定了康“墙”的理论,对称分布在中心庭院两边的是十个研究塔楼,两侧皆有偏转45度的墙体,它们的每一间研究室提供了观赏大海的开阔视野。每一扇窗前都要有一片独立的墙相对而立,这堵墙从天空敞开的洞口处接受阳光,窗户的眩光减轻,空间更加神圣。

在材料的选择上,萨克生物研究所不用一砖一瓦,全用钢筋水泥筑成,混凝土墙面与木窗相间,极富韵律感,这种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古罗马的混凝土建筑,具有容易保养,保存时间长的优点。

萨克生物研究所的建筑通过平面上明确的轴线构图,在空间组合上重现历史上已有的空间等级序列,成功强化出场所精神,使得建筑成为一个具有个性和灵魂的场所。其最为经典的广场设计既是古代的同时又是现代的。至今,这个广场没有任何正式的使用功能,但它仍然是最为有力和打动人心的地方,也为康的纪念性目标作了最好的诠释。

三、住宅规划中场景感的实践案例分析

3.1 项目背景

中国过去“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诸如千城一面、城市与社区封闭割裂、配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多数人陷入一种“孤岛化”的状态,城市中的幸福感大大降低。

面对新邻里时代的诸多挑战,上海松江万科广富林项目实验性地提出了“场景映象”这一项目理念,从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出发,以场景营造的方式,串联南侧银河水岸及松江印象城一期,将整盘打造成为片区活力的新引擎,与社区、城市一起共建开放融合的社区场景。

3.2规划理念——社区场景与城市融合开放

万科广富林项目位于上海市松江新城的广富林文化遗址附近,外部交通道路完善,东侧为人民北路及待建公园,东南角为印象城一期商业综合体,北侧为已建住宅小区,南侧地块为待规划的印象城二期地块,商业公共空间,且紧靠未开发的银河水系。在现状条件下,我们如何做到社区与街区如何相融相生,更好地赋能城市生活的更新?

我们以周边环境为窗口,从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出发,利用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以场景营造的方式,提出了映象银河,映象水庭,映象社区三大核心社区生活场景,将本项目与周边的配套功能相结合,打造出一个整体全生活社区理想单元,构筑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3.3 映象银河——乐活生态的滨河配套场景

地块南面直面银河,是一个富有生机的生态界面。本段银河河道段位于总体规划的银河创意文化水廊中段,北面街接住宅地块,南面紧邻印象城商业地块,是重要的生活型水岸。

设计之初,我们将此段水岸南侧定位为漫游体系的自行车环线、步行及慢跑环线路径行经路段。邻水界面设置人行滨水慢行步道及亲水甲板,外侧界面设置自行车道及自行车停靠站。而银河北侧则设置开放的社区配套,植入了银河驿岛及活力驿站两个场景化空间;其中银河驿岛通过商业平面的适当凹凸,串联住宅架空层,塑造出水岸平台 、街角广场、空中露台 、檐下空间等参与性的空间,形成社区可漫步的柔性界面;活力驿站则通过进退有序的滨河配套形成多个口袋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此外,小区南侧出入口与银河两岸设置河岸连桥,错落有致的屋面露台与河岸天桥共同构成银河景观甲板。这里既是休闲水岸生活的聚场,也是创意文化水廊的滨水空间,形成了绿色生态、充满活力的滨水社区空间场景。

3.4映象水庭——入口及城市界面的生活场景

小区北侧的广轩路是一条宽度20m的城市次干道,路北为现状住宅底商配套,路南将为小区的主入口位置,因此我们将北侧界面定位为一个城市型配套街道界面,提出了城、廊、林、水、厅五个小场景化的空间,共同构成映像水庭的核心生活场景。

面向广轩路的是城市街道界面,通过特色景墙与养育托管、老年照料中心等对外配套结合设计,塑造出公共街区界面。小区入口则通过长廊与特色景墙形成具有昭示性的入口灰空间。进入小区,通过视觉焦点的有序引导,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山水图窗之景,紧接着向内行进,便可来到近1000平米的水院空间。映象水庭通过大面积镜面无边水景和漂浮植栽营造潮奢感,水光回廊采用黑色构件及金铜色金属点缀,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受和流动的场景体验。水岸回廊的尽头便是归家大堂,我们将物业、居委会等服务空间结合归家大堂设置,形成小区的主会客厅空间。至此,五个连续递进的场景空间共同构成从城市到社区,从公共到半私密的生活场景,打造出以水庭为主题的映像场景。

3.5 映象社区——多变的游园动线和归家场景

在小区内部场景的打造中,通过归家组团、艺术人文组团、臻享社区组团及亲子组团四个大空间组团串联社区内部景观空间,形成一条完整的体验动线。同时南北轴线空间序列中融合多变的游园动线,还会创造出一些亲地空间,给居民创造出一个更加容易接触地面的机会,增加更多的适宜各类居民室外活动的场地,以此提供自然雅奢的归家体验。在建筑形象上,则利用挺拔的竖向线条演绎抽象柱式,重释上海经典Art Deco海派风格水平线条,配以精致的型材勾勒玻璃幕墙,舒展流畅,尽显出滨水住宅的精工形象。

四、居住区场景感营造的意义与展望

通过营造场景感的住区空间,可以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促进邻里交流和社交活动,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此外,通过规划不同的场景,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而多彩的公共空间,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区运营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场景感营造在住宅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可以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结合自然界面及城市界面打造独特的、开放而有活力的生活场景,以满足居民对多样化居住体验的需求,创造出相融相生的社区与街区,更好地赋能城市生活的更新。

参考文献:

[1]林淑萍,温丹阳,林昂. 基于当代都市住宅小空间场景化营造的设计探讨[J]. 城市住宅,2019,26(8):199-200. DOI:10.3969/j.issn.1006-6659.2019.08.065.

[2]朱昊昊. 路易斯·I·康与萨尔克生物研究所[D]. 江苏:东南大学,2007. DOI:10.7666/d.y1234737.

[3]崔渡英,许雪亚. 浅谈现代住宅小区设计[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