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中融入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8
/ 2

脑梗死护理中融入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婷

雅安市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评估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方案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80例均被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符合我院本次研究的标准,首例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1月,第80例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为2022年12月,随机抽取40例患者分配至对照组,其余40例患者划归至观察组,分组方法为随机均等拆分法,常规护理为前者的既定方案,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为后者的既定方案,对比两组在心理状态、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指标均较低,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佳,认知功能指标得分均较高(P<0.05)。结论: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联合方案的干预下,脑梗死患者欠佳的心理状态有了大幅度的好转,健康知识知晓率也较高,认知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脑梗死患者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对应大脑皮层功能出现局部的功能性障碍,多数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以及偏瘫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内心的负面情绪较为严重[1-2]。多数患者受限于较低的医学知识水平及文化程度,对医护人员救护措施持有怀疑态度,配合度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以求提升护理效果,延缓乃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4]。基于此,本文就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联合方案对脑梗死患者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本次研究的对象为80例脑梗死患者,2022年1月为第一例患者来院就医的时间,2022年12月为最后一例患者来院就医的时间,采用随机均等拆分法将所有患者分配至对照及观察组,每组均包含40例患者。

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过全面检查被确诊为脑梗死;②患者的病历及基础资料均较为完整;③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可以与护理人员进行顺畅沟通;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精神系统疾病;②患者的情绪起伏较大,依从性差,不服从护理人员的干预措施;③患者的基础资料缺失。

对照组:男/女=26/14,年龄在54~71岁之间,均值为(62.43±6.58)岁;病程在3~11月之间,均值为(6.27±2.68)月;

观察组:男/女=24/16,年龄在52~73岁之间,均值为(62.27±6.89)岁;病程在2~12月之间,均值为(6.39±2.84)月。

将上述信息录入SPSS22.0软件中,结果为p>0.05,表示数据平衡。

1.2方法

1.2.1方法

对照组方案为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发分健康知识手册,结合健康知识手册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禁忌事宜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方案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测评,再结合测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用温和语气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可获得患者的信任,拉近护患距离,有利于提升患者内心负面情绪的改善;引导患者有意识调整自身偏执、错误的思维方式及起伏较大的情绪波动情况,可减轻消极心态对患者身心的负面影响;②认知干预;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宣传脑梗死健康知识,可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局限性的认知水平,转变患者错误的认知角度,增加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③饮食作息干预:规范患者每日作息时间,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患者机体多个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严禁患者吸烟饮酒、摄入生冷刺激类食材,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流质、半流质的低脂低钠食材,宜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材,少食多餐;④康复干预:结合患者的四肢肌力及运动能力水平,辅助患者进行床上及床下的针对性康复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及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锻炼时间控制在20min以内,1周不超过5次。

1.2.2效果评估

1.2.2.1心理状态。衡量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依据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越低则证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越佳。

1.2.2.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我院自制的脑梗死健康知识调查表为准来测评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测评内容包括脑梗死基础知识、饮食知识、用药知识及康复知识等,满分100分,85≤得分≤100分为良好掌握,60≤得分≤84分为基本掌握,得分<60分为未掌握。

1.2.2.3认知功能。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为准来测评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

1.3统计学处理

处理软件为SPSS22.0,数据类型为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前者通过(%)以表达,施以X2检验表示检验结果,后者通过()以表示,施以t检验表示检验结果。如果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指标得分均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心理状态(分,

组别

n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40

53.76±2.84

51.92±2.07

54.59±2.61

52.76±1.83

观察组

40

53.85±2.79

48.77±1.62

54.73±2.56

49.82±1.65

t

0.143

7.579

0.242

7.546

P

0.887

0.000

0.809

0.000

2.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佳(P<0.05),详见表2。

表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例,%)

组别

n

良好掌握

基本掌握

未能掌握

健康知识知晓率

对照组

40

10(25.00)

23(57.50)

7(17.50)

82.50

观察组

40

12(30.00)

26(65.00)

2(5.00)

95.00

X2

-

-

-

4.114

P

-

-

-

0.043

2.3认知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得分均较优(P<0.05),详见表3。

表3认知功能(分,

组别

n

MMSE

NIHSS

对照组

40

20.35±2.78

21.86±2.59

观察组

40

25.17±2.24

17.43±1.66

t

8.539

9.108

P

0.000

0.000

3讨论

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肢体偏瘫、视觉异常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方面的临床症状,内心比较苦闷、敏感以及焦虑,发病后需要得到家属或者医护人员的科学护理,病情进展才会延缓,临床症状才会有好转乃至康复的可能性[5-6]。心理及健康教育的联合干预方案可以转变患者较为消极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7]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全面测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推心置腹的聊天,有利于减轻患者来院后的紧张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的心理自我调整方法可以纠正患者欠佳的身心状态,因此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得分均较低。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科普可以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自身病情局限性的医学角度,因此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较佳。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联合方案有利于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提升患者的医学知识水平;科学的康复干预举措可以强化患者的四肢运动能力,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逐步好转,因此观察组的认知功能得分较优。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联合起来可以大幅度转变脑梗死患者较为负面的情绪,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利于患者受损认知功能的改善,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宋彦锡,林海丽,吴海燕. 规范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401-403.

[2] 孟宏音,卢洋. 持续性心理疏导护理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失能“非失智”状况的效果[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1):169-172.

[3] 谢红娟,连浩军,汪亚飞. 回授法健康教育对脑梗死介入术后超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及心理应激、希望水平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4):543-547.

[4] 裴东超,傅国惠,尹玥,等. 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1):1636-1641.

[5] 刘霞,杨柳,毛莉梅,等. 跨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2,33(16):2169-2172.

[6] 程丹丹,李翠华.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知信行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1,16(2):193-196.

[7] 刘怡,李晓伟,盛晓燕. 紧张-应对互动模式下的健康宣教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社会支持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3):38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