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视角下文化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实践——以武汉戏曲艺术中心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场所视角下文化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实践——以武汉戏曲艺术中心为例

黄继明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510006)

摘要:通过对读场所理论的解读,以武汉戏曲艺术中心设计为例,从场所视角出发探索文化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设计从场所的方向感营造和认同感营造两方面入手,对文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场所性设计做出尝试,以期为未来相似设计实践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场所、外部空间、戏曲艺术中心;

Abstract: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f reading place, taking the design of Wuhan Opera Art Cen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ternal space design of cultural archit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ce. The design tries to design the external space of cultural buildings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creating the sense of direction and identity, 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imilar design practice.

Key words:place, external space, opera art center;

1 引言

随着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所表达的城市场所和城市空间代表着各个城市独特的场所精神。而文化建筑作为城市文脉展示的重要建筑类型,其外部空间的场所性对于一座城市、一个片区来说,是时代、空间、文化表达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城市空间而言,文化建筑外部空间可以使某一地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得以聚焦、汇总以及呈现,是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以武汉戏曲艺术中心为例,从场所视角探讨文化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2 场所解读

场所是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人们凭借对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的理解和认同,通过一系列建造活动将空间营造为场所[[1]]诺伯舒兹认为,场所由“空间”与“特性”构成(1),人们在场所的“空间”中或获得方向感,从场所的“特性”中获得认同感,方向感和认同感的结合获得空间归属感,即场所的最高层次:场所精神[[2]]。场所的空间性是场所的物质主体,其构成要素包括:区域、边界、路径、节点、标志,要素的相互组合获得不同的空间效果,将直接影响人位于场所空间中的方向感[[3]]。场所的“特性”可以理解为一种氛围,是场所独特的气质,受到地域、文化、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如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巴黎圣母院的神秘,这一切使场所具备清晰的可识别性,特定的空间构成和空间界面的处理手法可以营造出特定的场所氛围,获得人们的认同感[[4]]

e89028b728d4719040dbb8d390b8a04

1场所图解(来源:作者自绘)

3 项目概况

武汉戏曲艺术中心项目选址于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中心地带,北临知音大道,南抵月湖风景区,位于琴台大剧院和琴台美术馆之间,选址区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是具备文化服务、休闲体验、观演展览等多功能的文化建筑,也是武汉的文化艺术新地标,具备鲜明的标志性、主题性以及本土特色。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的外部空间设计,要整合利用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应结合武汉本土的地域文化以及戏曲艺术的传统文化,在多方协调融合中以此获得场所认同感。

4 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场所营造设计

4.1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整体构思

建筑设计概念汲取了“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的意境,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风格中,体现出武汉市汉阳区丰富的荆楚历史文化底蕴。建筑整体滨临月湖,从外部看,犹如一片荷叶漂浮水面(图2)。戏剧艺术中心内部设置有戏曲非遗展馆,四个剧场,以及业务与行政用房,四个剧场分别设置不同大小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出需求。

83c8326bfbb7c7df64c582f050c2dda

图 2外部空间(来源:作者自绘)

4.2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的场所方向感营造

4.2.1空间界面引导

项目用地北侧紧靠月湖,坐拥一线湖景,具有优秀的景观价值;场地南侧紧靠道路,是场地对外的唯一交通入口。在外部空间的设计创作中,北侧界面面向湖面完全打开(图3),南侧界面则相对闭塞,仅在入口处向内打开(图4),通过场地铺装的引导形成对内的主要通道,由此在主入口形成向湖面引导的方向性,使人们具备清晰的方向识别,明确自身在场所中的位置。

362c43358f9a5f0f08587960b2f13030ea1bd800ac37ba0d8c50275715caaa

图 3北侧开放界面(来源:作者自绘)          图 4南侧引导界面(来源:作者自绘)

4.2.2空间路径清晰

南侧界面入口空间向内引导人流,自然而然将流线分为南侧的车行流线以及北侧的人行流线(图5)。清晰明确的空间路径可以使人们在空间中迅速获得方向感,从而明确自生所处的位置,混乱的空间路径不但会影响人的步行车行体验,也会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

[[5]]。本设计中面向道路的前广场服务于车行流线,面向湖面的开放空间服务于人行流线,两者互不交叉,路径清晰明确。

ecfce1e6fd5c2f815e65abc4c12efa041d4c19870b003d79b6d0ae06a3a0700be1f26134eeffa2bf30d4d5338ff36

图 5方向引导(来源:作者自绘)             图 6屋顶空间(来源:作者自绘)

4.2.3空间节点多样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交往活动划分三个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6]]。结合任务书的功能解读,人们在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中的活动可以分为:观演看剧(必要性活动、社交性活动)、观景休闲(自发性活动)以及聚众交谈(自发性活动、社交性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针对多样的活动形式,多样化的空间节点可以承载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活动形式,相比于在均质单一的空间环境中,多样化的空间节点具备各自的特色,也可以使人们更易于识别,由此鉴别自身在整体大空间中的具体位置[[7]]。在本戏曲艺术中心中,设计结合外部空间起翘屋架的造型,将屋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不同空间节点的设计,将平坦的屋顶空间打造为易识别且使人方向明确的多节点场所(图6)。

4.3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的场所认同感营造

4.3.1空间意向可读性

空间意向可读性是指使人们在建筑外部空间中接受相关信息时引起的回忆与联想,从而引发深层次的精神共鸣,由此在空间中获得认同感[[8]]。武汉戏曲艺术中心的外部形体通过提取武汉当地著名的晴川阁、黄鹤楼等传统文化建筑的几何要素,抓取其屋檐起翘的典型元素,将其简化后运用与建筑设计当中,使人们一见到建筑造型便联想到武汉本土的晴川阁、黄鹤楼等标志性传统建筑,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与场所认同(图7)。同时,新旧交融中重现的传统建筑屋顶起翘,使建筑既具备现代建筑简洁的形体关系,又具备本土传统文化建筑的韵味(图8)。

ba6daaaa214c7891dcfb6190280f494

图 7本土建筑的屋檐起翘(来源:作者自绘)

e1f8b16926b3105ac5619415f47deade1f8b16926b3105ac5619415f47deade1f8b16926b3105ac5619415f47dead

图 8传统起翘的现代演绎(来源:作者自绘)

4.3.2自然环境关联性

    项目用地位于琴台大剧院和琴台美术馆之间,北侧靠江南侧紧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应当尤为注重与环境关系的融合与协调。在仔细调研的东西两侧的建筑高度后,戏曲艺术中心选择将相关功能用房下沉至地面2层,最终以低矮的建筑形态屹立与场地之中,地面整体造型呈现为东西高、中间低的走势,类似波浪的双曲面形态也得以呼应南北两侧的江湖水面关系,以简洁流畅的体量关系,最大限度回应了周边环境关系。

5 结语

场所视角下的文化建筑,不仅是满足文化活动需求,也是深层次文化内涵和高层次文化品位的体现。在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外部空间设计中,以场所视角出发进行创作,在场所方向感营造与认同感营造等方面进行了思路解读,用简洁流畅的外部造型回应了城市文化、场地关系,以期为相似项目提供思路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珍瑶. 基于场所精神理论下的纪念性景观广场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

[[2]]诺伯舒兹. (2010). 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 2001.

[[4]]吴晶晶. 从知觉现象学角度探讨建筑的感知与体验[D].浙江大学,2017.

[[5]]布莱恩・劳森. 空间的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6]]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7]]李季. 城市空间中交往发生的空间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

[[8]]邓明. 建筑现象学空间解析[D].东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