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6
/ 3

研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

郝意蕾,孟爽,谢倩倩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80例为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3月-2023年03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心理健康状况评分降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健康知识知晓程度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提高了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生活质量。

【关键词】 规范化健康教育;脑卒中;疗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大脑细胞、组织坏死的病症表现,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为主要的发病季节[1]。在临床上具有起病急、致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常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口斜眼歪,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语言、意识、运动等方面的障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2-3]。对于脑卒中患者予以规范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疾病的认知水平,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故本文针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80例为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3月-2023年03月。其中对照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龄46-81岁,均值(64.24±4.06)岁;体重46—89kg,均值(63.24±5.71)kg。观察组男19例(47.50%),女21例(52.50%);年龄47-80岁,均值(64.62±4.11)岁;体重48—87kg,均值(62.98±5.67)kg。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脑卒中标准;(2)无沟通障碍者;(3)临床资料齐全;(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2)血液疾病、凝血功能障碍;(3)不能积极配合研究者;(4)严重脏器器官衰竭;(5)严重免疫性及代谢性疾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1)病情监护。患者来院以后,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予以患者不同的护理措施。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常规的指标,做好检测的记录,对于予以吸氧、心电监护的患者,则需要加强对病房的巡护,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好吸氧的浓度及速度。个别患者如果出现呕吐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调整患者的头部,使其偏向身体的一侧,及时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及呼吸道的呕吐物,以免患者出现呛咳、窒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而在患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上报,予以有效地、快速的处理,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2)环境护理。脑卒中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才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护理人员在病区要降低说话的音量,每天定时打扫病房,并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3)并发症护理。每天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更换舒适的体位,要求家属为患者提供舒适、宽松的衣物,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患者长期受压部位进行局部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做好患者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护理工作,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是予以健康教育护理。(1)基本信息评估。护理人员通过查询患者入院的资料,结合患者的各项检查报告,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制定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案,并对方案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健康教育方案的内容,各个方面的健康教育的技巧,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综合护理能力。(2)健康宣教。为了使患者都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宣教方法,对脑卒中疾病的诱因、症状表现、常规的治疗手段及后遗症等展开宣教。在宣教结束以后,对于有疑问的患者积极进行回应,用简单明了的白话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并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后期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预后的质量。(3)心理护理教育。患者在患病以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病情的恢复影响较大。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样可随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心理问题轻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发掘患者的兴趣爱好,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进行情绪的调整。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则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寻找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根源,然后采用专业的心理疏导方法,帮助患者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达到舒解心理压力的目的。(4)饮食护理教育。护理人员需要通过饮食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了解健康、科学、合理地饮食在病情恢复方面的作用,以提高患者规律、健康饮食的意识。同时结合为患者制定的饮食计划,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不仅可以保证日常身体所需,还能促进机体的快速恢复,降低便秘发生的几率,也利于患者的恢复。(5)病情护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勤翻身、按摩的好处,并指导家属正确的操作步骤,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的清洁护理,使患者的呼吸道、口腔等保持干净清洁,抑制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同时指导家属正确的排痰手法,在患者出现排痰困难时可辅助人工的排痰手法帮助患者顺利排出痰液,使患者呼吸顺畅。(6)家庭健康教育。患者出院以后,需要为患者提供阳光充足的房间,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日常护理中来,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尽快融入正常社会生活。(7)院后指导教育。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院后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可适当地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同时遵医嘱按时用药,切忌私自停药或者增减药,以免影响用药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评估生活质量评分,主要从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及躯体功能四方面进行评估;

1.3.2评估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包括焦虑(SAS)、抑郁(SDS);

1.3.3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进行评估;

1.3.4统计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包括完全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躯体功能

观察组

40

护理前

62.15±4.68

60.57±4.31

60.84±4.56

58.39±4.21

对照组

护理前

62.23±4.62

60.43±4.26

60.93±4.49

58.44±4.23

t

-

-

0.077

0.146

0.089

0.053

P

-

-

0.939

0.884

0.929

0.958

观察组

40

护理后

86.43±6.07

83.41±5.86

85.29±5.33

80.72±5.47

对照组

护理后

75.64±5.35

74.72±4.85

76.32±4.67

72.29±4.76

t

-

-

8.434

7.225

8.006

7.353

P

-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对比心理健康状况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对比心理健康状况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SAS)

抑郁(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69.26±6.21

42.09±4.41

67.54±6.13

45.22±4.68

对照组

40

69.32±6.18

53.07±3.16

67.51±6.15

52.75±3.66

t

-

0.043

12.800

0.022

8.016

P

-

0.966

0.000

0.983

0.000

2.3 对比神经功能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明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 3 对比神经功能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评分(NIHSS

t

P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24.22±2.79

6.13±1.18

37.769

0.000

对照组

40

24.20±2.83

11.67±1.52

24.942

0.000

t

-

0.032

18.209

-

-

P

-

0.975

0.000

-

-

2.4 对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 4 对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n(%)]

组别

例数

完全掌握

一般掌握

未掌握

健康知识掌握度

观察组

40

24

14

2

38(95.00)

对照组

40

18

12

10

30(75.00)

X2

-

-

-

-

6.275

P

-

-

-

-

0.012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以老年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工作等方面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群体正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威胁年轻群体常见的疾病[4]。如果不及时予以有效地治疗,会导致其留下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对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有一定的影响,使患者产生自卑的心理,逐渐疏远社会群体。

临床常用的健康教育,其护理内容过于单一,在护理脑卒中患者时其针对性较弱,无法达到临床上理想的护理效果。而对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则可以弥补常规健康教育的不足,使患者能够从疾病知识宣教、心理、饮食、病情及院后等方面得到较为全面的护理服务[5]。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分析,结合日常的护理经验,在护理人员梳理和探讨中,将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并制定出正规的健康教育护理制定及操作流程,组织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是开展规范化健康教育的重要一步[6-7]。只有护理人员整体护理质量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后期的健康教育。疾病知识的宣教是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不同的宣教方法可帮助所有患者都能对疾病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对于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提高患者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积极性[8]。而饮食、病情、家庭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不仅针对患者,还需要家属积极参与进来,在对患者进行监督的同时予以患者情感方面的关心、鼓励,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尽快融入集体,使预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9-10]

综上所述,规范化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张丛. 脑卒中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价值探究[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3,40(1):41-42.

[2]李平,邹和飞,木冬妹,林少琴. 回馈健康教育方法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浙江医学教育,2022,21(6):375-379.

[3]马晓林,钟华,朱利莉,杨晓晏,曾秋霞,张福琴. 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85-89.

[4]刘霞,杨柳,毛莉梅,任小宁,白云. 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2,33(16):2169-2172.

[5]冯海洪,李世敬. 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22):106-108.

[6]王金萍,王群,刘敏. 家庭参与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7):41-44.

[7]杨坤兰.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2,43(6):1709-1711.

[8]杨如丽. 规范化健康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护理中的疗效研究[J]. 智慧健康,2022,8(4):186-188.

[9]姜华丽.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的实施[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4):65+64.

[10]杨艳琴,邬娟花. 健康教育结合院外随访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22,41(1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