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模式探析——非遗进校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1
/ 2

传承与创新的教育模式探析——非遗进校园

王颖

洛南县文化馆  726100

摘要:学校作为知识传递和价值传承的场所,肩负着培养未来公民的使命。在这一背景下,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遗知识、感受非遗魅力,成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本文以非遗进校园为背景,在文化传承与教育方面,揭示了非遗在校园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非遗的定义、特点以及教育对其传承的作用。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需求,提出了如何通过跨学科教学、情感教育、亲子参与和社区合作等策略,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为非遗教育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非遗教育、学校教育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财富,承载着历史、传统、价值观以及社会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演变,许多非遗元素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面对这一情况,将非遗知识引入学校教育环境,成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尝试。校园作为知识传承的重要场所,不仅能够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更有机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创新。

一、文化传承与教育——非遗在校园中的地位

非遗在校园中的地位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教育的需求。

(一)非遗的定义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传统知识和技艺。其独特之处在于,与有形文化遗产不同,非遗更加注重于技能、知识、实践和传承,体现在各种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方面。非遗具有地域性、民间性、连续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体现了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二)教育对非遗传承的作用

教育在非遗传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学校作为知识传递的主要场所,有责任传承并弘扬非遗的文化底蕴。通过教育,非遗的技能、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能够更好地被传递给新一代,从而保护并延续非遗的精髓。同时,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使其认识到自身文化的重要性。

(三)学校教育中融入非遗的意义

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通过接触非遗元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技能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此外,融入非遗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非遗在校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传承与创新对于学生的文化认同、兴趣培养和跨学科发展均具有积极影响。

二、非遗教育模式进校园的创新与设计

非遗教育模式的创新与设计旨在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在融入非遗元素的课程中更好地了解非遗知识、感受非遗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跨学科教学:融合非遗元素的多学科课程

跨学科教学在非遗教育中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非遗元素融合,可以为学生呈现更全面的非遗画面,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可以选取与传统医药相关的非遗知识,讲述草药的采集、制备和应用,以此促使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知识,还了解到非遗技艺的深刻内涵。在中学的文学课堂上,可以通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将非遗文化与文学审美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体验非遗的人文情感。

(二)情感教育:通过非遗体验培养情感联系

情感教育在非遗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非遗的魅力,教育者可以组织实际体验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参与剪纸、面塑、陶艺等传统手工技艺,让学生感受民间传统技艺的魅力,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人物、动物、花草、器物等各种不同的造型中了解相关的地域民俗文化,零距离体验民间艺术的奥妙,了解民间技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文化自信。

(三)亲子参与:家庭与学校共同促进非遗传承

亲子参与是一个有力的推动非遗传承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亲子非遗工作坊等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传统技艺的学习和实践。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家长对非遗的认知,还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家庭中,亲子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传统知识的代际传承,让非遗的精髓在家庭中得以延续。

(四)社区合作:非遗传承在社区与学校合作中的应用

社区合作为非遗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文化馆合作,共同推动非遗传承与教育的融合。通过与文化馆合作,学生可以参观非遗展览,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此外,文化馆中的非遗传承者也可以担任讲解员,向学生讲述非遗项目背后的历史和意义。文化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之处。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非遗的传承过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联系。

结束语:非遗进校园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解非遗知识、感受非遗魅力和培养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扇认识自身和社会的窗口,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探索提供了一片新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李林霞. 非遗进课堂 文化润校园[N]. 山西日报,2023-07-06(010).DOI:10.28713/n.cnki.nshxr.2023.002909.

[2]周玉华.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四).,2022:3.DOI:10.26914/c.cnkihy.2022.056065.