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蔡开长

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  ,  523908 

摘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以国家安全生产法为依据对电厂实施有效管理、安全管理、先进管理,促进电力企业安全发展、高效生产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电厂设备在运行当中风险点的确定、风险等级划分、危险源的识别进行合理阐述,并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提出危险源管控和风险控制措施帮助解决电厂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通过实施双重预防机制,保障电厂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和发展,以上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双重预防机制;电厂;安全管理

引言:电是国家的重要资源,电厂安全管理更是关乎国家命运。当前,由于国家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装备,例如,电厂使用了双重预防机制,改善人员冗杂,生产效能运转故障等问题,为保障电厂各环节安全生产,落实电厂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该机制的使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物资、人力,而且能保障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促进电力设备高效运行,防止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提高电厂经济效益。

一、电厂安全管理

(一)风险点确定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风险,风险级别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红橙黄蓝,其中红色代表风险程度最大,我们通常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或定量评价,并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要的管控资源,管控能力,所需采取的管控措施和解决风险难易程度等不同因素进行风险程度的判断,风险等级的划分。在风险分级管控中,风险越大,管控的级别就越高,通常是上下级同时负责管控风险,下级逐级根据任务落实具体措施。电力企业对于危险源的风险判定通常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矩阵分析法、危险指数方法、职业病危险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其在全过程风险点排查中,主要包含排查风险点的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并进行详细分析。

(二)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的辨识应从流程、空间方面着重考虑,例如电厂的生产工艺、建筑物、材料工具、作业环境、管理制度和作业过程等方面。危险源造成的事故主要分为人为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人为伤害事故主要指被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等一系列事故;设备事故包含设备停运、设备损坏、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等,无论是人身伤害事故还是设备事故,其引发的后果都极其严重,轻则造成计划停运、大面积停电、财产损失,重则造成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因此要在危险发生前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综合考虑设备运转的正常情况,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并对这三种状态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控,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也要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这几个方面,人的因素是指人心理、生理性危害及其有害因素或行为性危害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含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室内、外作业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和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管理因素指的是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还包括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等其他管理因素缺陷。这几方面对于危险源的识别特别重要,可以将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帮助企业安全生产、良性发展[1]

二、双重预防机制在电厂管理中的应用

针对近年来发生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许多重大事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针对所有行业安全领域进行排查,及时规避各项风险,各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等问题,提出有效策略,因此,从党中央到地方领导人,再到各级企业,都积极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工作人员参与到全员安全管理中。电厂实行双重预防机制进行安全管理,是有效落实党中央的领导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监察风险隐患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障电厂安全,发挥电厂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双重预防机制在明确工作流程后,需要员工对本岗位负责的风险进行排查、评估,及时将风险情况汇报给各级管理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双重预防机制是从普通员工到高层管理者的层层递进式管理方式,既让普通员工参与到了电厂安全管理过程中,体现了员工的力量,又便于管理者高效管理,共同保护电厂生产安全,此策略贯穿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

(一)危险源管控

电厂安全风险管控可分为四大等级,一般来说,风险越大,管控级别就越高。许多企业依据风险情况绘制了隐患问题分布图,低风险区用蓝色表示;一般风险用黄色表示;风险较大,用橙色表示;重大风险区用红色表示,风险区域可设置在企业统一的公示栏中,并对风险隐患严重区域隔离监控、及时处理。如疫情期间,通过大数据对各省份患病人员的数量统计制定的地图,也可清晰通过地图各省、各市的颜色发现重灾区,因此电厂实行危险等级区分并用相应颜色表示,帮助企业各层人员识别安全危险问题,并采取合理治理方式。对安全隐患的管控也便于危险源识别、危险等级划分和及时采取合理管控措施,识别危险源,可以使用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测SCL,此分析法适用于日常生产活动分析,它能够辨识每项工作,每个步骤中隐藏风险隐患,也可以用于设备检修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现场操作的风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贯穿于企业生产全流程。

(二)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包含工程技术措施、管理(行政)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即设备设施、工艺和装置等设计进行风险排查,采用机械提升装置清除危险源,达到最大程度弱化、消除风险的举措,其还可以在低电压、低电流、低温的状态下进行物质替代处理,防止能量储存和风险发生。此外,在双重预防机制下的工程技术中,面对风险来临,也通常对风险场所进行密闭处理,并用隔离带、警戒绳、栅栏等将人与风险区隔离开,最大程度降低危险伤害。

2.管理(行政)措施。管理措施是指按照安全操作流程制定具体合理的实施作业程序,设立安全互助体系和监控室,相关专业人员实时监控,如出现异常,警报立即发出声响,进行人员转移工作,并封闭风险场地,减少风险暴露时间。

3.针对电力企业,增强员工风险意识,定期培训安全知识,指导控制风险技能尤为重要,安全知识培训会议的开展,可以员工快速识别危险因素,对危害源进行分析,更多了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等级知识,不断提升解决风险问题能力,减少危险对企业员工生命财产的危害。

4.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指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等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或减轻事故伤害而采取的保护方法和手段。个体防护常见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毒面具、耳塞、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吸尘器、电绝缘鞋、防油型护肤剂等,当紧急情况出现时,风险管控措施尚未到位时,应先佩戴好防护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5.应急处理措施。应急处理措施是指对当场突发状况,所需物资进行紧急分析,给出合理解决方案,要想确定人员、物资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万无一失,尽可能避免损失、伤亡,则需要我们经常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应急能力,并通过不断探究应急举措,防止和减少紧急情况带来的不良后果[2]

总结:电厂安全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妥善治理,在紧抓安全隐患治理中使用风险分布图把控风险方向,利用JHA和SCL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并从管理层和内部员工双方面入手,着重培养员工风险辨识和隐患判断能力,提升员工发现和处置隐患的技能,并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伤害,提升现场安全操作水平,实现电厂发展与安全运行的统一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万磊.电厂安全管理中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10):180-181.

[2]董青青.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在电厂安全管理中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24.
作者简介:蔡开长(1979-10),男,汉族,广东东莞人,管理学学士,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