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地域性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陈凡

重庆端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510923199301228514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建筑设计种类众多。从古至今,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总体经历了民族形式的探索与自我萌芽、地方风格的集体探寻与局部繁荣、批判反思与多元探索、理论建构与环境意识的觉醒、多样表达与理论创新、边缘到主流与社会性强调等过程。建筑地域性的表达也从单一的对历史传统的回归扩展到如今多样化的表达与对社会性的强调。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实践探索

引言

为了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保证建筑的功能性,还要提升其文化层次,所以,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价值文化修养的提升,对建筑设计的文化审美层次也越来越高。建筑设计应发挥地域文化的指导作用,在保证设计科学合理性的同时,还要重视各种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因地制宜,选择当地的建筑材料,发挥设计的文化价值。在具体的工作中,设计师需要提升建筑设计的文化层次。只有充分体现建筑的文化特色,才能提高建筑的精神文化层次和物质文化层次,从而使建筑业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并且持续健康地发展。

1地域文化的概述

1.1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中养成的生活习惯、语言特色、行为方式和精神认知方面的特色文化。这与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价值观、社会风俗等都是紧密相关的,这些也都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的形式之一。因为我国的南北、东西的跨度大,并且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也面临着较大的差异,也就表现了不同地域文化,北方粗狂、南方柔情,不同的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建筑物的风格,在实际的建筑物的设计中也应该与之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构建起和谐的城市环境。这样的建筑物本身就与地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突出了其生命力,也将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等表现出来。

1.2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由于地理环境不同,纵观古今,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建筑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因素。地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元素,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非物质精神文化。随着各地交流的日益频繁,本地文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地移民带来的生产技术、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这种现象:如果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弱时,本地文化就会“独占鳌头”,外来文化就难以侵入;如果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在各方面势均力敌,那么地域文化就会形成,两种文化会发生相互交融。在特定的范围下,外来文化会使本地文化形成更多样化的特点,从而使地域性的特征更加显著。

2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类型分析

2.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是建筑在设计中应当重视的第一个关键因素。在不同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和材料条件等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总结中探索出不同的建筑表达形式。对于气候条件而言,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才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本身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能。而对于地质条件来讲,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的考虑更是十分关键,要能够发挥在当地地质条件中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自然环境因素类别中,建筑材料条件也限制影响着建筑地域性特征的体现。

2.2人文环境因素

自古以来,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总能体现出不同的人文风情,而这种人文风情的表现就是典型的地域性特征中人文环境因素的表现。不同地区人群具有的不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与文化信仰,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所特有的人文特色,这种特色更被直观地表达在建筑设计手法当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各地人文特色的地域性建筑。因此人文环境因素是地域性建筑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充分满足当地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保障的情况下,在社交文化、礼仪文化的催化作用下,建筑设计不断形成更具人文风情特色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建筑,还是南方的天井式建筑,均在华夏民族历史的千年演变中逐渐体现出越来越浓郁的地域性人文特征。

2.3技术因素

技术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条件的支持,而技术因素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有着十分直观的影响与改变。建筑设计技术的提升与当地经济水平更有着直接性的关系。所以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建筑地域性的内在体现,其实不仅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内在文化环境有着十分显著的关联,更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换言之,建筑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更属于一种物质生产性行为,而这种物质生产的质量则取决于经济条件与技术因素,不同经济条件与技术因素显然会造就不同空间形态的地域性特征。现代建筑的构造与设计工作,对于技术因素普遍十分重视,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设备的不断更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住宅设计的约束正在逐渐减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设计师忽略了将技术因素与人文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相互结合,这给从多元化角度上体现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带来了负面影响。

3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应用

3.1建筑朝向、形体和间距

地域性建筑经过历史时间的积累和筛选,累积的建筑智慧对于场地条件有很高的适应性,发展出的建筑朝向、形体、间距都是对场地的风、光、热、声环境等组织利用的结果。通过这样被动式的处理,节约了建筑保持舒适内环境的能耗。建筑应该朝着最有力的朝向展开,建筑尽可能的南向,确保对自然光最大程度利用;保持南北通透,同时应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将自然风引入室内,确保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度。如在南方夏季炎热地区,应让建筑朝向面向夏季主导风向(30-60°夹角),而在北方寒冷地区,朝向则应避开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建筑形体越集中,体形系数越小,建筑与环境的能量交换越弱;建筑形体越集中,体形系数越大,建筑与环境的能量交换越强。如南方地区建筑形体多利用架空、室外中庭等加强建筑通风,北方地区则由于气候寒冷建筑形体采用规则紧凑的布置。建筑间距同样与场地物理环境关系密切,需要设计师合理把控。

3.2基于人文环境因素完善建筑地域性的设计

众所周知,我国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早已沉淀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更反映出当地不同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人对建筑设计形态的认识,甚至对当地居民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情感寄托功能。因此在建筑地域性的设计中,体现出当地在历史文化中的底蕴特征,结合新旧文化的交替演变过程中展现浓郁的历史人文底蕴,对于当地建筑设计形态上表现文化传承有着极其关键的积极作用。

3.3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4结语

不同地区的建筑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这是由于地域文化的内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了更深层次的表现。因此,在建筑的具体设计、施工中,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优秀的地域文化,掌握基础设计理论,以保证建筑在完工后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地区建筑设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不容忽视。设计师应分析文化差异和优化配合的相关问题,深入挖掘地域性建筑的文化特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表现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同时,设计师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将其融入本土建筑设计,做到为我所用、具有创意。设计师应积极应用现代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建造技术,使中国的建筑设计出类拔萃,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晓霞. 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性文化的实践探索[J]. 建筑结构,2021,51(01):144.

[2]魏文怡. 中国传统意匠在当代地域性文化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3]金星辰. 地域性文化在旅游风情小镇景观设计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