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包冬至,方建良,刘先莹

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放射科 邮编:6550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使用CT和MRI的效果差异。方法研究对象70例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两组,分别做CT和MRI检查,对比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MRI的检出效果更佳,优于CT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工作中,有利于尽早治疗股骨头坏死。

【关键词】CT;MRI;股骨头坏死;诊断效果;比较观察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属于髋关节疾病范畴。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为骨坏死,一般是因为股骨头缺血所造成,外伤、长期大剂量服用激素类产品以及酗酒等等都容易引发股骨头缺血[1]。因为当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定义出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因此对于该疾病需要坚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原则,预防股骨头塌陷问题[2]。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主要有X线片、CT扫描和MRI检查,但是调查显示,X线片与CT扫描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检出效果并不显著,无法帮助患者尽早发现和诊断疾病,容易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3]。对此,本次研究通过探讨CT和MRI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效果差异来确定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最佳方法,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70例为股骨头坏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两组,分别做CT和MRI检查,对比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25~66岁,平均年龄为(41.28±3.56)岁;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24~65岁,平均年龄为(40.18±3.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CT扫描检测技术,使用Aquilion64排螺旋CT机,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躺下,将扫描电压调节至120kV,电流调节至130mA,层厚设置为3mm,扫描速度控制均匀。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MRI检查技术,使用1.5TMRI扫描仪,指导患者仰卧位躺下,用体部线圈在1毫米层距、5~6毫米层厚的部位进行检查,具体部位是双髋关节的横断面和冠状位,对患者双髋关节横断面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自旋回波(SE)序列TIWI进行扫描,将参数调节至TE15~20ms,TR400~500ms,在对患者进行冠状位检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自旋回波(FSE)序列T2W1,参数调节为TE100ms,TR5600ms,TI75ms。

1.3 观察标准

股骨头坏死共分5期,0期指的是所有指标均正常;Ⅰ期指的是经CT检查,数据正常,MRI检查,影像存在异常;Ⅱ期指的是CT和MRI检查均出现了硬化、局部囊变和骨小梁缺失问题;Ⅲ期指的是CT和MRI的影像异常明显;Ⅳ期指的是经检查发现了骨关节炎、骨头塌陷、关节破坏和关节间隙狭小等症状,且症状显著。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Ⅰ~Ⅱ期

Ⅲ期

Ⅳ期

总检出率(%)

观察组

35

15(42.86%)

12(34.29%)

6(17.14%)

33(94.29%)

对照组

35

12(34.29%)

10(28.57%)

5(14.29%)

27(77.14%)

x2

-

-

-

-

4.200

P

-

-

-

-

0.040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开始发生在股骨头的负重区域,也就是骨小梁和微血管受到损伤后,对骨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这种修复缺乏完善性,有可能引发股骨头塌陷、变形和关节炎症等等,后期阶段的股骨头症状,疼痛感会加重,关节的灵敏性降低,关节功能出现障碍等等,病情发展到这一阶段即可做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在临床医学角度进行分析,股骨头坏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这两种类型的致病原因具有明显差别。相关研究显示,因为患者的髋部关节缺乏充足的供血量,由此引发的股骨头坏死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引发原因目前并无明确的佐证,研究发现可能与长时间服用激素类药物以及酗酒具有关联性[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尽早发现股骨头坏死,并且开展有效治疗的关键,能够防止病情延误,优化患者生存质量。CT扫描和MRI检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具有不同的效果,整体来看,MRI的应用优势更佳,究其原因在于MRI的适应性更强,应用该方式进行检查能够有限避免患者受到二次损伤,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能够为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精确详细的参考,且MRI的信号变化具有多样性,可以清晰明确显现出发生病变组织的代谢情况;MRI检查早期股骨头坏死,其影像显示股骨头局部密度不均匀、骨小梁紊乱以及线状高信号区等等,而CT检查则显示出斑片状和条带状的高密度硬化状态及局部囊变,与MRI相比,清晰度与全面性存在不足。

总之,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MRI的敏感度和精确性较高,但是需要较高的诊断费用,且操作具有一定的难度,CT的精确度不如MRI,因此在选择诊断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

参考文献:

[1]田旷达. CT和MRI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7):85-87.

[2]李庆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诊断中MRI联合CT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1):59-61.

[3]刘斌,王娟,马园. 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效果比较观察[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3):151-153.

[4]史常勤,朱锐. 在早期股骨头坏死中临床诊断中CT与MRI的效果比较[J]. 中外医疗,2020,39(4):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