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成因及减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浅析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成因及减淤对策

艾克冬, 刘强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基地,为确保农田灌溉的正常运行,渠道的通畅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河套灌区渠道淤积问题严重,给灌溉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深入分析渠道淤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减淤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成因及相关的减淤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和实地观察,结合相关数据和案例,发现渠道淤积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减淤对策,包括改善浚渠技术、科学管理渠道和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等方面。

关键词:河套灌区;渠道淤积;减淤对策

前言

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基地,为确保农田灌溉的正常运行,渠道的通畅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河套灌区渠道淤积问题严重,给灌溉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在河套灌区,由于土壤侵蚀、农田排水不畅、沉积物沉淀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渠道淤积问题日益突出。首先,土壤侵蚀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渠道,加剧了淤积问题[1]。河套灌区的土地主要由松散的黄土和风蚀沙地组成,长期以来受到水和风的侵蚀,造成土壤表层的泥沙含量较高[2-3]。在农田耕种和灌溉过程中,这些泥沙被冲刷到渠道中,导致渠道逐渐淤积。因此,深入分析渠道淤积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减淤对策,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概况

河套灌区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一个灌区,其水源为黄河。灌区设计面积773.3万亩,实际面积为431.7万亩,进水闸设计流量为620立方米每秒。灌区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总土地面积1784万亩,包括巴彦淖尔市七个旗县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的一部分,现有引黄灌溉面积902万亩。灌区由三盛公水利枢纽、总干渠、总排干沟和四大分水枢纽等组成,形成了完整的七级灌排体系。

二 渠道淤积成因分析

(一)渠道水含沙量过高

河套灌区的主要水源是黄河,黄河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0.890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46千克/立方米[4]。而河套灌区通过三盛公水利枢纽从黄河引水,经总干渠向灌区供水。总干渠全长230公里,每年引入黄河水50~60亿立方米。总干渠的设计流速为0.6~0.8米/秒,而黄河水的挟沙能力为0.3~0.5米/秒。这意味着总干渠的流速超过了黄河水的挟沙能力,导致泥沙在总干渠中沉积。2020年,河套灌区引黄河水平均含沙量为0.365千克/立方米,比2019年增加了0.104千克/立方米。全年引黄河水带入泥沙总量为168.1万吨,比2019年增加了44.4万吨。

(二)渠道运行管理不善

河套灌区渠道运行管理主要通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来实现,其管理的支斗、农毛及田间灌溉末级渠系,承担着干渠、分干渠向田间输配水功能,也是发挥灌溉效益、联结灌户的桥梁纽带。由于河套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灌溉需求大,导致渠道运行压力大,水量分配不均,用水效率低。同时,由于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自主性、自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渠道运行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

(三)衬砌渠道设计施工不合理

实际上,河套灌区渠道衬砌工程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削减冻胀为主的原则,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衬砌渠道的设计施工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渠道淤积问题的发生和加剧。如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的义长干渠是一条衬砌渠道,设计流量为10.5m3/s,实际流量为6.5m3/s,造成了渠道断面过大,水流速度过慢,泥沙淤积严重。义长干渠的衬砌材料为水泥土,由于河套灌区属于冻土区,水泥土衬砌在冻融作用下易产生裂缝和剥落1。义长干渠的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地基冻胀变形的影响,导致伸缩缝被挤压或拉开。

(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河套灌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严寒少雪,年降雨量100~250mm,蒸发量高达2400mm左右,无霜期短、封冻期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河套灌区的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增大、干旱加剧,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植被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也影响了渠道的输水效率和稳定性。加上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等因素,河套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黄河水量减少、泥沙增多、水质恶化等问题。同时,由于灌溉技术落后、管理不善、节水意识不强等原因,河套灌区的灌溉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这些问题不仅加剧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危机,也导致了渠道的淤积和衰退。就如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它们均是河套灌区的两个重要子区域,分别占据了黄河中游左岸和右岸的大部分地区。这两个平原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区域,依赖于黄河水资源进行灌溉。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两个平原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土壤盐碱化、渠道淤积等严峻挑战。

三 渠道淤积减淤对策

(一)改进浚渠技术

1.机械清淤:采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人工清淤,将渠道底泥、淤积物等杂质清除。常用的机械包括挖掘机、铲斗船等。通过机械清淤可快速且有效地改善渠道通水状况。如在河套灌区,可以利用挖掘机清理河道和渠道的淤积物,恢复其原有的输水能力。

2.高效污泥处理技术:针对渠道底泥中含有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的情况,采用高效的污泥处理技术,使底泥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分解和降解。利用生物处理、藻类修复等技术来处理渠道底泥中的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现象,从而减少淤积物对渠道的影响。

3.渐进式浚渠:通过逐段、分阶段地浚淤渠道,保证整个灌区的输水能力得到平衡提升。如在河套灌区对渠道进行渐进式浚淤,先对主要堵塞点进行清淤,逐渐向整个渠道延伸,确保整个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4.渠道生态修复:采取生态修复手段,增加渠道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如在渠道两侧种植具有较强根系的植物,形成稳固的植被带,阻止泥沙的扩散和淤积现象,同时改善水体质量。

(二)科学管理渠道

1.合理调整渠道输水方式:根据灌溉需求、水资源状况、泥沙特性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输水方式,如定时定量输水、间歇输水、连续输水等。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渠道水含沙量,降低渠道淤积风险。

2.加强渠道运行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渠道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泥沙分布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渠道淤积的趋势和位置,为清淤提供依据和指导。如河套灌区利用水文测验站和泥沙监测站对渠道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及时预警渠道淤积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3.加强渠道维护保养:定期对渠道进行检查、清扫、修复等工作,消除渠道的裂缝、漏水、堵塞等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渠道的结构完整性和输水功能,防止渠道淤积加剧。如对渠道沟壁进行加固,采用砖石、水泥等材料进行护岸处理,加强沟道的稳定性,减少泥沙进入渠道。

(三)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

1.加强植被覆盖:通过植被的种植、合理管理和保护,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的输入到渠道中。如在河套灌区,可以引入适宜的防护林、草地和农田间作植被,通过阻挡风蚀和水蚀来减少泥沙流入渠道。

2.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在河套灌区,可以建设合理的排水沟渠网,并加强维护和清淤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同时,采用分层灌溉、滴灌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中过量灌溉导致的水流冲刷和渠道淤积。

3.科学耕作管理: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轮作、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水土流失,降低渠道淤积风险。

4.实施河岸带生态修复:通过恢复湿地和河道的自然功能,调节水流速度和泥沙含量,有助于保持渠道的通畅。例如,在渠道旁种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滞留时间,让水体沉淀沉积物,减少进入渠道的泥沙。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河套灌区渠道淤积是影响灌溉正常运行和节水利用的重要问题。对于解决渠道淤积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排水不畅等多个因素,并采取改进浚渠技术、科学管理渠道和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等一系列有效的减淤对策。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提高河套灌区渠道的通畅性和灌溉效果,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辛虹,何辛,邢建华.郑州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思考及措施探讨[J].人民黄河,2022,44(S2):284-285.

[2]王海乐.二期抽黄系统小断面渠道淤积成因及对策初探[J].陕西水利,2021,21(10):87+90.

[3]卢斐,王虎刚.镫口扬水灌区骨干渠道淤沙处理对策[J].中国水利,2021,11(02):61-62+58.

[4]马军杰,杨晓峰,陈潇,史杨军.二黄灌区渠道和进水池淤积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陕西水利,2020,14(09):216-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