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3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陈依春

441427197403050819

摘要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是地基加固处理中最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它制作方便、拼接容易、打桩前还可检查混凝土质量,且不受地下水条件影响。因此,它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预制桩的施工方法有锤击法、振动法、水冲法和静压桩法等多种方法,锤击法是基本方法。然而,在预制桩锤击法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即桩体破碎、桩身破坏、桩位偏斜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打桩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利好背景下,建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拔地而起,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只有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建造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当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建筑具有更好的质量和性能。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投入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以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1.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准备

1.1预制桩的制作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即可以在工厂预制,也可以在施工现场预制,具体的预制地点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预制桩包括方桩和长方柱,由于方桩短,一般在10m左右,方便运输,可以在工程制作完成再运抵至施工现场。而长方柱需要在工厂制作完成,需要提前预制模板,保证桩面的平整和精确的几何尺寸,如果底模板和侧模板采用的是重叠法,为保证桩面有良好的隔离效果,还需要在桩面之间设置一层隔离层,确保不粘结。此外,由于钢筋骨架需要连接主筋,焊接需要使用对焊,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对于桩顶和桩尖的配筋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特别处理。

1.2预制桩的起吊

   待预制桩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0%时,方可起吊。起吊时,必须合理选择吊点,防止在起吊过程中过弯而损坏。当吊点少于或等于3个时,其位置按正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当吊点多于3个时,其位置按反力相等的原则计算确定。长20~30m的桩,一般采用3个吊点;预制桩的起吊应当按照吊索设计中的吊点位置进行吊运,如果没有配备吊环,而设计方案中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应当确保吊点位置与起吊弯矩之间的最小值,起吊过程中,为了避免预制桩的棱角发生破坏,钢丝绳与桩之间应当设置衬垫。

1.3预制桩的运输

   在通常情况下,待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的100%时,方可运输,这样才能保证成桩的质量,如果为了赶超施工进度需要提前运输,必须采取措施并经过验算合格后才能进行。

2.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2.1打桩设备的选择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主要设备为打桩机和其他的一些辅助设备。打桩机主要由桩锤、桩架和动力装置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桩锤通过对桩基础施加压力,将桩基础打入土中,从动力源和使用方法上来看,桩锤主要由落锤、单双动气锤以及柴油锤等的多种类型,桩架可以起到吊桩、引导打桩方向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桩架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锤击一定要精准,以此提升预制桩整体的施工效果。桩架由立柱、斜撑、地盘等构成,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但是其体积大,拆卸很不方便[1]

2.2打桩顺序控制

打桩会不可避免地挤压土体,使得预制桩在水平和垂直力的双重作用下产生位移或浮桩,进而无法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所以,对于群桩的打入,一定保证打桩的质量,并将周边建筑物体承受的土体挤压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具体的打桩过程中,除了要综合考虑桩的密集程度、规格和长短之外,还应严格控制打桩顺序。同时,打桩还会挤压土壤,当桩的中心距≥4倍桩径时,打桩的顺序尚不会与土壤的挤压产生任何关系,相反当中心距≤4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土壤挤压不均匀的状态。所以,对于密集桩的打桩应当先从中心再向周围进行打桩;对于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应从反向方向进行施打,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对于桩的规格、埋深或者长度存在的差距,应当先施打大的桩、深的桩和长的桩,再施打小的桩、浅的桩和短的桩。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除了严格控制打桩顺序,还要为下一步的桩架移动提供便利条件。

2.3吊桩就位

吊桩应当按照事先设置的打桩顺序进行,先将桩架移动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桩位地点,使用缆绳进行固定,再将桩运送至桩架下档,使用桩架上的滑轮将桩提直,将桩对准桩位中心,缓慢放入土中,确保桩插入土体的垂直度控制在0.5%之内;待桩就位之后,再将桩帽放置在桩顶上,使用桩锤轻压桩帽,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在一条垂直线上,待桩在自重压力下进入土体一定的深度且稳定后,仔细检查平面位置与垂直度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检查完成后,即可进行打桩。

2.4打桩

   打桩开始之前,应当先采用小落距(0.5~0.8m)轻击桩顶,待桩进入土体1~2m之后,确定桩身和桩尖没有偏差之后,再均匀加大落距,直至将桩打入设计要求深度的土体中。目前,打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既重锤低击、轻锤高击。由于轻锤高击的冲击力和回填力都很大,容易造成桩头损坏,所以不宜采用。而重锤低击动量大、冲击力小,且不容易对桩头造成损坏,特别是对于比较密实的土层也很容易穿过,所以深受业内人士喜爱。

2.5接桩

接桩时,在确定上下节桩之间是否垂直无误后,焊接四角点,并由两名施工人员同时焊接,避免出现不均匀的焊接变形,焊接过程中还应当保证焊缝的连续饱满,如果上下桩之间存在空隙,应当使用铁片填实并焊牢,桩中心线的偏差应严格控制杂10mm之内,节点弯曲矢高应控制在桩长的1‰;接桩时,应当上下桩对直,使用事先融化的硫磺胶泥填满桩头平面,后再放入接桩[2]

2.6打桩的测量与记录

由于打桩施工比较隐蔽,要想切实保证打桩的质量,就应当合理分析打桩时出现的质量事故,为后续的施工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信息。如果打桩的深度与设计标高不相上下时,没打桩10次,就需要进行一次的贯入度测量,一旦发现实际的贯入度与计划的贯入度不一致时,应当立即停止打桩。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D:\Backup\Documents\WeChat Files\luwenjuan0318\FileStorage\Temp\1691063935319.png

图1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流程

  1.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常见问题及对策

3.1施工常见问题

3.1.1桩头破碎

   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桩头的破损率概率很高,大约占整个桩基础施工的95%。当桩被锤击破坏时,将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并延误工期。桩头破坏部位大部分出现在混凝土弹性垫的下方,首先是一个棱角先破坏,然后扩展到两面或三面。预制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建筑材料,其具有制作方便、拼接容易且不受地下水影响等的特点,进而在建筑物体中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如果桩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柱头钢筋设置不合理、锤击偏心,桩垫厚度不足或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桩头受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强度不足以承受锤击引起的应力,桩垫硬度不够,造成直接传力,而且锤击次数超过2000次,使混凝土产生疲劳;(2)桩帽过于紧固,锤击后使桩帽转动产生扭矩;(3)桩身不平整,桩头的钢筋不均匀,导致锤击时偏心。

3.1.2桩体破坏

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有时在接桩后仅仅打几下锤击就会导致断裂。这可能是因为接桩后,桩与桩之间的空隙没有完全垫平,从而导致了锤击偏心。桩入土时如果不垂直,而是倾斜入土,就会产生偏心。当重锤高度击打时,会产生暴沉现象,这可能导致桩突然断裂。在预制空心管桩施工时,如果桩架移动,就会导致桩头受到偏心压力而发生破坏。桩垫未设置气孔,导致管桩腔体内气压过大,使桩体出现纵向裂缝;未对机械设备进行充分的保养和维护;桩体混凝土强度不足,未经过合法检验确认其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导致在打桩时桩体发生破坏;在软弱土层中打桩时,距离桩顶1/3位置容易发生破坏;在软弱土层下方出现硬土层,导致桩体出现斜裂缝。

3.1.3桩位偏斜

一般情况下,长桩容易发生倾斜,桩顶位移的主要原因是桩头定位不准确和桩身倾斜。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桩位测量和放线工作存在失误,放线定位有误差,以及插桩时垂直度不够,都会导致桩顶位移的产生。施工中,若在桩起吊后未将桩位对准主沉桩,也会导致桩顶产生位移。另外,如果桩架本身不直,打桩时桩会倾斜,桩基施工结束后也会导致桩顶产生位移。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桩头破损、桩锤偏打、桩倾斜入土、桩身强度不足以及接桩部位质量不合格等情况,也会导致桩顶产生位移现象。更普遍的现象是:在打桩过程中,当施工较密集的群桩被打入土体时,土体中的水压力会将相邻的桩推向一侧,导致桩的位置发生偏移。在软弱的土层中,桩周围的土体尚未固结,桩处于悬浮状态。当进行机械挖土作业时,可能会因为碰撞或其他因素产生水平力,导致桩的位置偏斜。另外,在深坑开挖过程中,如果边坡发生塌方,钢板会倾倒压迫桩身,也可能导致桩的位置发生偏移。在连续打桩的过程中,如果一侧的土层被挤压密实,而另一侧的土层保持原状,通常会导致桩的位置向原土侧倾斜。此外,如果桩身表面粗糙度存在差异,往往会导致桩的位置偏向光滑的一侧。

3.2施工对策

3.2.1桩头破碎技术措施

在混凝土强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若桩头发生破碎,可采用加钢帽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破碎的桩头凿平。修理桩的表面,确保加固范围平整。然后,将钢帽焊接到桩头上,并浇注一层硫磺胶泥。之所以要浇一层硫磺胶泥,是因为桩头的弹性垫消失,需要用硫磺胶泥来代替。该技术的操作简单,关键在于确保封头钢板的平直,并使其与硫磺胶泥形成一个整体,否则容易导致锤击偏心。钢套和角钢与混凝土应紧密结合,以防止混凝土在受到锤击时产生横向膨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击打性能。桩头破损的影响因素众多,需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1)桩头破损时,横向钢筋往往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保护层首先剥落,主筋在受到冲击振动后向外膨胀,导致桩头迅速破坏。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密箍筋,增加钢筋网片;确保主筋端部与桩顶保持适当距离,并且不与预埋件及横向钢筋焊接;确保混凝土振动密实。(2) 采取蒸汽养护时,要求出池后放置30天后才能使用, 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标号[3]

3.2.2桩身

断裂技术措施

    当桩身倾斜度不大时,处理方法是从断裂处凿开,将上下加桩套,并进行焊接头处理。由于断桩或桩头破碎影响桩的长度,所以在送桩时可多送一段。然后在桩套上焊接钢筋、支模板,再打混凝土,便可达到原桩长度。原位处理的断桩不会降低桩的承载能力。如果过多补桩,不仅不能增加承载力,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

3.2.3桩位偏移处理

桩位偏斜一般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发生。如果确实存在偏位较大的桩,采取补桩将会很困难。在发生这种情况后,首先要确认偏位较大的桩是否断裂。如果该桩已经断裂而无法承受荷载,必须采取补救措施。具体的断裂处理方案如下:

(1)如果单排桩条基桩头处于软弱的淤泥质土壤内,且桩偏在20cm~30cm以内,可以使用千斤顶来水平移动桩头,将其移动到允许的偏差范围内,然后进行固结处理。如偏差超过 50cm, 要另外补桩, 以补钢管桩为好。

(2)桩头处理时,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施工时,不宜使用千斤顶进行水平移位。如果桩位偏差在20cm~30cm以内(允许偏差10cm),可以适当加一部分锚检,并将其插入承台内,使桩、土和承台共同工作,双排条基桩位偏差在20cm~30cm以内时,只需在桩头加钢筋小梁进行内部传力处理。

(3)如果超出承台范围,可局部加大承台。群桩的桩位偏差大部分都在允许范围内,由于群桩合力作用点和原设计合力作用点相差不大,一般不需要处理。桩顶位移和桩倾斜的处理措施以及桩顶位移在规范中有严格规定,一般为0.5~1倍桩的直径或边长。

桩顶位移在桩的施工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位移值。例如,在打桩和挖土过程中使用对称施工法,尽量缩小基坑的暴露面积并缩短暴露时间,挖出的土要及时运走,不得堆放在坡顶边缘。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将桩顶位移值减少至最小,至于桩的垂直偏差,我们应将其控制在10%以内。如果超出规定范围,该桩的施工质量将被视为不合格。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对周边影响较小,施工简便,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在实际工程操作中,通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施工单位。

参考文献

[1]宋伟.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建材与装饰,2020(20):114-115.

[2]付中州,贾路远.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0):12-13.

[3]郭荣华.浅谈建筑物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探究[J].江西建材,2017(6):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