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共同体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共同体构建策略

郭桂青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小学    

摘要: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各学校积极进行教学创新、管理创新,这给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小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是考验小学教师能力的前沿阵地。在小学班级共同体建设中,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多元化的班级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同时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班级共同体;构建策略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方向和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就应该综合地审视自身的班级情况,科学、合理地分析自身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后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策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让学生能够约束自身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更快地适应班级中的生活,以此推动他们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及发展。

一、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管理体制不健全

班级管理体制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班级的长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并没有注重管理体制的完善。很多班级管理体制是班主任自行制定的,并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这就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过于被动的,影响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也使得班级管理的效率十分低下。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小学班级管理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新的教育发展阶段更能全身心地投入班级管理中,从而为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好铺垫。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大部分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依旧非常严谨,班主任始终认为自己是权威的代表,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与此同时,班主任为使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更具有权威,还采取严格的方式管理班级。然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只注重自己主体地位的体现,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不复存在,班级管理工作会变得愈加困难。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共同体构建策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领域呈现新的特征,这对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科学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保证小学教育的高质量。小学生的年纪小,心态不稳定,因而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科学管理。班级共同体建设是目前小学教育的重点,教师需要对这一教育理念进行深度解析。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多关注学生,当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存在问题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处于迷茫阶段时,要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方向。同时,教师要保持耐心,认真倾听学生倾诉生活中的困扰,并做到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心,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例如,笔者遇见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进入小学的初始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并且为人热心,能主动和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保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但是,有一段时间,这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待同学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得知,他每天都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玩一款手机游戏,导致作息时间紊乱,睡眠时间减少,最终导致情绪和成绩变差。对此,笔者并没有立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也没有武断地要求他立刻改变现状,而是在课余时间带领这名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利用丰富有趣的集体活动,丰富他的学习生活,在充分尊重他的前提下,帮助他慢慢纠正不良的习惯,教会他合理安排时间。不久之后,这名学生改变明显,重新回归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班级学生互动交流

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适合的外界环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收获更多。校园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班级是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地方。小学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并引导学生积极融入班集体,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让班级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在班级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负面情绪。对此,教师应帮助这些学生调整情绪,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更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和睦相处。比如,班会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开展交流活动,如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近期的烦恼。之后,班主任再组织学生帮助有烦恼的学生解决问题,促使班级形成互帮互助的风气。在互相分享烦恼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与同学沟通交流,还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或发现自己的不足,继而做出改变。

(三)积极开展班级集体实践活动

随着“双减”政策出台,教师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的同时,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任务,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体系。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的实践类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促进班级共同体建设。集体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成长与进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打理菜园、打扫卫生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利用任务分配的方式完成任务。有些学生比较强壮,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搬运劳动工具;有的学生比较细心,教师可以组织他们扫地、擦玻璃等。在集体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教导学生人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免集体活动的效果不理想。此外,教师还要通过集体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完成任务。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比一比谁工作完成得最快、最好。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集体活动,愿意在实践中展示自己。

(四)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促进班级共同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其能促进班级其他活动顺利开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二是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在合理制度的辅助下,教师可以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此外,通过开展自主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多方面的潜力,培养自信心,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班级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小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爱护,让其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心。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后,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帮助其建立信心,让学生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角色和定位,对集体产生归属感,从而愿意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应当重视班级共同体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班集体中茁壮成长。此外,教师要结合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学习能力强、思想素质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桂如.浅析班主任示范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读写算,2019(34):49+94.

[2]刘伟兰.班主任示范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新课程(中),2019(09):220.

[3]王延军.班主任示范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