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电话会议保障几点经验分析

/ 2

电视电话会议保障几点经验分析

 ,杨帆 ,贺丹林 ,杜欣桐 ,陈书婷

四川省成都市

电视会议系统是利用视频通信的方式,为党政机关研究相关问题、制定重大决策、指导部署工作提供实时通联的重要手段,也是各部门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学习和研讨解决问题的有力支撑。电视会议系统经过长期的建设发展,各类视频保障能力均日趋完善,相关系统的建设也向多手段保障、多元化接入、末端延伸发展,不同系统即可以独立组网进行音视频转接,也可以跨网融合组会,优势互补,满足不同会议的实际需求,高速发展的科技手段在丰富会议保障的同时,也给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梳理了一些做好音视频保障工作的经验,供通信保障一线人员参考。

一、不同型号设备接入会议保障的经验分析。

目前主流电视会议系统有华为、中兴、科达、润普等,组网方式以MCU为主,下设各会议室配备各类会议终端入会,形成主备完善的电视会议系统。这些设备均能够同时支持网络TCP/IP和专线E1两种组网模式,音视频支持H.323和SIP传输协议,视频编码支持H.26X系列编解码协议,音频编码支持G.711音频编解码协议,理论上可以正常实现各品牌终端设备和MCU之间通联保障。基于使用不同品牌的终端设备和MCU组网在实际会议保障中经验分析如下:

(一)能实现网络通联,但音视频无法解码互通。

在MCU上组会,可以看到该终端在线,但参会双方均无法收听收看。保障人员应在会议前,通过检查终端侧线路,确认音视频已送入终端;确认终端界面音视频传输相关协议开启,终端侧确认音视频传送无误。如对端仍无法收到声音图像,保障人员应考虑硬件设备兼容性问题,将终端侧线路跳接至与MCU同品牌的终端设备。

(二)能实现音视频通联,但终端侧存在掉线概率。

在对不同终端设备相同线路通联下的状态对比分析,与MCU同品牌终端掉线率远低于不同品牌终端,分析发现不同品牌终端对网络容错有差异。保障人员应在会议前,检查传输线路和入网设备,确认状态良好。会议中出现此问题,应在MCU组会中进行终端重新添加,恢复会议。

二、网络组网会议保障的经验分析

有线电视会议系统主要有专线、网络两种组网方式。专线组网多用于机关单位固定会场接入;网络组网多用于各部分和临时机动会场架设。网络组网方式更能节省建设成本,实现灵活便捷组网。基于网络的会议组网方式在实际保障中经验分析如下:

(一)网络建设带宽与组会使用带宽能力不一致。

网络带宽的大小决定了会议通联时音视频的传输质量,组会带宽决定了会议设备接入会议时MCU音视频的处理能力。在保障中,网络传输带宽一定要大于MCU组会带宽,才能保障音视频正常通联,如果网络传输带宽低于MCU组会带宽,则会出现主会场观看低传输带宽单位视频卡顿的问题。保障人员要在会议保障前熟悉网络组网情况,如在会议保障中发现此类问题,应检查网络带宽是否大于组会带宽。

(二)会议进行中出现广播风暴的问题。

在网络组网中,线路环回会导致交换机同一端口数据重复发送接收,使交换机CPU过载,交换机链路带宽利用率降低,出现广播风暴。广播风暴会导致该交换机所在网络内会议设备组会时,终端无法收到码流掉线,中断会议进程。保障人员在会议保障前要严格排查交换机设备接入侧,避免出现线路环回。为解决广播风暴的问题,可参考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减少接入层级,避免过多交换机接入;二是缩小影响范围,设置VLAN(虚拟局域网)或开启交换机STP协议(生成树协议),逻辑上断开环路,防止二层网络交换机的广播风暴产生。

三、不同系统融合组网保障的经验分析

目前的音视频传送主要依托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方式。在实际保障中,常常根据不同的会议需求,将无线音视频转接入有线电视会议系统中,实现跨系统会议融合组网保障。在此类保障中,相关经验分析如下:

(一)设备硬件种类多问题。

要实现跨系统融合组会,音视频转接设备是关键,会议控制中心在使用音视频转接时,末端画面至少要经过两层转接才能到达主会场。这种“终端-矩阵-终端”模式会出现两种弊端。一是音视频质量降低,音视频经过反复的编码和解码,最终到达主会场的声音画面质量均会下降;二是转接设备接口多,给操作人员带来架设和排障方面的困难。

(二)无线网络传输稳定性问题。

无线网络信号会因天气、气候变化、地域位置、周边电磁环境等因素干扰,造成无线网络信号受损,从而导致网络传输不稳定。卫星会议系统会出现网络时延较大,唇音不同步现象;移动会议系统会出现黑屏、卡顿、掉线等现象。

针对不同系统融合组网保障存在的问题,可从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第一,在保障前,保障人员充分了解会议保障要求,提出网络优化方案,并将无线会议控制终端架设至主会场,避免会议控制中心对声音图像进行二次转接损耗;第二,保障人员应核对接入双方编解码器时间同步情况,避免出现因时钟不同步造成的网络时延;第三,会同会议系统开发单位优化无线会议系统软件,提升系统兼容性。

作者简介:

姓名:杨帆;身份证号;62220119******0329;省市邮编:四川省成都市621000;

姓名:贺丹林;身份证号:51010519******0020;省市邮编: 四川省成都市621000;

姓名:杜欣桐;身份证号:54262119******0222省市邮编: 四川省成都市 621000;

姓名:陈书婷;身份证号: 51102519******6006省市邮编: 四川省成都市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