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以铜川市高新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产业发展布局研究——以铜川市高新区为例

王晓兰, 徐茂荣, 赵元歌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铜川市高新区的建立与发展是铜川经济转型的缩影,本文以铜川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新区发展历程,深入剖析现状问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探索资源转型城市产业布局发展模式。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

引言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目前铜川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铜川市高新区1992年建立,是铜川市转型发展的标志,经历了起步阶段、扩张阶段、集群阶段,在新时期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经济增长新动能,优化产业布局,是铜川市实现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1铜川高新区发展现状

1.1现状概况

铜川高新区位于铜川市南部,2018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审核公告面积19.9254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区包含新材料产业园、中国(铜川)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形成“一区三园”空间布局,目前已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推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截至2020年底,高新区营业收入达353.71亿,工业总产值157.8亿,同比增长17.3%,占全市比重高达44.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37 亿,同比增长14.47%,增速高于全市9个百分点,位于全市前列。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高新技术企业20家,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68.97%。

1.2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92-2010年):传统产业升级,工业向新区周边集聚,大项目带动形成工业园区。新型工业部门取代矿业采掘和初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区”成为新型制造业的载体,标志为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以及华能电厂带动坡头新材料产业园的发展。

扩张阶段(2010-2018年):接续产业发展,同时出现多个园区,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严重。工业进一步向中心城区周边集聚,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接了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接续产业,发展迅速,用地趋于饱和;同时,耀州窑文化产业基地、王益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个园区涌现,陶瓷、建材、服装制造等产业散落各个园区。园区间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

集群阶段(2018年-至今):新经济兴起,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西安都市圈建设等政策红利,高新区承接区域产业外溢,航天产业、光电产业萌芽并发展,航天城出现,坡头新材料产业园向光电子产业园转型。各园区间产业链条逐步建立,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煤-电-铝”产业链向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衍生,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2现状与问题

2.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循环经济等高耗能产业随着能耗指标,环境承载力等刚性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受限;建材、造纸、服装等产业不符合当前高新区产业发展方向,不便于未来产业专业化整合;装备制造、中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多以小项目和中小企业支撑,体量小、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龙头产业带动。

2.2创新及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状产业仍以食品加工、建材生产、初级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工业为主,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生产工艺技术创新以及科研孵化能力、高新服务基础等均相对滞后,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够活跃,缺乏对企业的支撑;此外为生产服务的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商务办公楼、孵化中心等生产服务配套设施相对缺乏。

2.3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各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相对混杂,存在生产干扰及规模化不足等潜在问题,且现状用地已建和在建项目已达到总用地的80%以上,土地发展空间不足,面临较大的土地腾退置换压力,空间布局优化,集约发展势在必行。

3产业发展体系重构

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结合铜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基础,构建“221”的现代产业体系。两大优势产业指轻量化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医药康养产业;两大高新产业指商业航天产业、光电产业;一个支撑产业指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4高新区产业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四区集聚、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以新区为产城融合媒介,培育研发、总部经济、居住配套等功能,以创新平台为触媒,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四个产业园区为依托,以产城环路为要素流通通道,实现集群化、链条化联动发展。

一核:新区创智服务核;以秦创原铜川创新谷为中心,周边布局创新研发、技术服务、数字经济、商务会议等功能。

多点:商业航天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光电子集成创业创新平台、陕西铝基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

四区:循环经济与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光电子产业集聚区、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4.1循环经济与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主要承担轻量化新材料及终端产品研发生产、中试熟化与检验检测等功能。园区北部围绕“煤一电一铝”循环经济布局产业链,园区中部配套布局商贸服务、科技服务等功能;南部依托咸铜铁路及西北耐火材料厂,打造物流聚集区,重点发展工业品仓储、运输、配送、进出口贸易等。

4.2光电子产业集聚区

以新材料产业园为依托,主要承担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产业化等功能,重点发展光电产业,配套布局氢能、锂电新材料、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产业。园区南部重点布局光电材料;园区中部布局锂电新材料、氢能等研发、生产、示范应用等;园区北部,布局新型建筑材料,园区东部,围绕光电子产业布局研发创新平台、中试基地、双创服务平台等。

4.3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区

以中国(铜川)商业航天科技产业园为依托,主要承担商业航天中试孵化、生产制造、航天数据应用示范、生活配套、航天科普等功能,重点发展卫星与火箭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数据处理应用等产业。园区中部及北部重点布局科技研发、产业中试、商务办公、综合服务等功能载体,建设商业航天中试与孵化基地等;园区东部重点布局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类平台及企业;园区西部及航天测控站周边重点集聚商业航天数据存储、清洗、分析、服务类企业,布局国家授时中心铜川分中心等平台;园区西北部重点布局航天新材料、航天发动机、微小卫星制造等生产制造企业、项目。

4.3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以高新区核心区南部区域为依托,主要承担科技服务、生产制造等功能,重点集聚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企业、项目。西南部依托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周边连片区域打造研发创新、科技服务、商务配套等集中区,建设生物医药公共创新研发中心、西北中药材交易服务创新平台等;园区南部以存量土地盘活挖潜和空间功能置换等方式,更新布局医疗器械等企业及项目;园区北部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及项目。

5结语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铜川市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巨大,新兴产业乏力,创新基础薄弱,发展进程较慢,正处于产业转型阵痛期,高新区的产业布局优化是实现铜川市高质量全面转型的重中之重,本文对于高新区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以期对其他资源型城市产业园区转型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清远高新区: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发展动能足[J].中关村,2020(11):82.

[2]胡怡.产业转型背景下新区发展的规划策略——以南京高新区为例[J].城乡建设,2022(1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