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

嵇星星

泗阳县中医院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223700

摘要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针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抽集2021年8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所有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两种措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乳房肿胀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乳房肿胀较高分级的患者人数占比较之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产后乳房胀痛的初产妇给予雷火灸、穴位按摩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乳房肿胀症状、疼痛症状,为后续乳房功能的恢复提供基础。

【关键词】乳房肿胀;产后;雷火灸;穴位按摩;护理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乳房肿胀是初产妇产后机体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种情况多见于产后2—4d发生;患者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房异常肿胀等;有研究显示,若这种情况不进行及时干预,则有较大的风险演变为乳腺炎症[1]。雷火灸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具备重要的作用,配合穴位按摩能取得更好的作用。中医的理论体系还缺乏检验;据此,本文就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针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探讨。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集2021年8月到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初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所有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33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1. 67 + 2. 56)岁;患者先前孕周范围(34 — 42)周,患者平均孕周为(36.21 + 1. 57)周;两组患者均为顺产。

纳入标准:无喂养禁忌证;无产后出血史。

排除标准:存在活动性传染病、遗传性代谢疾病、病毒感染、乳头发育障碍或者恶性肿瘤的情况。 

本研究的开展已经过患者及其家属、我院相关管理机构的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在上述资料的对比中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挤奶措施;结合患者具体状况使用食指、拇指压在患者乳晕下方轻轻下压,同时询问患者感受;应当做到患者每一个乳窦乳汁被挤出。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使用雷火灸、乳房穴位按摩;要求这两种干预措施的开展需严格按照《雷火灸技术操作规程》及《穴位按摩操作规程》开展。首先令患者平躺于病床上,然后选择穴位如:乳根穴、膻中穴等;使用针灸针这些穴位,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准,灸时维持200min;随后针对患者采用穴位按摩,穴位同上;标准手法是每个穴位点按至少60s(持续100次),在点按之后,采用适当剂量的橄榄油精双手揉搓至手掌发热之后,通过台及手法按照同上穴位按摩10次。

1.3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VAS)、乳房肿胀分级(人数占比;1级:乳房肿胀程度较轻,触及乳房如触唇;2级:乳房肿胀程度中等,触及乳房后如鼻尖;3级乳房肿胀程度较重,触及乳房后如额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²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房胀痛分级人数占比

研究结果显示,在2级、3级患者人数占比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人数占比明显更低,P<0.05。(表1)

表1  乳房胀痛分级人数占比[(n)%]

组别

例数

    1级(%)

2级(%)

3级(%)

观察组

25

72.00%(18/25)

20%(5/25)

8%(2/25)

对照组

25

28%(7/25)

44%(11/25)

28%(7/25)

9.680

9.680

P

0.002

0.002

2.2  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乳房VAS评分为(1.29±0.72)分;对照组患者乳房VAS评分为(2.88±0.46)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当前针对产后乳房肿胀的干预中,多数医护人员不提倡针对患者采用药物或者其他形式的治疗干预,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针对这种症状的干预工作由护士负责。针对这种情况的护理干预在当前以热敷、按摩、吸出乳汁为主,这些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中被证实具备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会对于产妇造成较多的负面体验,尤其是疼痛,这些情况不利于护理的开展;由此,采用一种能够迅速解决乳房胀痛的方法极为重要。针对产后乳房胀痛,中医存在自身的理论,产后乳房胀痛也表现为产后缺乳,中医认为这属于肝郁气滞性缺乳,这是因为肝气不舒,进而导致患者经脉涩滞,进而导致患者乳汁运行受阻,由此需要帮助患者“通经络”,而雷火灸具备这种作用,因此一些中医学者认为雷火灸针对产后乳房胀痛具备重要干预作用

[2-3]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观察指标的对比上较之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在乳房胀痛分级上,观察组患者更多集中在1级,该结果和观察组患者乳房胀痛VAS评分更低相对应。长期而言,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发生的效果是相似的,从结果而言,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能够帮助产后乳房胀痛患者更快恢复乳房功能。雷火灸较之于一般针灸治疗而言,火力更强,同时,雷火灸本身产生的药化因子会集中作用在灸的部位,同时产生高浓药效应;结合现代生物医学针对针灸的研究,雷火灸相对于一般针灸针对穴位局部的微循环改善更明显,同时,消炎作用也可能更明显;同时,穴位按摩被证实可以防止乳腺炎的发生,两种措施联合在一起,可以改善产后乳房胀痛患者的症状[4]

参考文献

[1]刘青艳,龙秀红,李砺等.雷火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2):324-326+288.

[2]王芹玉,潘小佳,林爱玉.雷火灸联合下乳涌泉散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22,19(04):40-42+71.

[3]李静.雷火灸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泌乳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4(02):127-128.

[4]花曼航,吴文,麦立鑫等.雷火灸悬灸联合乳房手法点穴按摩干预对初产妇泌乳期启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0,32(09):175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