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如何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胡飞燕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广西 南宁530199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造成静脉回流障碍,常表现为色素沉着、皮炎、继发性静脉曲张、下肢肿痛、淤滞性溃疡等表现,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静脉疾病。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损伤。久病卧床、术中术后肢体制动状态、久坐不动均造成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淤滞;妊娠、产后、术后、创伤、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手术易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释放出大量的凝血酶原,从而导致血液的凝固性能提高。完整的血管内膜对血小板的聚集起着生理性的保护作用,但外科手术会对静脉造成损害,从而促进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并释放出促凝剂,从而强化了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1.加强宣教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危害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行动不便、卧床的患者,对其展开一对一的指导。对于老年患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内容要反复讲解,提高患者的认知,实现健康教育的强化落实。同时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使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定义、诱发原因、危害有更多的了解,在心理上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对患者普及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知识之外,饮食方面的指导也不容忽视。对高危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使其能够纠正不良的饮食结构。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三餐饮食尽量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对血脂、血糖、血压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增加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多进食海带、蘑菇、芹菜、豆类等食物。男性患者尽量不吸烟,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液流动的减少,造成胆固醇沉积。另外,多喝水,注意便秘的发生,以免因腹压过高而导致静脉回流不畅。

运动干预

术后患者病情平稳之后,鼓励患者尽早参加功能锻炼,有利于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若保持一个姿势超过三小时,可能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讲,适当抬高双腿,加快静脉的回流。不能下床活动的的患者应床上行四肢大关节的活动,抬臀运动和勤翻身,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对高危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指导患者行踝泵关节运动,5-10秒/次,20-30次/组,2~4组/天。

加强静脉通路的管理

应该把血栓形成高危患者的血管保护作为工作的重点,穿刺或置管时尽量避开下肢血管,优先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掌握娴熟的穿刺技能,对血管进行评估后方可执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操作的可能性。另外,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标准。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4天,在应用一些刺激性大的药物后,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免引起静脉炎。为了减轻静脉内膜的损害,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尽可能缩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情况,如红肿、疼痛等,需要重新选择静脉通路。

密切观察肢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肢会出现明显的肿胀、色素沉着、足背、胫后动脉波动消失。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肢情况,观察患肢有是否肿胀现象、肢体的温度、皮肤的颜色、耐心询问患者疼痛感受,测量腿围,并做出有效的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6.心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若没有及时采取干预会导致肺动脉栓塞的形成,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念与危害,使其在心理上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足够的了解。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问题,给予患者关心、鼓励与帮助,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波动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疾病,并积极配合护理,提高整体疗效和手术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强化疼痛管理

   术后通常给予患者采取留置 PCEA 或PCA的方式来控制疼痛,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使用止痛泵的正确方法,增加查房次数,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密切观察,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增加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用量,从而使疼痛取得快速的缓解,通过减轻疼痛有助于推动早期患肢功能锻炼的开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措施

①加压弹力袜。穿戴弹力袜,可以抑制血管的过度扩张,降低血液淤积的程度。必须对患者的小腿进行准确的量度,并按照量度选用适合的尺码,穿着时要使袜子贴合肢体,不能有任何的褶皱,并经常检查有无松脱现象,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②压力抗栓泵干预。给予患者应用压力抗栓泵,合理调节压力,从脚部至小腿,再到大腿。压力抗栓泵可以模仿人体运动,有助于加强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静脉瘀滞。③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通过利用空气波收缩、按摩的作用,可以加快静脉血液回流的速度,对下肢静脉淤血状态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并预防凝血因子在血管内膜上的聚集和粘着,即能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又能避免术后出血。

总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所导致,一旦发生对人体将造成很大伤害,甚至发生肺拴塞并发症而威胁生命,因此,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害、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干预对策有更多的了解,早期做好预防,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