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改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2

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改善评价

谢君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730050

【摘要】目的:评价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与对预后改善情况。方法:抽到我医院收入的脑出血患者共40例为评价样本,时间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区段。借力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小组分配,参考组(20例)实施常规护理,评价组(20例)实施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结果:评价组的镇静镇痛等指标优于参考组,P值<0.05;分析组的不良事件产生率比参考组低,P值<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术后进行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获得的效果更优,可改善其镇痛镇静等指标与不良事件的产生。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常规护理;预后

    临床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它的致病机制就是非外伤性脑实质的内血管破裂诱发,存在较快的病情进展速度与较高的致残率[1],重要诱因就是颅内压的增高与胃肠道胀气等,致使病患的颅内压有很广的波动范围,对其神经功能构成影响。予以镇痛镇静干预可以对疾病进展进行有效性的控制,利于脏器功能情况恢复到以往正常状态[2],所以,在术后按照病情状况联合对症干预相当重要。特此,选择我医院收入的40例脑出血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为评价样本,经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其预后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详细的护理评价报告为: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抽到我医院收入的脑出血患者共40例为评价样本,时间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区段。借力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小组分配,参考组(20例):男性病患10例、女性病患10例,年龄段在49岁到75岁,均值维持(66.12±4.23)岁;病发时间在48小时到75小时,均值维持(56.37±2.44)小时。评价组(20例):男性病患11例、女性病患9例,年龄段在52岁到71岁,均值维持(65.19±3.96)岁;病发时间在40小时到69小时,均值维持(56.34±2.56)小时。以上的病例资料经统计处理,最终P值>0.05。

1.2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即为病患实施营养神经的改善,亦或是脱水降颅压等相关基础干预。

评价组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按照病患病情的严重情况成立一个专业性的镇静镇痛干预小组,予以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剂量:0.2ug/kg)与丙泊酚(剂量:每小时0.1ug/kg-0.3ug/kg),对病患疼痛程度予以评价,按照最终结果去调整用药的速率,在干预期间要积极的和病患去交流,运用肢体抵触形式去该改变心理应激反应,确保病患存在很大的舒适感,方便实现负性情绪的有效缓解,通过健康宣教的形式对其疾病知识上的错误理解加以纠正[3],运用同伴教育的形式去掌握疾病相应配合技巧性,方便推进治疗的工作流程可顺利实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的镇静镇痛等指标与不良事件产生率。

1.4统计处理

40例脑出血病患的护理数据输入SPSS23.0中,镇静镇痛等指标为计量资料,选择均数与标准差书写,并予以t计算;不良事件产生率为计数资料,选择%书写,且予以X2计算。最终,统计处理结果显示P值<0.05,存在护理干预差异变化。

2结果

2.1镇静镇痛等指标

评价组的镇静镇痛等指标优于参考组,且表1显示P值<0.05。

统计每组的镇静镇痛等指标

小组

疼痛阈值

镇静评分

颅内压水平

评价组(20例)

2.35±1.03

1.28±0.23

14.38±1.57

参考组(20例)

3.58±1.14

0.92±0.52

16.42±2.14

t

3.5802

2.8314

3.4373

P

0.0010

0.0074

0.0014

2.2不良事件产生率

    分析组的不良事件产生率5.00%(1/20)比参考组30.00%(6/20)低,且表2显示P值<0.05。

统计每组的不良事件产生率

小组

意外脱管

挣扎行为

继发性脑损伤

不良事件产生率

评价组(20例)

0/0.00%

1/5.00%

0/0.00%

1/5.00%

参考组(20例)

2/10.00%

2/10.00%

2/10.00%

6/30.00%

X2

4.3290

P

0.0374

3讨论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可提升脑出血病患在镇静方面的成效,予以针对性的镇静镇痛干预可改变他们的身体应激反应表现,从而改善其对于创伤性操作以及设备耐受度,让其脑组织代谢率开始降低,保障脑组织可长时间处在低代谢状态下,确定血药浓度充分的稳定,有效缓解护理工作的量,且予以持续性的微量泵泵入给药,从而系统化的掌握病患神志水平情况,把药物剂量调控到合理的范围内,对其临床预后结局予以改善,降低药物用量且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规避外界刺激对于颅内压水平构成的影响[4],最终降低于脑代谢且给脑组织充分的保护。规避身体产生不可逆性的相关脑损伤问题,改变病患远期预后疗效与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效率,存在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本次护理,获得评价组的镇静镇痛等指标优于参考组(P值<0.05);分析组的不良事件产生率5.00%比参考组30.00%低(P值<0.05)。这样的护理干预结果与郭伟[5]等人的术后干预效果观察内容相似,体现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效果性与临床价值。

综上,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应用在脑出血病患的术后干预中,能够改善其不良事件的产生,且实现对镇静镇痛等指标的优化,是更值得推荐的一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王云,熊静静,郭志强.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107-1110.

[2]师敏.程序化镇静镇痛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2):0016-0018.

[3]邓小凤,王燕连,黄石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007(003):137-139.

[4]章薇.探讨细节化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特别健康,2021,(18):240-241.

[5]郭伟,孔娟,景萌,张珍,孔爱宁.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8):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