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周静波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好就好在“灵”,它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它始终自觉而坚定的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好就好在“特”,它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好就好在“牛”,它是让中国不断实现发展奇迹的社会主义。

关键词:科学;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应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它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它是一种主义、一种理论、一门科学、一种革命运动、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这个词、这种理论是从哪来的,怎么出现的呢?我们常说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是从何说起呢?这是从1516年,英国伦敦代理行政长官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说起。莫尔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他创作的《乌托邦》被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乌托邦》是本旅行记小说。莫尔在书中借主人公西斯拉德之口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同时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岛国,在那里财产共有、人人平等、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然而当时的现实是,英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展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它使生产资料和劳动者血淋淋的分离开来。这些被托马斯·莫尔看到了,进而写下《乌托邦》来批判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畅想出一个美好社会。所以人们把《乌托邦》的发表看为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标志,从1516年到现在已有500年的历史,这就是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何而来。“乌托邦(Utopia)”是莫尔发明的词,本意是“没有的地方”,后来已经成为“空想、完美、追求”的代名词。正因为有了“乌托邦”,才有了后来活跃在欧洲、美洲的一大批空想社会主义者。

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从法理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他们所设计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进入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进入机器大工业阶段,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日趋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更加激烈,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等一批杰出代表人物。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和阶级对立进行了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并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构思和设计,这些都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启示。但是受时代条件和无产阶级自身发展阶段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没有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依靠力量,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仅仅把希望寄托资本家发善心和期待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上。他们的社会改革方案无一不遭到无情嘲弄,他们所做的共产主义试验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这样,马克思、恩格斯还是高度赞扬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成就。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中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那么这个时候,社会主义如何能从空想变成科学?这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这个现实一是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二是工人运动的新形势。这两方面都具备了,还需要什么?那就是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正是这个时候,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艰苦细致的理论工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两块理论基石。而这两大理论基石的产生,则离不开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恩格斯看来,思维方式起着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就不会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更不会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过古代朴素辩证法那种直观、粗浅、笼统的认识、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以及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思维的演进发展过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观察研究人类历史的变化演进,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贯穿到历史观中,科学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殊阶段进行了重点考察,揭示了其内在矛盾,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指明了革命道路、找到了依靠力量。这是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哲学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花费40年心血,浏览大量理论著作,经过深入研究完成了《资本论》这一不朽的理论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工人养活了资本家,而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资本家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学基础。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与劳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使命作用,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趋势。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内在规律,科学的分析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让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了科学性。

科学社会主义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和追求,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深刻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等等。

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就是因为它始终自觉而坚定的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针对有些舆论对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出质疑,说我们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是:“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历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过程中都没还有离开社会主义的“共性”。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源”,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生出来的“流”。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会充满活力、生生不息。如果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深深扎根于土壤的一棵大树,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棵大树上长出的繁枝茂叶。正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果实。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它是结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

首先要明确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坚决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要求在实际运用其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成为人类文明大道上的一道独特风景。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路,关键是看这条道路是否适合本国国情,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能解决问题的才是行得通的。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然而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结合中国实际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才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一开始注重学习苏联,但后来发现苏联模式也存在问题,于是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艰辛探索中努力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不是不讲原则,领导人知道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最大的原则。“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不要顶层设计,没有实践摸索哪来正确的认知去设计。“不要争论”不是不许争论,而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该争的争之无益。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历史之问的探索和作答从未停止。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在思考中不断升华认知,最终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这样我们将中华号这艘承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巨轮逐步调整到了正确航向,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版本的开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更加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的简单延续,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翻版,而是一条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百年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也是能够抗击风险、克服路径依赖、避开发展陷阱的科学理论。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代代领导人分别对他们所面对的时代课题给出了开创性的回答。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等根本制度,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再到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系统完备,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国家治理中日益显现出巨大的制度效能。例如,在经济领域,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我们毫不动摇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造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公有制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保证了国家安全;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让其为市场发展提供生机活力。我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我们坚持保护劳动所得,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断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重大制度条件。在政治领域,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体制,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们实行的制度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基于中国的历史、现实的国情和国家的性质,是最能体现工人阶级的利益,特别是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意志的制度;是最能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保障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制度;是最有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制度。

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特点莫过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奇迹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自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中国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国内外政治风波发生后避免了苏联东欧国家那样的改旗易帜命运,顶住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种种挑衅和压力,并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中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危机是制度的试金石。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党领导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阻断疫情传播链条,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以最快速度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确保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并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的背后,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是同舟共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是心系世界人民安危福祉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伟大成就,矗立起人类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我们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力量。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去了朱熹园,他当时语重心长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赋予了我们党百折不挠的顽强与坚韧;中华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禀赋,赋予了我们党质朴刚健、艰苦奋斗的宝贵品格;华夏先人对天下大同的追求向往,赋予了我们党心系苍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襟。凝结着人类思想精华的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丰富的养分和深厚的动力。

一路走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科学理论体系、先进制度保障、深厚文化底蕴,帮助我们化解了发展过程中的无数风险和挑战,这为我们能够自豪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提供了强大底气和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它是不断实现发展奇迹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由人民来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忍饥挨饿、缺食少穿、生活困顿等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环境长期稳定,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进入新时代的十年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我国经济总量从约54万亿增长到超过120万亿,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2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们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2022年的36883元。我国进入中等收入的人口超过4亿人,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达到联合国划定的富足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新阶段;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所有中国人民感受最深、最真切的好处,也是国际社会的人们羡慕和认可的好处。我们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大理念、重要倡议诠释中国主张,APEC北京会议、G20杭州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展示中国风采,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重大平台彰显中国贡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全球未来的新希望来自中国”“21世纪世界发展的面貌取决于中国”。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落后到进步、由贫穷到强盛的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把党的初心使命、国家的宏伟目标、民族的复兴伟业与个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集中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尾告诫全党,必须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我们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规律,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地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

[3].任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23.3.29.

[4].学而时习工作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总书记这些话里有答案[EB/OL].求是网,202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