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形式在现代住宅建筑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4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形式在现代住宅建筑应用研究

陈嘉熠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摘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面貌、建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快速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城市的趋同,二是传统建筑的缺失。传统民居虽在许多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丰富空间章法为现代住宅建筑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更新与发展现代住宅建筑应用提供研究价值。

关键词:传统民居;现代住宅;空间形式

在《汉语大词典简编》(上)中把北方定义为:“北方,北部地区。多指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1]]合院式民居是汉民族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民居形式。传统民居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始终是建筑学领域内的热门研究内容。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有刘敦桢先生的《中国住宅概说》[[2]]。同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民居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而在现代民居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往往更加追求实用和功能性,忽略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环保性。由此造成了大量建筑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对于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本文探讨的就是以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点、地域特征、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对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进行解析,研究其空间形成的基本规律,为现代住宅应用理论支撑及实际意义。

一、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研究

传统民居的出现通常是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反映了时代特征。本文中将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从布局特点、地域特征、精神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点

研究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的目的是寻找一种由传统延续至今的、能够在当代城市居住空间中得以再次应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1.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的构成要素

北方传统民居空间构成的物质要素由实体的“围合”空间和非实体的“院落”空间共同组成。实体“围合”空间的组成要素主要为墙、门窗、廊柱、地面及景观元素等。非实体“院落”空间具有相对封闭性的特点,呈现出围合或部分围合的形态。

北方合院式空间布局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灵活。合院式空间的典型代表就是北京的四合院(见图1),四合院的规模有大有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从建筑规模上看,北京四合院大致可分为小型四合院、中型四合院、大型四合院规模不等的建筑类型。

图 1北京四合院(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大型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或者深宅大院,建筑布局一般在四进院以上,通常还建有偏院、跨院。府邸官宅还独立建有马号等建筑,建筑规模庞大。房屋建筑前廊后厦,院内各建筑间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每进院落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连通,从建筑布局方面看,除了中轴线上的院落向纵深发展外,还增加了横向的跨院通常花园部分多建在跨院,称为西花园或东花园。[[3]]有些宅院因为宅地的原因,花园建在中轴线建筑群之后,称为后花园,形成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这是一般四合院所不能比拟的(见图2)

图 2大型四合院平面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中型四合院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上,沿纵向扩展而形成的。中型四合院的建筑规模一般在二至三进院落左右。正房建筑高大宽敞,一般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成为三正四耳。这种四合院正房、厢房都带前廊,前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沿障墙内侧延伸并交于二门中型四合院通常在第三进院建后罩房,后罩房与正房形成狭长的后院落。中型四合院外院进深浅显,房屋建筑尺度要比二、三进院的厢房还要小一些,多用作厨房或仆人的居室,建筑等级十分明显。这种规模的宅院数量仅次于小型四合院(见图3)

图 3中型四合院平面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见图4)。

图 4小型四合院平面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的地域特征

北方合院式民居代表的地域以北京、天津四合院;山西地区合院;河南、河北、山东地区合院;东北地区合院四种最具代表性。地域特征是指建筑在环境之中、文化之间,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地方材料、就地取材,在保留原有场地记忆的同时,也节约能源的地域建筑策略。例如,北京四合院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合院式传统民居类型,其发展历史十分悠久,院落规模大小不一,从选址、布局方式和尺度都有一定的规律。[[4]]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布局都呈现中轴对称布局,其中还包含灵活多变的空间关系,并且大门不设在中轴线上。其次,四合院为南北为南北向长东西向窄的院落形式,既能保证充足的光照,又能使东西厢房与正房之间产生距离。

受等级制度的影响,正房是院落中最主要的房间,一般基座较高,面积较大,供长辈使用;东西厢房坐落院落东西,东尊西卑,因此东厢房基座略高于西厢房。倒座房窗户及门朝北开,与房间距离都较远,供下人使用。除此外,二进院落和三进院落的东西厢房有连廊相连,且正房旁建有耳房。

图 5 北京四合院庭院及外墙

北京四合院虽为民居建筑,但其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建筑载体处处体现社会制度、民族发展以及人民智慧。其院落空间的布局形式也对河北、山东等地北方合院式民居建筑产生影响。

3.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的精神内涵

(1)“天人合一”建筑哲学

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中有着非常广泛和具体的体现。将“天人合一”应用在民居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从民居的选址到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营造的方方面面。

北方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布局表现出对自然的高度追求,围合的院落空间中,居住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并且与自然空间进行交流,使二者之间产生有形或无形的沟通。除此外,对自然元素的搭配也十分重视,它们能为居住环境增加一份自然意趣。

(2)“师法自然”的精神理念

“师法自然”的精神理念体现在对光照的调节、风力的组织、植物的营造。阳光作为自然界万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对自然采光的要求,可以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我国传统民居就善于利用光照的调节,形成局部空间的小气候调节,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光照的调节主要体现在建筑方位上,以及房屋的间距上。风力的组织对居住环境微环境作用十分明显,冬季热损耗以及夏季自然风都与风力组织息息相关。比如天井式合院民居,就有利于风力的组织,保持了室内空间的自然流通。

而对于植物的营造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出“天人合一”的空间精神内涵,另一方面是院落栽种的植物可以形成隐蔽,遮挡阳光。与此同时,植物天然的湿度调节也会引导院落微环境的变化,有利于院落内空间环境的营造,改善居住质量,创造更宜人宜居的居住环境。

二、 北方传统民居在现代住宅的应用分析

1.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形式运用的优越性

(1)空间中“形与势”的结合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就是院落空间,由单个院落组成院落群,再由院落群相连最终形成聚落。院落空间作为生活及休息空间存在,具有舒适性高、归属感强等特点,有助于增进亲情及邻里间的亲密程度。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强调“形与势”的相互结合,具体是指在大空间上注重气势的塑造,如整个建筑的主体结构,外形轮廓等,小空间上具体形象把控,即建筑造型、装饰等细节处理。

而现代民居建筑中设计也应借鉴这样的空间处理方法,从每户独立的居住空间到小区再到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都应当遵守一定的规律性,把握“形与势”之间的尺度关系,才能使其彼此之间相辅相成,从而创造出更舒适有序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为现代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提供理性的指导。

(2)空间组合的多样性

通常情况下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一般是由正房、厢房、院落空间等几部分组成,较大的民居院落则由多个院落共同组成,并以回廊进行连接。若是一个院落空间无法满足家庭的生活需求则会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建院落,既可纵向发展也可横向发展或不对称发展,形成新的院落布局模式。像这种不被时间和空间所局限的空间拓展方式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实用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性,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对现代民居建筑的居住空间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3)空间内部分隔的灵活性

北方传统民居的室内空间会通过屏风、柜子等可移动的物品作为分隔,将一个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的多个分区,当特殊场合出现时又可以将这些阻隔进行移动,恢复成一个完整的大空间,体现出空间包容性、可变性的特点。这样的空间设计方式使空间变化更加自由灵动、充满无限可能,为现代民居建筑空间设计中室内空间的变化及融合提供了设计思路。

2.当代民居应用的空间特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北方传统民居空间形式已经逐渐被取代,但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延续至今。

(1)空间的内敛性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的空间容积率较高,建筑间距较近导致居住空间相对拥挤,居住舒适度也随之降低。而内敛性的合院式居住空间中的院落空间呈现出内向型空间特点,人们的活动及视线中心都是中心围合所形成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户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居住空间的私密性;除此之外,空间内敛性使外部空间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间的界限感。这样的空间特性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出居住空间中的生活特质。

(2)空间的层次感

现代民居建筑空间应注重空间层次感的塑造。围合的院落空间更好的组织了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内外部空间更加融合统一。外部空间作为活动空间使用具有良好开放性,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内部空间作为起居空间使用充满私密性。空间递进上的层次感赋予空间不同的功能属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景观的塑造营造出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空间层次,增强空间的韵律美,在有限的空间中体现出无限的延续性。

(3)空间的归属感

现代民居建筑居住空间注重空间层次感的变化,从外部空间至内部围合空间,再到建筑内部空间,通过层层递进空间关系来增强空间的归属感。现代民居建筑空间中“小中窥大”的设计手法也使小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而大空间则参照传统民居的空间形式,设计两进式或多进式的围合空间从而增加居住空间的采光面积。

3. 北方合院式传统住宅空间形式的当代应用的文化意义

(1)传承历史文化价值

民居建筑是该地区历史文脉进行延续的重要体现形式。[[5]]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作为北方地区历史的实体呈现,使人们能够更直观的体会到传统民居建筑中所遗留下来的地域感和生活方式,作为历史文脉的延续,当代对其的保护和发展尤为重要。我们应取其精华运用在现代民居建筑的居住空间设计中,不仅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还可以使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再城市空间中的存在更加和谐,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意义。

在建筑设计越来越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传统的建筑特点常被当作落后、过时的部分而丢弃,然而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舒适化。放眼当代居住空间设计,合院式居住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设计者们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设计手段在当代民居建筑的居住空间中进行呈现,回归传统民居中的居住魅力,在当代城市空间中创造出符合当代居住需求的同时又蕴含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精神家园。

(2)延续传统建筑文脉

北方传统民居作为我国传统民居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其建筑风格与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区域在不同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对于不同历史阶段下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保留,能够使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式的发展历史,从中提取值得借鉴的建筑符号及建筑语言并将其运用到现代民居建筑中。

(3)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它的空间形态、结构、装饰手法都是当地民族文化、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在建筑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尤为重要。居住空间的使用者是人,因此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才能创造出最舒适、最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除此外,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十分注重对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这正是当代城市居住空间在建造过程中所缺乏的。例如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改造老旧破败的传统合院,在满足当代人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了拆除和再建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浪费,做到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空间在当代住宅空间中的应用

(一)现代城市居住模式背景下对中心围合式空间的探索

吴良镛先生主持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改造工程”是在现代居住建筑群中融入了传统院落空间组合手法的典范。菊儿胡同的改造是将传统的合院式空间形式与当代的民居进行结合,将二维空间转化为立体的三维空间。除了高速上的延申,还在水平上增加了原本院落的进深数,并借鉴了北京“鱼骨式”交通体系的布局形式(见图6),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拓展出不同“跨院”,即在纵向与横向上分别进行拓展,以此来增加空间的使用面积(见图7)。菊儿胡同改造后的院落组成形式采用了单元住宅的形式,将现代的生活引入到传统的历史院落空间中,这样不仅使市民生活更加方便,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改造方案中,设计师巧妙地抓住了“院落”这一要素,使之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

图 6 “鱼骨式”交通体系布局形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 7菊儿胡同改造后

(二)北方传统合院式民居空间对现代住宅的启示

1.保留私密性

合院式空间对外是没有门窗的墙,对内则别有洞天,正是这种围合空间能给人们内心带来一种踏实感,因此人们对传统院落中的围合空间较为偏爱,这与空间围合所形成的私密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尤为需要。

  1. 增强内外交往

当代城市的居住模式使邻里关系变得异常陌生,而人们的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接近住宅的交往空间使得居住者能轻易地从个人的私密性小空间快速的转入到另一个较为开放的公共空间环境。诸如此类的交往空间起到了公共交往场所的作用,以最简单的形式进行交流,却能够事半功倍的增强互相的认知程度,形成更好的邻里氛围。

  1. 交通与交往空间的结合

在北方传统居住院落中院落本身也组织着交通功能,在该空间里人与人互相的交流比较轻松、自然,而且在这样的院落里会有很强的归属感。但在现代居住模式下,对交通的设计要更多的考虑交通时段性,交通目的性等。虽然当前公共空间处理中景观与交通融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方面,但有学者调研指出:一栋建筑物中楼梯间或电梯间是住户交往频率较高的交通空间 (如上下班时)。能与交通融合的交流空间有多种形式,如:驻留型及观望型、大尺度空间———小尺度空间、整体空间———分散空间等等。

[[6]]因此交通与交往空间的融合能促使更大范围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从而增加群体感。

4.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关系

现代住宅的建筑形式几乎都是高层住宅。这些高层建筑对城市通风造成了阻碍,仅仅依靠自然通风是无法达到人们所需要的舒适度。在北京四合院中的生态性可以适用于现代高层住宅建筑,例如通过对建筑的高度进行变化,利用不同高度的建筑形式来引导通风。北方传统的民居还有很多绿化手段可以借鉴到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种植植物来改善夏季过热。例如将立体绿化技术结合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使生态环境更加完善。

四、结论

本文以空间形式为逻辑主线,通过对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地域特征、精神内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以菊儿胡同的改造为例,诠释了传统民居的魅力在现代民居建筑设计中仍然具有很好的启示性。但目前传统民居建筑使用寿命有限,传统民居的改造更新也不是未来能做到的,那么如何保留并延续北方传统民居的风貌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将其中的精神特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才能创造出富有创造性并有文化意味的新形象。我们应力求将“传统”与“现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地民居建筑。只有既能体现中国传统神韵,又具备现代感地设计,才是不会被时代淘汰地佳作。

参考文献

[1]郝秀春. 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

[2]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01-01 版。

[3]谢空,才广.北方传统民居建筑与现代建筑设计技术的融合初探——以北京地区四合院改造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8):86-87.

[4] 顾军,王立成.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01):57-62.DOI:10.16255/j.cnki.ldxbz.2002.01.013.

[5] 唐孝祥.试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J].城市建筑,2004(02):12-16.DOI:10.19892/j.cnki.csjz.2004.02.003.

[6] 王均委,沈辉:《我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3:2

陈嘉熠(1999.9—),女,汉族,籍贯: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1] 郝秀春. 北方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6.

[[2]] 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01-01 版。

[[3]] 程祥,彭明欢,赖秀娟,等北京四合院[J].湖北招生考试,2007(22):12.

[[4]] 顾军,王立成.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01):57-62.DOI:10.16255/j.cnki.ldxbz.2002.01.013.

[[5]] 唐孝祥.试析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J].城市建筑,2004(02):12-16.DOI:10.19892/j.cnki.csjz.2004.02.003.

[[6]] 王均委,沈辉:《我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