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探析

李艳芳 

定兴县医院 河北定兴  07265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我院行择期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初始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初始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5.108、5.694、3.459;Z=3.528,P<0.05)。结论:对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产妇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剖宫产;术后;早期康复;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我院产科行择期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51±5.3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5±0.98)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35±5.64)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7±0.95)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前检查表明均为正常足月妊娠,满足剖宫产术指征;产妇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术前检查胎儿异常;合并有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病理妊娠。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宣教,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术后6 h内去枕平卧,6 h后垫枕头,协助翻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切口情况等,指导母乳喂养等。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术前干预

(1)术前沟通及宣教:与产妇进行一对一交流,讲解手术操作过程、相关注意事项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疑问,并进行答疑及情感支持,缓解其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同时介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方法、优势及既往成功案例,提高产妇依从性;嘱产妇术前6 h禁食,2 h禁饮。(2)全面评估: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产前检查、观察临床指征等方式,对产妇进行基础疾病、心肺功能、营养状态、麻醉及手术风险的评估,对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高危风险进行干预,确定麻醉方案,并制定预案。

1.3.2术中干预

产妇入室前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26℃,并对药液进行保温处理,术中密切监测产妇体温,保证产妇体温维持在36℃左右;手术操作宜动作轻柔精细,避免过度牵拉;如手术时间过长,可给予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避免血栓形成;鼓励家属陪产,给予产妇支持、安慰。

1.3.3 术后干预

(1)体位管理:产妇回到病房后,密切监护其生命体征变化,待产妇血压恢复到90/60 mmHg(1mmHg=0.133 kpa)后,协助其取平卧垫枕位;术后6 h后,如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状态,阴道出血量低于500 mL,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可将床头适当抬高30°,取半卧位或左右侧卧位,每2 h变化1次体位;(2)下肢被动运动:在产妇未恢复清醒前,指导家属对产妇小腿进行按摩,自上而下轻捏排肠肌至脚踝部,并轻轻摇动双脚,每个动作重复5次,15 min 1次,观察产妇知觉恢复情况;(3)疼痛干预:护士应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及时对产妇疼痛进行评估,疼痛评分为中度以上时给予镇痛剂,同时采用音乐疗法、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4)主动运动:在产妇耐受基础上,指导其进行点头、摇头、抬头等颈部活动及扩胸运动、踝泵运动,并为产妇做乳房、子宫及内关节按摩;(5)离床活动:术后12 h,在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条件下,指导其进行离床活动,注意循序渐进,以先站后走、先搀扶后独立、先床边后周边的原则进行,活动时间视产妇具体情况而定。(6)饮食指导:术后2 h评估产妇胃肠道恢复功能,若肠鸣4~5次/分,则给予温开水50~100 mL,6 h后进流质饮食,通气后半流质,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嘱产妇多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且易消化食物,以防贫血。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初始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2)观察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下肢疼痛、胃肠胀气、肠梗阻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早期康复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初始泌乳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早期康复情况

2.2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为临床抢救母婴生命、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剖宫产的指征一般可分为相对指征、绝对指征和母亲要求无指征。目前,伴随围生医学的不断进展,临床剖宫产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正常状况下剖宫产率应维持在10%~15%,尽管该参考受到了人们的广泛争议,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思想的转变,临床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剖宫产率在放缓。有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康复速度直接影响着产妇产后生活质量,且与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密切相关。而目前采用的常规护理仅能满足产妇术后的基本需求,在促进其快速康复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产妇对于术后的常规护理均为完全被动地接受,无法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对产妇术后的母乳喂养与康复不利。综合性护理提倡多学科、多途径综合护理,虽然不同报道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但整体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本研究将综合性护理应用到观察组产妇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性护理能缩短产妇下床活动时间,原因可能与术前与产妇充分沟通及健康宣教,提高了产妇对下床活动技巧、要点、重要性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术后在责任护士协助进行早期下肢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为产妇下床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关。既往临床一般以为剖宫产术后产妇需去枕平卧位休息,且休息时间需控制在6 h,而伴随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专家均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有专家探究了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实验组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15°,应用改良低半卧位,产妇可自行适当地翻身,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平卧位,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腹部疼痛程度、腰肌酸痛发生率以及压疮发生率更低,说明改良的半卧位可促进缓解产妇的不适症,促进肛门排气等。此外,产妇在麻醉清醒后,指导其进行翻身和尽早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剖宫产术因手术创伤、牵拉等,会减慢身体胃肠蠕动,加上受术后体位受限、切口疼痛等因素影响,产妇术后容易出现腹胀、排气功能障碍等不良症状。初始泌乳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是评价产妇术后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产妇康复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初始泌乳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表明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康复,原因可能为,通过术前心理护理,缓解了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以最好生理、心理状态应对手术及术后护理干预,提高了配合术后护理、干预的依从性;术中体温管理能有效避免因低温所致的应激反应,确保了机体生理功能及各项代谢活动的持续稳定;术中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精细,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牵拉对产妇的创伤应激;术后通过体位管理、饮食指导,促进了产妇胃肠蠕动及血液循环,进而加快了产妇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可能为术前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产妇身体状况,并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注重温度管理,减少了低温所致的切口感染;术后在镇痛基础上,提倡早期适量运动,促进了子宫复旧、加速恶露排除及自主排尿,减少了尿潴留、胃肠胀气、肠梗阻等并发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确保了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对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产妇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岁芳.对进行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早期科学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J].东方药膳, 2021, 000(010):250.

[2]吕荣芹.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早期哺乳成功的影响[J].  2021.

[3]安静.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1.

[4]李荔,王燕萍,夏舒羽.康复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